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影片背後是對“英雄”的重新定義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這個類型的電影在國內十分少見,徐崢飾演的程勇,是一個普通的中年男人,經營一家神油店,但生活十落魄,父親急需錢做手術,婚後生活也發生變故。

很多人把徐崢定義為“商業片”​,的演員,但並不代表它沒有內涵,在影片的背後反映出了許多社會問題。

《我不是藥神》影片背後是對“英雄”的重新定義


真正的英雄

人們對英雄的定義有一些片面,有人認為維護國家領土領海航空完整的是英雄,例如鄭成功,林則徐。

有人則認為,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在反侵略戰爭中死去的英雄,例如黃繼光,邱少雲。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的明白英雄二字的真正含義就是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奮不顧身,衝在最前方的人,消防官兵,醫護人員,青年志願者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不知知道名字的無名英雄。

《我不是藥神》中程勇冒著犯罪的風險,毅然決然的出去求藥,低價賣給需要的病人,中間的差價也都自己掏腰包給補齊了,這擁有民族大義的人不應該被我們學習嗎?

影片中的張院士與程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院士就是一個唯利是圖的經商小人,什麼事情都能做出來,製造假藥讓多少人死非命,假藥販子人人得誅之。

《我不是藥神》影片背後是對“英雄”的重新定義


誰不害怕?誰也不想坐牢?賣假藥七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無期徒刑,成千上萬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因為程勇帶回的來的藥而活命。

影片中的黃毛為了保護程勇不被警察抓到,一個人開車逃逸,最終車禍去世,他難道是為了保護程勇?為了錢嗎?答案是否定的,他知道只有程勇才會真正幫助那些病人,自己被抓又何妨?

《我不是藥神》影片背後是對“英雄”的重新定義


影片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反思與探討

程勇在被作出判決的時候說到我犯法,該怎麼判就怎麼判?我都沒話講,看著這些病人我心裡難過,他們吃不起天價藥,他們就只能等死,甚至自殺,不過我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早一點到吧!

《我不是藥神》影片背後是對“英雄”的重新定義


程勇並非為自己辯解罪行,他只是希望成千上萬的慢粒白血病人能夠得到生的希望。

影片最後程勇坐在牢車上,病人們夾道送行,到底是什麼支撐著他可以拋棄一切?奮不顧身的這樣幫助他人,我想這就是信念吧,他就是那些病人們的英雄!本片由真實事件改編。

我們國家多一些這樣的人何愁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