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已经沦为一个笑话

由于两国文化基因和教育理念的差异,美国大学照搬国内招生模式到中国进行招生,已经沦为一场学生,家长,大学共同参与的荒诞剧。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纷纷逃离。很多学生辗转几十个小时回到国内,上演了一出胜利大逃亡的好戏。

美国留学,已经沦为一个笑话


而在这场好戏的另一面,另一场闹剧也在上演,那就是美国大学在中国招收留学生的录取过程。由于两国文化基因和教育理念的差异,美国大学照搬国内招生模式到中国进行招生,已经沦为一场学生,家长,大学共同参与的荒诞剧。

以下内容可能引起留学行业朋友们的轻度不适。但你如果是一个准备留学的同学,或者准留学生的家长,本文对你应该也有所启发。

美国留学,已经沦为一个笑话


声明,吐槽的仅仅是美国的本科招生。硕博招生不做评价。

先小小科普一下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的三大参考要素:首先是所谓的“美国高考”成绩,如果你是国际学生,就还要加考英语,也就是托福雅思成绩(有的学校只要求托福雅思成绩,无需“美国高考”成绩);二、高中成绩单;三、申请文书材料,主要包括简历(包括获奖,活动等信息),教师推荐信,以及大学给出的命题作文。

这一套系统在美国运行了数十年,运行得非常平稳有效。

但这套标准放到中国来,就彻底变味了。

美国留学,已经沦为一个笑话


首先,在美国,考试分数对于美国的高中生来说占比很小。虽然他们也会花很多时间准备sat等所谓的“美国高考”,但这绝对不是美国本土高中生学习的全部。大学也不是完全按照考试分数来录取学生的。因为他们还要考虑另外两个要素,那就是他们的高中成绩单和个人简历。

大学录取不看重分数!这个在中国执行起来,就非常魔幻了。

首先,中国人口多,教育资源有限。众多的人口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唯一公平,服众的方法,就是采用客观的分数标准来对人群进行筛选,高分上,低分下,公平合理。

美国留学,已经沦为一个笑话


中国人也早已适应了这一套机制,面对自己心仪的大学,哪怕只差一分也只能望而却步;班上平时成绩好的,就一定能比一个成绩差的上更好的大学。你排年级前10,上985;我年级前100,上普通一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各自心服口服。

美国大学一来,这下好了,人家不看分数,大学也从来不公布所谓的分数线。你只要达到一个基本的分数就行。美国高考sat满分1600,在某个国内的美国高中国际班里,一个考了1580分的学生和一个考了1200分的学生,申请同一所美国名校,分高的这个被拒了,分低的这个被录了,这种例子简直不要太多!

美国留学,已经沦为一个笑话


刚开始,大家都不太适应,因为本来在国内,大家早已习惯了高分高录,低分低录。这突然来了一个高分低录,谁也接受不了。

这时候一帮“留学专家”开始跳出来了,告诉你,人家美国这才是先进的理念,人家看的是综合素质。咱们不能片面看分数, blabalabal……,说得大家一愣一愣的,看着砖家们自信的样子,虽然大家都觉得毁了三观,但表面上还是附和着点头,然后暗地里怪自己没有见识,观念落后。

但是,事情好像不对。

那个考试分数低的,整天都在打游戏是个什么情况?

美国留学,已经沦为一个笑话


那些考试分数低的,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也不完成作业,也没有参加任何活动,在学校也不怎么尊重老师,丝毫看不出“综合素质”有多高呢?

更要命的是,“分数高不一定少好大学,分数低的反而上了”这个消息,如同病毒般流传开来,留美学生可以堂而皇之地拒绝努力学习了!

这时候,各路中介也闪亮登场,故作神秘地告诉你,其实这个低分高录的同学是我们给他“包装”的,这里面有诀窍,跟考试分数没有关系,什么?你想知道?没问题,我们的产品报价是xxx万……,现在报名可以打9折……。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等等,除了分数,人家美国大学不是还有另外两个录取标准吗?

没错,那就是“高中成绩单”和“申请文书”。

首先咱们来看高中成绩单。

美国本土高中的成绩单,通常显示的是学生各个学期各个科目的期末考试成绩,而期末考试成绩又由平时表现决定。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出勤,半期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被按照百分比换算后相加,得到一个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说,美国高中的成绩单,是足以全面反应一个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表现的。

美国留学,已经沦为一个笑话


中国呢?

请你告诉我,在高考一考定终生的中国高中,你见过哪个学校会去吃饱了撑的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生的平时各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

你问问你自己,还记得自己每个学期期末考试考了几分吗?你读高中的时候,见过学校出具的“高中三年成绩单”这种东西吗?


最后,我们再说说个人简历和文书。由于教育资源的充足,美国本土高中生通常都有大把的机会进行各种课外活动,从而丰富个人简历,如各种社团,各种活动等。(美国的高中通常下午三点就会下课,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进行各种活动)。学生的寒暑假更是被各种实习、旅行、夏令营活动填满。美国的家长和老师,都对这种现状高度认可。

当然,也得到美国大学的认可。

那么在中国呢?

参加课外活动?这在中国高中基本等于犯罪。学业压力那么大,班主任能同意你课件出去跳个绳就算不错了。另外别跟我扯什么国际高中,国际高中压力更大,根本没有时间搞什么活动。

那我想让自己的简历在美国大学招生官眼里好看一点怎么办?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那些中介吗?

你知道美国大学招生看活动、看简历这个政策,养活了中国多大的留学服务产业吗?

2019年的保守估计是2400亿元,不含国际学校。仅指中介,语言培训,背景提升等后端服务产业。

想要漂亮的活动,没问题,可以包装。请注意美国的大学从来不会去核实你参加了什么活动哦,你想怎么填怎么填,如果有必要,你说你是superman都可以。

文书?没问题,找老外写,保证写得催人尿下。

什么?“教师推荐信”?你见过有几个中国老师会去向大学说自己学生的坏话的?有几个中国高中老师会正儿八经用英文写推荐信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一个失去了客观分数评判标准的录取体系,靠的别人推荐,是自己包装的个人简历,是个人炮制的文书。这种大学招生方式,中国不是没有尝试过,大家还记得是在哪个时代吗?如果不知道,问问50年代出生的那代人,看他们怎么说?

我觉得甚至不如那个时代,那会至少还有个公社书记为你担保不是吗?

中美两个国家,在文化基因上根本就是八字不和。美国本土高中的老师写推荐信,就可以大摇大摆评价学生缺点内心没有丝毫波澜;美国本土高中的成绩单和活动履历,虽然也有“包装”的成分,但在整体真实性上,是远远高于中国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涉及到中美文化的深层差异。今天没有时间展开讲了,以后有机会小编再专文论述(此处可加关注)。

最后,最有意思的就是美国大学的态度了。他们对于这种现象难道一无所知吗?非也非也,学校又不是傻子,他们难道不知道美国这套录取体制在中国是怎样一般盛况?他们不怕招不到好学生?

你还真不用为他们操心:他们最关心才不是你的成绩,是你的钱。国际生是学校收入来源,在中国造成这种美国学校神秘感,“造成人人都能读名校”的印象只会吸引更多学生来美国留学,如果一把尺子看分数,由高到低排序,那么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万一不来美国了那损失就大了。

记住,美国没有帮助中国培养人才的义务,留学生在美国人看来,就是生意。生意就要有生意的玩法。不说别的,随便一个学校招生官在中国走一圈,到学校讲个座,随便赚个几百万不是喜滋滋?

你中国学生能不能真正学到知识,能不能顺利毕业,跟美国大学没有任何关系,记住,学费不退哦。

总结一下,美式大学录取,在其本国实施,没有任何问题,但一旦换到中国,结合中国国情,就会演变城一场彻底的闹剧。这场闹剧,往小了说,让各个美式高中的管理会比较困难,往大了说,会对我们中国人心中最传统,最朴实的信仰产生动摇,那就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必有回报。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们,正一边盯着大家的钱包,一边骄傲地观望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