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漫话书信

原创:漫话书信

这本是我在美篇上的一篇文章,看喜欢的人较多,因为头条号交流收藏更方便,就转录于此。

——余夏成绮

你 · 还 · 写信吗?

写? | 不写!

随着qq,特别是微信的普及,现在的人,好像都不写书信了!!

其实,古时书信,非常非常美!那些代表书信的借代物,比如双鲤遗书,比如驿寄梅花,比如鱼传尺素,比如鸿雁传情,比如青鸟传音……都那么那么美!!

原创:漫话书信

“双鲤”,古时中国对书信的称谓。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称。

原创:漫话书信

双鲤典故最早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当然诗中所言烹鱼并非真的烹煮,而是让儿子打开装有尺素的鲤鱼形的木盒。

驿 · 寄 · 梅 ●花

原创:漫话书信

原创:漫话书信

“驿寄梅花”:意为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典故最早出自诗:

《赠范晔》

北魏●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任何一种文字载体要普及万众,无不是有一个经典名篇作为契机,“驿寄梅花”和“鱼传尺素”也不例外——经情种秦观的《踏莎行》一用,这两物作为书信的代表,可谓深情到极致。

原创:漫话书信

原创:漫话书信

原创:漫话书信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鸿●雁●传●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

鸿雁?

原创:漫话书信


“鸿雁传情”。关于用鸿雁来传递情歌感,溯其源,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那时一般称作“鸿雁传书”,后来才被一些文人称作“鸿雁传情”。

第二个版本:这是一个流传在民间的凄美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应该说,用鸿雁代替书信,应该是人们所最为熟悉的。古诗中用到的也极多。比如: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青●鸟●传●音

原创:漫话书信

“青鸟传音”,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鸟。人们用青鸟传音指使者传递信息。

原创:漫话书信

青鸟的典故出自西汉时期,晚年的汉武帝特别迷信,总希望

自己能长生不老,他对神特别尊敬。经常在承华殿斋戒静坐,一

天见天空中飞来两只青色的鸟围着大殿转,就问东方朔,东方朔

告诉他这是王母娘娘的青鸟使者,他就更加虔诚地敬神了。

自东方朔说出青鸟作用后,青鸟屡屡被文人用作传书代表。直

到李商隐的七律《无题》,把青鸟传音表达到了积致。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原创:漫话书信

小结:

原创:漫话书信


其实除以上所及,古时还有很多关于书信的诗词,只言片语

间表达万千情感,列举部分如下,以飨屏幕前的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__《春望》.唐·杜甫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__《结素鱼贻友人》.唐·李冶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__《秋思》.唐·张籍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__《家书后批二十八》.唐·韩偓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__【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__《赠猎骑】..唐·杜牧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__宋·陆游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__《端州江亭得家书》.唐·李绅

尺素重重封锦字。

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

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__宋·赵令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