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而商超志愿者正是社区防疫“最后一公里”保供服务的关键一环。今天的《社区传真》,让我们认识一位“90后”商超志愿者——童少青。


1990年出生的童少青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水文地质专业博士,现任中南设计集团旗下湖北成套招标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在新冠肺炎防控关键时期,他响应共青团武汉市委的号召,报名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成为武汉市2000多名商超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员。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 青年志愿者童少青

从2月16日武汉长江新城方舱医院筹建搬运、铺床卸货转战“大白车队”用私家车运送医疗物资,再到2月底马不停蹄地加入并组建商超服务青年志愿者团队,童少青就像一块砖,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他把对武汉深沉的爱意倾注到每一次志愿服务中,深入防控一线,走进商超社区,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童博士”到“童组长”


武汉封城后,为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从1月25日起,各大商超开始实施更大力度的惠民销售。“10元爱心菜”和“国家储备肉”是居民翘首以盼的保障物资,在全市各个社区需求量非常大。各商超订单爆满,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因为之前在中南商超进行过爱心菜分拣,有分拣包装经验的童少青被团市委分配到中百仓储百步亭花园店组建30多人的商超志愿者团队,服务百步亭附近10多个社区。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 蔬菜分拣也是技术活


2月29日,商超志愿者到中百仓储百步亭店花园店集合开始工作。单位里的“童博士”变成了志愿团队里的“童组长”。


“你这个大博士现在来搞搬运,屈才了!”博士当然不能屈才,童少青一肩多职,除了操心30余名组员的工作安排、吃饭喝水、自身防护等各种问题,还要协助团市委完成永旺超市200余名商超志愿者的考勤记录、线上岗前培训、组长对接等工作。


“我是组长,也是保姆,志愿者服务大家,我就来用心服务志愿者,让他们在付出的同时多一份安心。”作为“博士组长”的他,把灵活的头脑、高效的方法运用到协调工作分配上:流水线作业、轮岗分班制管理使团队成员在高强度的工作后得到充分的休息,但童少青却坚持每天在岗,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 开始几天,午餐只能吃泡面


刚开始那几天,志愿者和商超人员的午餐都是吃泡面解决。童队长认为搬运分拣是个体力活,非常辛苦,为了保持队员的体力,他几经辗转寻找爱心餐厅送来热饭热菜,志愿者们倍感温暖。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 童组长找来志愿者为志愿者服务


队员们头发长了,干活不方便,童组长又找来志愿者造型师为大家理发。你说,这个“博士组长”是不是很贴心?


童少青说:“疫情期间,做志愿者服务除了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深刻体会到:你帮助服务别人,就会有人来帮助服务你。正能量就是这样传播开,爱心也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10元菜背后的付出


“10元菜”是居民翘首以盼的保障物资。从田间地头到商超分拣,最后进入社区到达居民的手中,这个过程凝聚着不少人辛勤的付出。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 第一步:搬运蔬菜,按照品种分类放置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 第二步:齐心协力,分拣蔬菜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 第三步:称重,志愿者们细致耐心,确保每份蔬菜足斤足两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 第四步:贴上10元10斤“特价蔬菜包”专属标签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 最后打包完成,等待运输送到各个小区


不同的社区每天都会提供不同的订单,让菜品保持新鲜走上百姓的餐桌是商超志愿者的任务。


每天早上,志愿者们来到门店,童少青带领他们测量体温后就开始7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烂叶子要打掉、称重读数要精准、民生商品套餐打包要无误差,巨大的分拣数量让大家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志愿者们与门店员工一起同心协力,携手共战。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 童组长也是流水线上的一员


扛包、拣菜、称重、打包、搬运……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非常需要体力。童少青说:“手上的爱心菜有节奏的不停打包翻转,连续几个小时机械运动,停下来时会感觉手臂已酸得抬不起来。一天下来,往往腰酸背痛,对体能是极大的考验。”


防护物资有限,橡胶手套常常会被坚硬的东西划破,童少青要求组员们都要换新的,轮到自己,就在外面再套上一层一次性塑料手套,所以将近两个月的商超志愿服务,手上留下了许多划痕。


商超志愿者的90后“博士组长”

▲ “叉车小王子”熟练的叉车技能


商超志愿工作前期,作为志愿服务组长,童少青每天要带领组员完成6余吨蔬菜的搬运、分拣和出货。为提高效率,他短时间内学会了熟练使用叉车,还为“好帮手”起了个时髦的名字——“超市里的陆地巡洋舰”,志愿者们也笑称童少青为“叉车小王子”。每天,以吨为计的货物就在“叉车小王子”的“陆地巡洋舰”上上下翻飞,然后经过分拣环节进入社区。童少青说:“每次货物送到小区,社区干部、下沉干部会说你们辛苦了,然后进行接下来的分发,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爱的传递。想到自己亲手打包的菜品会马上进入家家户户,便觉再多辛苦也是值得。”


疫情期间,中百仓储百步亭花园店志愿者在童少青的带领下,累计分装蔬菜肉品百余吨,保障了百步亭周边4万户居民的餐桌供应。在武汉最长的“冬天”,童少青和他的商超志愿者团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暖人的春意。


采 写:陈 曦

设 计:张宇瑄

审 校:饶 迅

傅先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