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遠離危險?提高娃的“警惕心”是關鍵

電影《素媛》中的小女孩,天真浪漫,活潑善良。有一天,爸爸和媽媽因為工作忙都沒有時間送她上學,悲劇發生了。

禽獸的魔爪伸向了單純善良的素媛,受到傷害後的素媛只能靠人工肛門度過漫長的後半生,悲劇發生後,大家都在反思,父親說如果不是自己接電話後著急去工廠,母親說如果不是顧及家裡的超市沒有送她去學校,悲劇就不會發生。

其實不然,藝術來源於生活,有時候生活卻比電影更殘忍,危險是時刻存在的。孩子的善良珍貴而難得,但這樣的善良,不該成為禽獸們犯罪的契機。作為家長,應該重視對孩子“警惕心”的培養。

想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遠離危險?提高娃的“警惕心”是關鍵

為什麼孩子會缺少“警惕心”?

1孩子年齡小,心智不成熟

近年來,拐賣兒童的案件數量因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所減少,但在很多比較落後的地區,拐賣兒童事件發生頻率還是很高。

有的人販子甚至還揚言:“世界上沒有我拐賣不了的孩子”、“我有的是招數來拐賣孩子。”等等。這正是他們吃準了孩子的弱點。

孩子年齡小,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無力反抗。好奇心特別重,對待事情打破砂鍋問到底。所以有些時候人販子以美味的食物作誘餌,孩子往往會被“糖衣炮彈”吸引過去。

想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遠離危險?提高娃的“警惕心”是關鍵

2父母安全教育不到位

就像影片中的小女孩素媛,她只是在下雨天幫怪叔叔打了傘,卻不明白是危險在靠近。安全教育是兒童教育的重中之重。孩子要警惕一件事,必須要先明白這件事是危險的,危險的事情是會傷害到自己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課業也越來越繁忙,很多家長一味的在意孩子的成績,反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建立。還有的家長覺得自己天天和孩子呆在一起,危險離自家孩子很遠,家庭安全教育一拖再拖。

3社交影響

有時候自家孩子已經教育得很好,卻一不留神就被孩子的同學“坑”慘了。幾年前兒童溺水事件頻發,有一個案例是這樣的,洋洋和住在家隔離的小杰約好去游泳館游泳。

途中路過一條小河,小杰一定要去河裡游泳。洋洋拗不過他,也下水了。最後洋洋溺水了,小杰沒有救他的能力,也不懂找大人幫助,而是無助的哭了起來,釀成了一出悲劇。

危險是不可預見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況畢竟佔少數,孩子分辨危險的能力較弱,比較容易被說動,有時候玩的開心了,警惕心會慢慢地不見。

想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遠離危險?提高娃的“警惕心”是關鍵

“警惕心”培養可能陷入的誤區

1過分警覺,有損童真

對孩子的警惕心培養需要適當,不可以過度,否則很容易令孩子驚嚇過度或擔憂焦慮。比如有些家長反覆向孩子強調陌生人的“可怕”,有些幼兒園的安全演習過於真實等,輕則傷害孩子的童真,讓孩子難以建立對他人的信任,重則給孩子的心靈留下深深的陰影。

2過度“看守”,孩子不自立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過分保護,覺得提高警惕就是把孩子鎖在身邊。哪裡也不讓他去,幹啥都不讓孩子動手。導致孩子依賴父母,難以自立。這樣孩子自理能力差,長大後還可能埋怨父母。

3“孩子還小聽不懂”,回頭教育已太晚

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覺得孩子這麼小和他說了也不懂是咋回事,索性就閉口不提。直到孩子認知能力成熟,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這時候如果孩子沒有遇到過危險,就很難再去扭轉孩子的思想,孩子反而會覺得是爸爸媽媽在大驚小怪。

想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遠離危險?提高娃的“警惕心”是關鍵

孩子的“警惕心”如何培養

1.告訴孩子警覺知識

對於接受能力強的孩子,家長可以用給孩子看安全知識繪本,或是給孩子講故事來讓孩子直接學習。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講故事、玩遊戲、排演舞臺劇等方式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知識。

比如通過讓孩子扮演“人販子”家長扮演孩子等方式,促使孩子為扮演好角色而自主學習相關知識。但是遊戲過後,還是要非常認真的提醒孩子,剛剛我們做的事情在現實中是有可能發生的,並不只是遊戲。

2.防身技能不可少

素媛也覺得怪叔叔有些奇怪,但是她自己還是個小孩,沒有辦法和怪叔叔抵抗。由於孩子的身體還在發育,即使警惕心到位了,遇到危險了也不一定能反抗成功。

比如果有條件,家長可以在徵求孩子意見之後,給孩子報名跆拳道,柔道等防身課程,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自己先學習防身課程,再詳細的教給孩子。在不一定能保證孩子安全的時候,給孩子準備防身用具。

想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遠離危險?提高娃的“警惕心”是關鍵

3.把孩子變成“媒介”

為了防止孩子發生非主觀因素下的意外,家長在教育孩子提高“警惕心”的時候,最後能讓孩子變為一個“媒介”,一個傳播者。讓孩子將安全意識告訴同伴,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孩子身邊的人就都具有警惕心理,能夠大大的提高孩子的安全係數。告訴孩子覺得自己有危險的時候,懂得尋求別人的幫助,比如同伴落水了,應該找岸上的大人求助。

4.利用好“危險應對能力”

危險應對能力是指孩子在行為層面有過面對危險成功處理的經驗。

怎麼預防:小時候被籃球砸傷過,從此碰到籃球場選擇繞開走。

遇到危險的做法:被籃球被砸傷後,知道消毒處理傷口。

成功自我保護的經驗:不僅在“認知層面”知道怎麼做,並且真的付諸行動。

“危險保護能力”是將教會孩子的警惕心付諸實踐的過程。

想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遠離危險?提高娃的“警惕心”是關鍵

時隔多年,《素媛》中的罪犯原型就要出獄了: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現實生活不是烏托邦,有時殘酷得難以想象。給孩子最好的保護,是教會他保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