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小學語文分層教學初探

【摘要】教學中尊重並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要想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求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分層教學尤為重要。在教學中,通過有的目的有計劃地分層練習,分類指導,學生就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享受語文教育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語文 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

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發展。要在學科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和麵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我們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還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這是大綱的要求。以下是我對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的幾點淺見:


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一、制訂教學目標要體現層次性的要求

制定教學目標,提出學習任務應該從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程度考慮,讓每個層次學生都有自己的努力目標。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應該在每一課都有要求和訓練。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從大綱、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入手,只有這樣才能讓目標變得恰當、全面、具體地制定目標。如我在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三課時,設計的目標是:1、閱讀第五自然段,並回答課後習題。2、瞭解課文開頭提出問題,中間記事,結尾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3、能仿照開頭提出問題的方法,自選內容寫一、兩段話。目標1和目標2是達綱目標,有些學生可以實現,而制訂的目標3就是提高目標,是少數學生能達到的。這個教學目標就體現了各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二、承認學生自學能力的差異,實行預習分層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自學能力強,而有的學生則需要點撥與指導;有的學生抽象思維較好,有的學生則形象思維豐富;有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是慢熱型的,而有的學生一旦理解了就很快能接受。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能更快適應新課的要求,我們老師都會要求學生預習。這點對高年級學生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在下發預習提綱時,應該分層要求,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預習時可嘗試回答問題。要求學生預習時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題。第一個問題在全班完成,第二個問題多數學生完成,第三題會做的就做。這樣分層預習,學生就能輕鬆愉快地學習了。


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三、在課時目標教學的幾個教學環節中落實分層推進

目標制定好之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教學是重點。眾所周知,單一的課堂教學,課堂提問往往成為老師與少數優生的對話,大多數學生只是學習的盲從者。久而久之,大多數學生就會越來越怯於或懶於思考和表達,對學習失去興趣。沒有引起全體學生參與的課堂教學,教學效率一定是低下的。因此,我們必須把分層教學作為解決上述問題突破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1.前提測評有層次性

在傳統教學理論與實踐中,目標教學則特別重視學生認知能力的測評和提高。這是目標教學最重要的開端。強調前提測評的重要作用,是因為它是目標教學的第一環節。在學新課之前,對本節課預備性、基礎性和相關性的知識與技能的檢查,其作用在於判斷具體學習情況,檢查差距和遺漏之處,為新知識的建立作鋪墊,打基礎。因此,前提測評的題目要分層,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基礎,為新課作鋪墊。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如高年級教材一般在第一課時的教學時,可顯示出前提測評的主題:A、讀準生字的字音。B、能準確朗讀課文。A題可提問中下生,因為讀準生字的字音是單一要求,而且能獨立識字是大綱對高年級的學生的要求,中下層面的學生的過關就既是全體學生都過關了。如果不過關,就要做補救工作,否則給日後帶來更多遺漏問題。B題則提問中等以上的學生讀,可以影響中下層的學生,其實這也是一個激勵的措施。通過這種方式,使各級學生同時得到發展,為學習新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認定目標要有層次性

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是動態的、可變的這一規律,採用賞識性語言,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因此在認定目標時(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可認定大綱目標和發展目標,使學生心中有一個方向,除了完成大綱目標以外,爭取完成最高目標。總之,我們要努力讓全班的學生能在積極的思考和探究中完成學習,獲得知識。

3.導學目標要有層次性

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導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資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特點,提供學習的條件和機會,實施分層教學,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落實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要求。

(1)設問分層

設問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目標教學中實行設問分層,就能在群體教學中滲透個性化的教學因素,儘可能為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為全體學生提供學習的條件和機會。設問分層,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設計中根據學生的真實能力,既要照顧差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學生起點,設計一些層次較低的問題;又要為基礎好的學生設計一些層次較高的問題。這樣,才能協調教學的針對性、層次性,形成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智力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的局面。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草原》的第一自然段第一、二句時,設計的思考提綱是:A、一、二句各講什麼?B、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慾流”、“低吟”的意思。C、這兩句話之間有什麼聯繫?顯而易見,這三個問題的難度是依次提高的,體現了層次性的特點。

(2)提問分層

問題的設計既然已經分層,老師在提問時就要注意分層實施,讓每個層面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積極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上面設計A題就是提問中下層面的學生,B題提問中等生,C題提問中上生。這樣做,就可以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得更有信心。

分層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教學。當前,特別要努力改善中下生的學習狀態。在上課時,由於設問分層和提問分層,中下生就可以用別人思考兩個題的時間去思考一個題,甚至三個題,就可以接近高水平。這樣就可在達到低層面目標後做好“培優”的準備,真正做到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學,使各個層面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4.達標測評要有層次性

同一知識點的達標測評的題目,既要有達綱的基本題,又要優等生的需求,設計一些他們有能力解決的難度更大的問題。如我在設計低年級“讀懂課文,回答課後思考題”這類問題時,就分兩步走:一般學生簡單回答就可以了,優等生則要引用課文的句子回答。這樣做既能滿足大部分學生需求,又能滿足優等生的需求。但這過程中各層次之間又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貫通的,高層次的達標測評題,中下生也可以爭取完成,要鼓勵他們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再向前跨越一步。另外,還可在達標目標完成後,根據差異要求設計弱性作業。同一知識點,各個層面都出一道題,讓學生擇題而練習,這樣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個性特長,使學生學得更加自由,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成就感,促進兒童的自主意識的發展。


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但是,教無定法,我們應該在教學中貫徹教育方針,把握教材特點,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以保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教師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學,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成功地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實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丁美英:《因材施教-小學語文教學的真諦》, 期刊《教師》2014。

[2]劉小玲:《語文分層教學之我見》, 期刊《文學教育》2013。

[3]崔 敬:《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分層推進,分類指導》,期刊《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原創首發,獲獎教學論文)歡迎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