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检测假阴性频现,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虽然现在新闻的头版头条不再是清一色的新冠疫情,但国外胶着的形势和境外案例的输入让人们始终无法放松警惕。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新冠病毒检测假阴性的案例层出不穷,加拿大卫生官员表示加拿大进行的新冠病毒检测中有三分之一出现假阴性现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预测美国假阴性案例约占20%~25%,这些数字看得人不寒而栗。

那么为什么在检测技术如此成熟的今天,新冠病毒检测的假阴性依然频繁发生呢?

  • 病毒检测方法有哪些?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新冠病毒检测都有哪些方法?有许多名字想必大家都在各种报道中有过一面之缘,诸如荧光PCR法、实时荧光法、杂交捕获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法等等,花样繁多,让人看了一头雾水。这么多种检测方法,归根到底分为两派:1)核酸检测2)抗体检测。


金斯瑞解读|新冠检测假阴性频现,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核酸检测的本质是检测你的唾液样本里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基因,从而判断你是否被病毒感染,沦为被它利用四处传播、疯狂繁殖的“工具人”。具体来说,医护人员会用一根长条棉签伸进你的喉咙深处,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呼吸道里摩擦,取得你的唾液样本,也就是“咽拭子”。由于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吸道通常是它们的密集活动的场所,所以在这里取样便于获得大量病毒样本。随后样本被送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利用RT-qPCR(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将样本中的病毒基因(如果存在)大量扩增,再通过荧光强度来指示病毒基因。

另一大流派抗体检测采用的则是截然不同的思路。我们都知道,当病毒或者其他外来入侵者进入体内之后,免疫系统就会发动防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就是抗体。一开始病毒还没有大举进攻时,免疫细胞还能应付得过来,逮到一个吃掉一个,采用人海战术;然而如果病毒复制速度飞快,产生的新病毒数量激增,免疫细胞无法承受,机体就开始昼夜赶工生产抗体作为武器加持。它们就像是针对病毒量身定制的导弹,只会冲着病毒而不会伤及无辜。而在病毒被歼灭之后,抗体也会在血液中留存一段时间,以防止敌人卷土重来。

抗体检测便是利用了这个武器抗体存在特异性这一特点,也就是说它们身上有着专属于新冠病毒的特殊印记,通过检测专属于新冠病毒的抗体来判断病人体内是否正在进行或者曾经进行过一场与新冠病毒的角斗。目前被批准的抗体检测方法包括胶体金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 核酸检测还是血清检测?

那么这么多种类的检测方法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呢?

这还要根据检测方法自身的特点和检测需求结合来考虑。正如前文所说,核酸检测可以准确、实时地发现你的体内是否存在病毒,而抗体检测除了可以检测有症状的患者还可以追溯健康者过去是否曾经被病毒感染。

此外,核酸检测通常要耗时数个小时,而血清检测通常耗时相对较短,只需要数分钟,结果立等可取。例如号称全球最快美国雅培推出的血清检测技术,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次接受的病毒检测就使用了这个方法。而且血清检测可以检测出曾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这一特性,可以帮助科学家对病毒传播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总的来说,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也有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并不能简单地用二分法来判断谁好谁次。对于很多疫情影响眼中的国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方法,同时尽量覆盖更大范围的检测人群。

  • 假阴性频发原因何在?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假阴性的频繁出现呢?

大家或许首先想到的就是检测试剂盒自身质量。以核酸检测为例,为了确定病毒的存在,我们需要检测到病毒特异性的基因序列,也就是找到专属于病毒的基因密码,例如可以用来发现新冠病毒的密码有ORF1ab,E和N基因。如果每次检测只检测一个基因则很可能会“认错”,但如果一次可以检测2到3个基因则大大增加了结果的可靠度。例如金斯瑞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多重一步检测方案,可以实现一步反应同时检测两个以上基因,根据检测结果快速判断确诊病例。


金斯瑞解读|新冠检测假阴性频现,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但这并不是全部,即便是达到FDA95%准确度、100%特异性要求的试剂盒在使用中依然会出现假阴性情况。除了检测方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

(1)接受检测的时机:如果患者在感染初期接受血清检测的话,很可能因为没有产生足够多的抗体导致血清检测显示阴性;如果患者在感染时间过久接受核酸检测的话,很可能会因为细胞释放病毒数量,即病毒载量,不够高而导致假阴性。

(2)采样过程的操作:接受核酸检测之前,被测者需要接受咽拭子或者鼻拭子的采样,这一步需要医护人员谨慎认真的操作。然而由于现实情况下医护人员采样负荷过重导致的采样操作不规范也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美国一篇新闻报道了一位假阴性患者的故事,他回忆道在进行鼻拭子取样时,棉签甚至都没有伸进他的鼻子里,测试结果不出意外地显示阴性。

(3)检测的时效性:

RNA作为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具备不稳定性,在室温下保存4小时以上就会降解,因此检测样本采集后要求在4小时内送检。然而现实中,检测负荷过重的实验室并不能及时处理所有的样本,这就会导致一些样本因RNA降解而引起的假阴性。

与假阴性相对的是假阳性,这也是病毒检测可能会出现的另一种谬误,即本身并未感染新冠病毒但是检测结果显示感染。虽然假阳性结果不会导致新冠患者被漏诊而引起人群中的传染,但是因为假阳性可能导致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如果假阳性患者因需入院治疗还可能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相比核酸检测,血清检测导致的假阳性带来的危害更大。被测者在接受血清检测得到阳性结果后,会误以为自己获得了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从而降低防范意识,导致感染风险的增加。

因此无论是假阴性还是假阳性都会对疫情的防控产生很大影响,提高检测方法可靠度、确保操作过程规范性,仍然需要不断的努力,相信全世界人民众志成城一定可以战“疫”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