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目錄學嗎?從中國圖書編定的歷史,可以一窺目錄學的發展史

讀大學的時候,經常到學校旁邊的書店去看書買書,與書店老闆混熟後,他告訴我民國時期有兩個學者是沒有上過大學的,一個是錢穆,另一個是陳垣先生。因為讀過《師友雜憶》,所以對錢穆並不陌生。雖然聽過陳垣的《通鑑胡注表微》,但是對他並不是很瞭解。書店老闆說,陳垣是靠《四庫總目提要》和《書目答問補正》自學成才的。恰好蓬萊叢書中《書目答問補正》已經再版,我就順道買了一本翻看,其中很多書名是不熟悉的,而小字標註的版本更是摸不著頭腦,書就隨手放到一邊了。

你知道目录学吗?从中国图书编定的历史,可以一窥目录学的发展史

《古典目錄學淺說》 來新夏著 北京出版社

研究生複試的時候,我們去張先生的家裡做客。張先生拿出剛剛出版的《書目答問校補》送給我們。我心想終於有機會了解目錄學了。張先生給我們上的是“史部目錄學”,他花了很長時間去介紹目錄的歷史和意義,勸勉我們從目錄學入手,進入學術之門。這些年在給研究生上課的時候,也有意識給學生介紹目錄學的歷史和使用方法。順便又重溫了餘嘉錫先生的《目錄學發微》和來新夏先生的《古典目錄學淺說》,也就萌發了想介紹一下目錄學的想法。

餘嘉錫先生,字季豫,號狷庵。語言學家、目錄學家、古文獻學家。1927年去北平,受私立輔仁大學校長陳垣賞識,被聘為講師,主講目錄學。1931年被聘為輔仁大學教授。

餘嘉錫先生1932年至1948年間在北京各大學主講目錄學課程,內容包括了目錄書的體制、目錄學的源流、歷代目錄書的類例沿革三個主要部分。這份講義後來出版為《目錄學發微》。

來新夏,浙江蕭山人,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在輔仁大學讀書期間,他師從餘嘉錫先生,學習古典目錄學。在上課之餘,來新夏曾經向餘嘉錫先生請教,餘先生指點他三件事,第一件事要他反覆讀書,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第二是要讀一些與《書目答問》相關的書籍,第三要為《書目答問》編三套索引,即人名索引、書名索引和姓名略人物著作索引。多年後來新夏先生回憶自己的治學經歷,認為自己是從《書目答問》進入學術之門的,而餘嘉錫先生指導的《書目答問》恰恰是其學術研究的起點。

在南開大學任教期間,來新夏先生也像餘嘉錫先生一樣,在大學教授目錄學,講義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為目錄學概說,講解目錄的概念、類別和體制;第二是目錄學史,講述目錄從漢代到清代目錄學的發展簡史;第三是講解文獻學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目錄、版本和校勘。講義結集為《古典目錄學淺說》,北京出版社將其納入《大家小書》叢書再版,實為嘉惠學林的好事。

要了解目錄學,其實還得從圖書的歷史開始。來新夏在介紹目錄學的時候,也是從孔子編六經,到乾隆皇帝編《四庫全書》,目錄伴隨始終。從一本書的編撰到叢書的目錄編修,目錄的體制日漸完善,而目錄也就獨立成學。因此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中國圖書編定的歷史,從中一窺目錄學的發展史。

孔子自小熱愛古典文獻,後來從事教育工作,就不能不編纂教科書。他所編訂的《詩》《書》,成了後世教科書的起點。據說他主要是編了《詩》《書》,其實是收集了、選編了詩歌和政治文獻。因此,《詩經》的風雅頌,不妨視作目錄。《尚書》也是同理,分為《虞夏書》《商書》和《周書》,這也不妨視作目錄。當然,這裡的目錄是指一書目錄,而不是隻群書目錄。

劉向、劉歆被後世視作目錄學的鼻祖。其實他們是奉旨編訂秘府藏書。根據秘府所藏的文獻整理分類校勘,最後編輯成冊,並根據圖書內容撰寫解題,將其撰寫好之後一一上奏。上奏之策是謂《正錄》,所留之策稱為《別錄》。劉歆根據所留的《別錄》,進行分類,編輯為《七略》,包括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術、方技等六略和六略前的《輯略》。《輯略》是全書的總錄,它包括總序和各略的序,說明各類圖書內容和學術流派。《七略》的重大貢獻是把我國古代的分類思想具體地運用於整理圖書,使西漢末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得到了比較系統的著錄。這對古代文化的保存起了重大作用。

《漢書藝文志》是《漢書》的一個組成部分,班固所撰的《漢書藝文志》是劉向、劉歆父子目錄事業的繼承和發展。班固是在劉向、劉歆父子的影響下,繼承了《別錄》與《七略》的已有成果,進行了剪裁、編次的工作,撰成了《漢志》,創立了新的目錄體裁——史志目錄。

《隋書經籍志》是唐初編纂的一部目錄書,是繼《漢書藝文志》以後的一部重要史志目錄。它主要依據隋唐時的國家藏書,並參考它以前的有關目錄書而編成的。現存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的目錄,則當以《隋志》為最古。但是,細察《隋志》的分類,並非嚴格的四分法,因為它後面還附有道、佛二錄,錄,實際上是六大部類。

晁公武為北宋著名藏書家,由其編撰《郡齋讀書志》按四部分四十五類,每部有總論,各書有提要,對作者、全書主旨、學術源流、篇第次序均按不同情況有所論述,多偏重於考訂。

陳振孫,字伯玉,浙江安古人。他所撰寫的《直齋書錄解題》,通行本是直接分為五十三類目,但綜觀類目編次,依然保持了四部的順序。它對所著錄各書都敘明卷帙、作者並加評論,創目錄書中的解題體裁。它的各類小序視需要方撰寫,在五十三類中有九類存有小序,皆為不得不有所說明的類目。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二百卷,從篇帙上說當是獨一無二的目錄學鉅作。它是清朝纂輯《四庫全書》的副產品,當時對於採入和未採入的圖書都由館臣撰寫提要。這部目錄學著作是集中各方面的專才所撰成,如戴震、邵晉涵、周永年等人。全書按四部分類,計經部十類、史部十五類、子部十四類、集部五類。它具備部有總序、類有小序和各書有提要等完備的傳統編目體制。對18世紀以前的學術進行了一次總結,這是清代目錄事業上的一大成就。

從上可知,從孔夫子編書開始到清代編定《四庫全書》,中國的文獻圖書逐漸從六經擴展到群書。我們總是將群書目錄來代指書的目錄,而忽略了目錄恰恰是從一本書的編訂開始的。目錄學記是一本書的編訂之學,也是群書的分類編訂之學。只有從一本書的目錄編定開始,才能理解圖書群集的目錄編訂。中國大部分目錄學著作往往忽略了一書目錄和群書目錄之間的關係。只有在我們認識了一本書的目錄,才可能進一步理解群書目錄的意義和作用。

對於一書目錄,我們可以藉由《史記·太史公自序》來解釋。《史記·太史公自序》的小序就是一篇完整的《史記》目錄。《太史公自序》是由大序和小序兩大部分組成,大序是自述——說明家世、學歷、仕歷、學術觀點、編纂旨趣和例等等;小序則是依次寫了每一篇的篇名和要旨,也就是目錄。

而群書目錄的三種不同體制來看,它的基本結構主要包含三種因素,即:書名、小序和解題。書名是反映圖書外貌的基本特徵。小序是伴隨目錄書開始編纂就出現的一種體制,它主要對某一部類圖書的學術流派、演變和特點加以論述,這對於掌握和了解這類圖書起了提綱挈領、鳥瞰全局的作用。解題也稱敘錄、書錄或提要。它是用來揭示圖書主旨和用途,向讀者指示門徑和提供方便的。

治學門徑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小序、題解和附註上。有的目錄解題對圖書提出了一己的評論。有的目錄書在一種圖書或一類圖書之後往往附以片言隻語,提及讀書門徑和圖書的用途。對若干圖書有了簡括的瞭解後,不僅可以比較順利地進行圖書資料的參考諮詢、輔導讀者,向他們提供需用的圖書,而且也可以初步地幫助一些研究者,推薦備選圖書,節省他們的翻檢之勞。因此,目錄學知識和目錄書對於讀書和洽學是能發揮它所具有的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