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的“老司机”,迷人的微笑

程志万,198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云南电科院高压所主任工程师。

云南省“电气试验工技术状元”、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南方电网公司2016年度劳动模范、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云南电网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这诸多的殊荣都是这名3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程志万一人获得的。从2009年加入电科院这个大家庭以来,程志万无论在科研、生产方面,还是在标准编制上都承担起了重要任务并出色完成了许多高精尖项目,年纪轻轻的他早已成为了一名“老司机”。


三十多岁的“老司机”,迷人的微笑

云南电网现场冲击检测能力零的突破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位87年出生的湖北小伙子在面对电科院里高难度的工作时就是这么“不怕事”,凭着一股子韧劲儿,啃下了很多硬骨头,思茅变GIS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就是其中一项。

随着GIS在云网的大规模应用,对GIS设备相关试验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而雷电冲击试验可以有效的检查GIS内部因交流耐压试验不能发现的多种缺陷,对发现绝缘子表面脏污和导电杆上毛刺等电场结构异常特别有效,因此GIS投运前进行冲击耐压试验,可以更大程度保障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电科院为提高现场试验的技术水平,于2013年引进了移动式冲击电压发生器,满足针对220kV、500kV的GIS试验电压要求。次年,26岁的程志万承担起雷电冲击耐压试验负责人的任务,迅速与高压所试验人员团队敲定试验方案。

2014年10月28日,程志万带领高压所试验人员团队利用1800kV移动式冲击电压发生器成套试验设备,对500kV思茅变电站新投产的220kV GIS间隔进行雷电冲击耐受试验。然而试验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顺利,可谓一波三折:首先是现场试验环境变化多端,时有阵雨,冲击设备庞大且不能淋雨受潮,因此需要时刻做好防雨的准备,盖雨布难度很大,耗时较长,给调试和试验带来较大不便;其次,在设备调试阶段,雷电冲击设备的同步球隙经过长途颠簸,需要重新调整,经过数天的仔细测量、试验调试,最终将球隙调整到能正常同步触发的水平,为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设备调试经验。第三,由于是首次开展该项试验,现场不可控因素较多,但高压所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也为以后的试验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前后历时14天,程志万带领的高压所试验人员团队最终圆满完成了思茅变220kV GIS的雷电冲击试验。这项试验,让云南电科院成为了南方电网第一家具备现场雷电冲击试验能力的单位,云南电网从此具备了现场冲击检测能力;此外,现场GIS试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发现设备缺陷保证电网持续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现场GIS冲击试验奠定了基础。

年轻的电气试验工技术状元

2016年南网组织“创先素质杯”电气设备高压试验技术技能竞赛,为了更好地备战竞赛,程志万从2015年年底就开始了准备。尽管电气设备高压试验的相关知识已谙熟于心,但对于从不打无准备的仗的程志万来说,所有的成绩都源于孜孜不倦地学习。在保证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他抽空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一方面购买大量与高压试验竞赛有关的专业书籍认真研读,以弥补自己的专业不足;另一方面积极参与高压所组织的相关专业考试,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能。经过努力,在高压所组织的几次专业考试中,程志万都位居前几名,最终脱颖而出,代表电科院参加云南电网公司组织的2016年“创先素质杯”高压试验竞赛。

要与更多的高压试验优秀人才们一起过招,对程志万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程志万常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从得知自己作为代表参加比赛之日起,踏实认真的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扎扎实实地备战,看书、练习、思考总结每一类设备的高压试验……程志万卯足了劲儿准备。

电气设备高压试验竞赛分为理论部分和实操部分,相对于供电局试验人员,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的程志万深知自己在理论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实操部分却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强化自己的实操能力,考试前一周,程志万和电科院其他几名团队成员一起在超高压基地重复着变电一次设备的预防性试验,不断完善试验流程的规范性,互相操作、互相监督。程志万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对每个试验过程都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完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他的勤奋努力,最终,他在竞赛中取得了云南电网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还被授予了云南省第十三轮职工技术技能大赛电气试验工技术状元,为电科院也为自己争得了荣誉!

“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有了踏实肯干的精神和扎实过硬的技能,程志万才会在2017年刚步入而立之年时就挑起了工作重担,成为±500kV永仁换流站首检工作的项目总负责人。

永仁换流站首检工作对程志万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这是他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以项目总负责人的身份来独挑大梁,作为一个项目的总负责,他必须从以往的注重微观的技术人员视角转变为从关注宏观的项目管理者视角来运筹项目。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时间只有一个月,但为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程志万带领团队从1月起就开始筹备。从前期的赴普洱换流站参观学习,到方案制定、修改,再到现场首检工作的开展,他全程管理、跟进、推动,到最后的总结汇报时,这个项目一共做了近半年。然而,无论工作多繁琐工期多漫长,程志万从未叫过苦喊过累,相反,那些从工作中积攒下来的经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成为了他心目中最宝贵的财富。因为程志万始终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那些曾经吃过的苦、遇到的困难,都将成为激励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都将帮助自己不断获得成长,都将坚定自己干好电网生产工作的信念,让人民电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