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拼命努力卻成長緩慢?警惕人生的三大“囚籠”


為什麼拼命努力卻成長緩慢?警惕人生的三大“囚籠”

“人生拼搏的過程,就是追求成長的過程”

拉開生命的長河,我們會看到曾經一起長大的夥伴,一起學習的同學、一起共過事的同事,多年以後,彼此的差距已經是遙不可及。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就像一場馬拉松,同一個起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每個人之間的距離都是越來越大,到最後可能你已經看不到前者的背影。


為什麼拼命努力卻成長緩慢?警惕人生的三大“囚籠”

那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成長呢?

人生的賽場,不是統一的規劃路線,我們的賽道是更復雜的環境中進行的。我們的成長如果可以簡單的來衡量,那麼就只能說是價值了。

標定的價值有很多的方面,我們不一一探討,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但是在相似的領域或方向,我們都有共同的感知。

歲月匆匆,是什麼羈絆了我們成長的速度?

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但是在這個時代中,我們也必須有自己的方向和夢想。併為之付出的努力,才能趕超時代的同行者。

對於成功,有不同的定義,我們通俗的理解就是,我們的生活能夠一天比一天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並能夠在眾多的人群中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位置。

奮鬥沒有終點,但是我們只需要讓自己成長的速度能夠超越平均水平就能變得更好。否則就會節節倒退。

所有的改變,都開始與我們的思想。然而我們的思想往往容易陷入“囚籠”而不自知,辛苦的拼搏奮鬥,但往往無法跨越。


為什麼拼命努力卻成長緩慢?警惕人生的三大“囚籠”


一、能力邊界“囚籠”

每一個人都是有能力邊界的,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的事情,我們處理起來比較得心應手,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或從事比較擅長的事情和工作。因為在我們擅長的領域我們比較容易獲得結果,也比較容易獲得任何,然而久而久之,我們會習慣了這種舒適的狀態。

就如同很多流水線上的工人,習慣了這種工作狀態,每日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從開始不適應,到輕鬆應對,當幾年過去,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能力還是停留在過去的那個起點,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很多其他的工作也是如此,我們在一個行業從事久了,也越來越習慣,總認為自己已經什麼都懂了,都明白了。當我們滿足時,也是我們開始落伍的開始。在很多行業,我們看到的都是不是同行擠倒了同行,而是很多的跨行打劫。

甚至我們深陷一個領域內,就只會對自己所瞭解的領域強化學習,對其他的一概排斥。就如同古代形容很多學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可能最終我們的視野就如同“坐井觀天”的寓言故事一樣,我們所能看到、感知到的世界,只有井口那麼大。

為什麼拼命努力卻成長緩慢?警惕人生的三大“囚籠”


那如何才能打破能力邊界的“囚籠”呢?

首先,我們必須學會接受更多的信息,除了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更要涉獵更多的它類信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如果只聚焦在自己的領域,我們會發現自己很閉塞。甚至很多時候認為自己是最厲害的。

涉獵它類信息,有助於我們瞭解更多的知識,打開自己的邊界限制。世間的很多學術或領域都是相通的,彼此相互助力。

例如這次疫情,感染患者呼吸困難,不僅僅需要呼吸科專業醫生的治療,更需要呼吸師的協助,兩崗位的工作重點完全不一樣,彼此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治療。

在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很多領域,相互交叉的技術往往可以創造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例如程序員,很多優秀的編程工作者並不是編程專業畢業,更多的來自於數學領域的優秀人才,因為編程不僅僅是語言,更需要數學的邏輯思維。

從業15年時間,見證了太多的工作人員,在某一個行業,或者公司工作很長時間,對外在的很多事情,都是以自己過去的認知作為判定的依據。往往是無意識的屏蔽了很多的信息,導致判斷並不準確。也就是陷入了行業的禁錮。

二、就是要持續學習,學習是我們打破能力“囚籠”,最有效的途徑。同步不斷的學習,是我們的認知層面得到有效的提升,從更高的高度看待事物的發展,我們可以更加客觀真實的瞭解事物的發展規律。

三、要主動的去參與非自己所擅長的工作領域,因為我們所謂的擅長是習慣的結果,沒有更多的嘗試,就無法發現自己真正的潛力。

就例如劉翔,在早期並不是百米障礙運動員,而是後來教練建議他嘗試,才發現了其天賦。所以每一個人不要給自己的能力訂立天花板,也不要給自己設限。唯有多去參與,才能更好的瞭解自己,打破自己的能力“囚籠”。

據如同很多的創業者,開始並不擅長管理、人事、財務,但是經營的需要,我們必須不斷地的突破自己的能力界限,甚至在某一方面,成為更加出色的人。

為什麼拼命努力卻成長緩慢?警惕人生的三大“囚籠”


二、交際邊界“囚籠”

人是群居動物,每一個人離不開人與人的交際。即使在今天的互聯網普及的時代,雖然有很多的互聯網從業人員,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互聯網上,但是無論是通過網絡方式的人與人的交流,還是現實中的人與人的交際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每一個人在對外交流與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都習慣的選擇與我們熟悉的人,談得來的人。往往不願意涉足陌生的領域,後陌生的人。致使我們的交際範圍很固定。就像一個囚籠一樣,禁錮了我們的交際邊界。

這種熟人之間的交流,確實很高效,很容易。但是我們也在選擇舒適的交際圈的過程中,屏蔽了很多有價值的交際機會。

交際是獲得信息的有效方式,很多的交際都是為尋找機會而進行的。如果我們屏蔽了對外交際的有效通道,那麼隨之屏蔽的還有有價值的信息。

每一個創業者,都必須學會與更多的人交流,甚至可以說,我們必須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接觸三教九流,才能發現和洞察新的機會。

在美國,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調查,很多的成功者他們獲取信息的通道,80%來自於認識的非熟人關係。

為什麼拼命努力卻成長緩慢?警惕人生的三大“囚籠”


那如何打破我們的交際邊界“囚籠”

首先,要與我們不熟悉或不喜歡的人交往,因為我們所喜歡的都是和我們相似的人,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我們不熟悉、不喜歡的人打交道,也就是與不一樣的自己交往,通過有別於自己的人,獲得不同的視角和認知。

其次,要與高人對弈。與同級別的人交流,會很舒服。但是與高手對弈,會使我們深陷痛苦或自卑。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的不願意與高手對招。但是我們只有與高手過招,才能察覺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我們成長的方向和動力。

最後,要與不如我們的人交流,也就是與底層的人交流,你才會發現更多點的機會。商業都是從認知差異產生的機會。老師教學生,是因為對方不如你。所以商業也是如此,我們只能賺到我們認知範圍內,但是客戶沒有認知到的錢。

我們唯有不斷的打破自己的交際邊界,才能獲得更多、更加全面的信息和知識。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

為什麼拼命努力卻成長緩慢?警惕人生的三大“囚籠”


三、認知界限“囚籠”

認知源自於我們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的閱歷。每一個人的認知都是有邊界的,有很多事我們看不懂,看不清,看不準。就是我們的認知沒有達到。

認知影響著我們的判斷,和做事的方式和方法。很多人創業失敗、做事失敗等都是認知沒有達到,從而陷入了盲目的陷阱。

認知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廣泛的涉獵。不斷的充實自己,但更重要的是凡事多問幾個問什麼?要學會用自己的思維深入的去思考,瞭解事物發展根本規律。

就如同道德經中講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裡的道,就是規律,我們只有瞭解真正的規律,才能掌握未來的發展趨勢,才能懂得因果。

為什麼拼命努力卻成長緩慢?警惕人生的三大“囚籠”


我們需要終身成長,快速的成長。那麼需要我們以終為始。不斷地打破限制自己的邊界“囚籠”,不能自滿、不能驕傲,要勇於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不舒服才能是我們成長。不習慣就是挑戰我們的邊界,唯有不斷的從內部打破限制,我們才能夠快速成長。如果是被外界打破我們的囚籠,那麼就說明我們已經被擊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