跟家人好好说话,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我们总把最大的耐心留给客户、留给上司,却把最不耐烦的一面给了我们最亲近的人。

跟家人好好说话,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好好说话是最宝贵的家风

以下场景很多人都会觉得眼熟:

吃完晚饭后,一家人准备出门散步。

老婆推着孩子先出门了在等电梯,突然想起忘记拿水壶了,于是对正在换鞋的老公说拿一下水壶。

老公近视换鞋速度比较慢。眼看着电梯就要来了,老婆有点急躁的催促:“你怎么这么慢啊,每次都这么慢!”

老公:“你自己怎么不拿啊!“

老婆:“没看到我正推着孩子吗?叫你拿个水杯这么不耐烦。“

老公:“那你出门前就拿好啊,每次都丢三落四的。不是要我拿手机,就是要我拿钥匙。”

老婆:“好吧好吧,以后啥事都不找你,”

然后,两个人推着孩子气鼓鼓的出门了。孩子也被他们的大大声嚷嚷吓哭了。

这是很多夫妻之间的家常便饭,一言不合就吵架,一点小事就弄得家里鸡飞狗跳。

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话呢?

因为我们带着情绪在沟通,光想着怎么气对方,从而忘记了沟通的初衷。

如果控制情绪,温柔沟通,以上场景,会是另一种结果。

老婆可以温柔的跟老公说:“你帮我拿一下水壶好吗?我走得急忘了。“

电梯来了老婆也可以耐心等下一趟电梯,对老公说:“不急啊,你慢慢穿鞋,别磕着了。“

即使老婆急躁,老公也可以解释说:“我穿完鞋子就去拿水壶,会比较慢,等下一趟电梯可以吗?”

然后,我们开心的逗着宝宝,开始了愉快的饭后散步时光。

你看,父母的说话方式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氛围,而这种氛围,是最难得可贵的家风。

跟家人好好说话,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妈妈的好脾气,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写到:”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说过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小时候,胡适家里很穷,还欠债,每年除夕都有一群讨债人上门。但母亲却依然能从容的料理年夜饭,然后挨家挨户借钱,和颜悦色的送走讨债的。

最后胡适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修炼成为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是你孩子,也是一家人最大的福气。

我家有一个调皮的外甥,走路是用跑的,坐沙发是跳起来坐的,吃饭是从不安分的。他妈妈一看到孩子稍微有点不顺眼就不由自主想骂人,嗓门也不知不觉跟着大了,有时候气不过来直接拉过来打一顿。结果往往是被打骂的外甥哇哇大哭,然后一头扎进卧室,重重摔门,还放出狠话:“我恨你们!”

然而下一次出现在你面前的,还是一个调皮的孩子。

跟家人好好说话,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你对家人的说话方式,直接决定了家人的回应方式。你对孩子动則打骂,恶语相告,自然也会养成一个爱顶嘴,爱发脾气的不省心孩子。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第一章就提到了人性的第一个弱点——批评。

◼︎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招致愤恨。

◼︎因批评而引起的羞愤,常常会使雇员、亲人和朋友的情绪大为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现实状况,一点好处也没有。

很多父母觉得不打不成器,不骂不成人,但这些语言暴力,从来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它甚至可以摧毁一个家庭。

一高中学生因为考试没考好被妈妈说了一句“这么没用”而跳楼自杀。

一即将高考的孩子因为爸爸经常对他恶语相对,在高考前夕欲开煤气自杀,幸亏被妈妈及时发现制止了。

泰国一警察爸爸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在玩游戏便不断责骂,孩子无动于衷后他掏出手枪放在儿子面前并放出狠话:“有种就别活了!”儿子瞬间拿起手枪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

跟家人好好说话,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这样的新闻我们并不少见。

我们常把最难听的话说给最亲的人,还心安理得。事后还不解的问,现在的孩子接受能力那么差吗?殊不知,你的每一次辱骂,你的每一句气话,就是身藏匕首,刺向你最爱的人。

所以,在你下次要发脾气之前,先读一下卡耐基说过的这句话:

“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用责骂的方式。尽量设身处地去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比批评、责怪更有益,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跟家人好好说话,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从你这一代开始遗传好修养

我们70,80后这一代人,很多都是在语言暴力中成长的。因为我们爸妈那一代也许是在更粗暴的环境下成长,也没有机会接触专业的育儿知识,更不知道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高情商的教育方式是为何物。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或多或少受过原生家庭的伤。

有些人把这些伤变成坏脾气,不知不觉发泄给了下一代。

有些人从原声家庭中走出来了自愈了,并且心里暗暗发誓绝对不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是后者。我的妈妈是一位脾气暴躁的人。从小到大,我经常听到她对我们兄妹,包括我爸说出“你真的蠢透了,你怎么不去死“这种话……

我曾经也是那个跟妈妈对着干,一句话噎死人的孩子,后来渐渐学会了冷静,想说气话之前给自己3秒的时间。这3秒的时间,一是消了气,二是预演一下发脾气后要收拾的烂摊子,三是捋清了说话的逻辑

,这样的话说出去也更有效果。

以前我跟我妈相处1天要吵3次架,后来在我休产假的6个月期间,我都能跟她好好说话,和谐相处。最后,妈妈帮着我把宝宝照顾好了,一家人也都其乐融融。

跟家人好好说话,是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可见,家庭关系中要做到好好说话是有技巧可以学的。畅销书作家梁爽在一本书中提到了一种诀窍——换词大法。

◼︎跟妈妈说话时,不要直接说“你”,而是说“妈妈你”,显得更亲密。

◼︎对孩子的调皮行为,把“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的怒斥,换成“我跟你说哦……”的温柔交谈。

◼︎当婆婆带孩子的方法跟你有冲突时,不是学黄晓明说:“不要我觉得,听我的!”,换成“我以前这么做,效果很不错。”“有人说这样做很好,你要不试试?”

◼︎把“又怎么怎么了!”换成“怎么了怎么了?”,“又”字听上去显得我不可理喻,不耐烦,而后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

◼︎把“你听懂了吗?”换成“我说清了吗?”少了一些强势感,多了商量的余地。

◼︎坐沙发上孩子不小心压到你的手时,不是生气的说:“你压到我的手了”,而是问:“我的手是不是顶到你的背了。“这种交流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也会有时刻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你看,换一种说法,其实就是换一种活法。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种语言效应在家人之间更是成倍放大的。

你也许暂时不能让薪水翻倍,但你可以好好说话,让家人幸福感翻倍。

你也许暂时付不起昂贵的私立学校,但你可以好好说话,会给孩子营造最宝贵的家风。

你也许暂时治不好父母的陈年老病,但你可以好好说话,让他们的余生更为祥和安宁。

你也许暂时买不起豪宅,但你可以好好说话,让孩子春风一路,温柔一生,这才是最最宝贵的可以遗传百世的家产。

跟家人好好说话吧,从下一句话开始。


EDN

六六妈,又名狼烟四起。80后佛系妈妈,亲子育儿类兼职写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