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這個高度自律的人,用五十年的經歷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不管在哪個領域,要想獲得持續的成功,專注、熱愛與認真是多麼重要。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市場比市場營銷變化更快,固守一箇舊有的理論相當於刻舟求劍。——菲利普·科特勒

20世紀80年代後半葉的某一天午後。

“我是彼得·德魯克。”電話的另一端,一個帶有德國口音、富有磁性的聲音傳來,“你願意來克萊蒙特跟我聊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嗎?”

接到電話的人喜出望外,竭力保持平靜。對他來說,這通電話比美國總統的電話還重要。第二天清晨,他登上了最早一班飛往克萊蒙特的飛機。

這個人就是菲利普·科特勒,他對德魯克推崇備至,他評價德魯克為“極其少見的文藝復興式的人物”、“樂於結交的最傑出的人物之一”。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彼得·德魯克

如果有人讚譽他是現代營銷之父,他都會謙虛地說,“如果我是‘現代營銷之父’,那麼德魯克就是‘現代營銷之祖父’。”

科特勒的營銷觀點深受德魯克的影響,比如:

德魯克說,“公司的目的是創造顧客。”過去經理人強調的是創造利潤,而德魯克認為顧客才是利潤的唯一來源。為了吸引顧客,企業應提供更高的價值。

德魯克還說,“企業只有兩種基本的職能——創新和營銷,其他的都是成本。”他認為創新和營銷必須都強大,企業才能成功,若只有一項強大,企業也不可能成功。

他還有一句讓人瞠目結舌的著名格言:“營銷的目的是讓銷售無關緊要。”他認為深刻了解客戶需求,創造出讓顧客排隊購買的產品非常重要。

科特勒提出的“優秀的企業滿足需求、傑出的企業創造市場”觀點,可以說與德魯克上述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德魯克一生著述超過六十種,這些如星河般璀璨的著作,讓他成為現代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

科特勒幾乎複製了德魯克的成功軌跡,他分析自己被稱為“現代營銷之父”的兩個原因: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一個是1967年出版的《營銷管理》,在過去50年裡,這本書幾乎是全球所有商學院的必備營銷教材;一個是58本營銷著作與150多篇論文。

這些豐碩的學術成果,為他贏得了15個學位。

吳曉波說,每一個從事商業工作的人,都應該為德魯克專門留下一行書架。

套用他的這句話,每一個從事營銷的人,怎麼能沒有幾本科特勒的著作?

劍走偏鋒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前排左起為米爾頓、尼爾、菲利浦

科特勒1931年出生於一個俄羅斯移民家庭。父親來到美國時,身無分文,後來在洗衣店覓得一份工作。母親出生於烏克蘭,最早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家裡有了一些積蓄之後,開了家魚鋪。

菲利浦·科特勒排行老大,大弟米爾頓小他五歲,小弟尼爾小他十歲。父親希望哥仨能成為運動員,但出乎意料的是,兄弟三人對運動沒什麼興趣,不約而同選擇追求學術的樂趣,享受思考的人生。

兒時的科特勒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沒有明確的職業方向。

讀到宇航員的文章,他想當宇航員;讀到愛因斯坦的傳記,他想當科學家和數學家;讀到偉大的文學作品,他就夢想自己成為小說家。一直到高中,科特勒才思考自己的未來。

14歲時,苦孩子出身的他,讀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時感受到強烈的共鳴。

聯想到洛克菲勒、卡內基家族奢華的生活方式時,他無比憤怒:“為什麼收入分配如此不公?”

從那時起,他立志運用經濟學知識讓世界更公平、更美好。

當他20歲出頭拿到碩士學位的時候,他的人生道路日漸清晰——成為一流大學的傑出經濟學家。

許多年後,他向後輩談起成功秘訣時,歸結為一點:目標遠大。

目標遠大的科特勒如願以償,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博士,並師從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莫迪利安尼、索洛。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薩繆爾森、莫迪利安尼、索洛

在博士論文答辯中,薩繆爾森教授問:“你如何評價卡爾·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

科特勒回答:“

價值不僅是由勞動產生,也由資本產生,但最終價值是由購買者於消費體驗中發現的。

此次博士答辯讓評審委員會驚歎,也讓科特勒意識到,需要開闢一條新路來研究經濟學。

二戰之後,美國人口出生率急劇增長,整個社會將目光的焦點幾乎都放在年輕人身上。

法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繆格勒的見解十分精闢:“那是一個鼓樂喧天、揮灑精力的時代,十多歲的青少年手中掌握著權柄,全世界都得聽他們指揮。”

和他的弟弟米爾頓一樣,早期的菲利普·科特勒思想激進,對資本主義保持戒備心理。

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之後,在全球頂級學者的耳濡目染之下,科特勒開始轉變思想,理性思考資本主義經濟學的價值。

不久,福特基金會選拔50位年輕的經濟學教授去哈佛大學學習一年高數,科特勒幸運入選。

當時,經濟學研究的流行做法,只是根據需求與供給來抽象與分析,但無法推算出真正的市場與定價機制是如何運作的。

1959年,科特勒的興趣從勞工經濟學轉移至市場營銷學,並深信數學在提升市場營銷決策方面至關重要。

50名教授分為若干個小組,例如會計、金融、商業戰略、人力資源和市場營銷。科特勒選擇了市場營銷小組。

在哈佛大學學習高數期間,他開始萌生出寫一本名為《市場決策:建模方法》的書的想法。

科特勒為什麼對市場營銷產生濃厚的興趣?

上世紀50、60年代,全球各國的戰後重建為美國經濟帶來了繁榮的發展。緊接著,美國成功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無數的年輕人投身其中。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年輕人

短短一二十年,美國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企業界對商業的升級迫不及待。他們希望學術界有更好的理論、更佳的工具來為他們服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學界湧現了一批更加務實的年輕學者,他們試圖用經濟學的理論和科學的工具幫助企業快速發展。

科特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開宗立派

1960年是科特勒人生的重大轉折點。這一年,在唐納德·雅各佈教授的推薦下,科特勒被聘任為西北大學管理研究生院(後改名為凱洛格商學院)的教授。

在教學專業上,科特勒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教管理經濟學,這對他而言輕車熟路;二是教市場營銷,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那時的科特勒,已開始運用市場營銷的方法來選擇未來之路。

“經濟學是一門非常發達的學科,為經濟學增添原創理論的機會,比市場營銷學少多了。”唐納德·雅各佈教授幫他分析。

科特勒想得更多,“市場營銷是基於實踐的應用經濟學,處於發展之中,需要跨學科的經濟學家來充實它的內涵,例如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數學等。

學科的選擇,沒有讓他成為經濟學界的薩繆爾森第二,卻讓他成為了現代營銷的奠基者、市場營銷學第一人。

1963年,著名教材出版商普林蒂斯-霍爾找到科特勒,想要出版他的第一本書。

當他拿出《市場決策:建模方法》的手稿,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

“這本書太專業了,讀者面不是很寬。”出版商建議,“如果你撰寫了一本超級教材,你將會贏得大量的讀者,你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科特勒心動了。作為一名市場營銷學教授,他自然清楚這句話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彼時,大多數的市場營銷教材都只是詳細地描述市場渠道、銷售管理、廣告與促銷,而不會講述市場決策的分析方案。

“它們欠缺學術研究成果和方法論,沒有將顧客置於市場營銷世界的中心。”幾十年後,科特勒撰文回憶說。

他決定撰寫一本市場營銷的超級教材——《營銷管理》。他計劃將社會學、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和數學等學科融入其中,並聚焦如何滿足顧客。

1967年,《營銷管理》出版,大獲成功。它成為了世界各地大學的必備市場營銷教材,更重要的是,從此之後,市場營銷作為一門真正的學科被得到廣泛的認可。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營銷管理》

1996年,英國《金融時報》將它列入有史以來50本最偉大的商業圖書,排名第一的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幾十年來,在市場營銷領域出現過很多理論著作,但沒有一本著作能像《營銷管理》這樣影響深遠。

科特勒如同庖丁解牛一般,將市場營銷拆解成一個個工作細項,形成了一套企業可以實踐的系統。

他將整個市場營銷流程簡要地描述為:

R(Research,調研)——STP(Segmentation,市場細分;Target,目標市場;Position,市場定位)——4Ps(Product,產品;Price,價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銷)——I(Implement,執行)——C(Control,控制)。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科特勒第一次將“市場營銷”上升到管理、戰略的層面。他揭示了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並搭建了一個可指導實踐的營銷系統。他為無數的營銷經理人打開了一扇系統思維的大門。

炫目的概念曇花一現,唯有原理與方法論才有恆久的生命力。無論是在傳統經濟時代,還是在數字經濟時代,這些營銷原理與方法論都沒有過時。

自律人生

1970年,他心心念唸的《市場決策:建模方法》終於出版。該書後來成為許多頂級商學院的教材。

接下來的幾年,科特勒為本科教學撰寫了《市場營銷:原理與實踐》,為專科學校撰寫了《營銷概論》。

不到四十歲的科特勒,通過四本教材,奠定了自己在市場營銷學不可超越的江湖地位。

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科特勒保持著冷靜與理智。

他認為,市場營銷永遠都會出現新概念、新理論、新實踐和新案例,“

市場比市場營銷變化更快,固守一箇舊有的理論相當於刻舟求劍。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市場比市場營銷變化更快

科特勒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啃老本。每隔三年,他都會修訂一次《營銷管理》,迄今已是第15版了。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營銷管理》第15版

科特勒認為市場營銷的概念可以應用於更多層面,比如地域(城市、國家)、人(明星)、觀念(女性平權)、信念(吃素)甚至是政治和宗教。

為了傳播他的理念,他保持著平均每年出版一本書的速度,將市場營銷學擴展至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時並沒有多少人認同他的想法。許多年之後,幾乎所有的美國非營利組織都已接受了他的營銷理念。

回望過去的一生,科特勒用一個詞語總結:自律。

無數的成功者告訴我們,自律的人生,才是開掛的人生。

李嘉誠每天六點鐘準時早起,蘋果CEO庫克每天早上五點準時出現在健身房,維珍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每天5:45起床,星巴克CEO霍華德·舒爾茨每天六點準時到公司。

和這些頂級CEO一樣,科特勒每天早上5:00準時起床,一堅持就是五十年。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他每天早上都要花一個半小時處理上百封郵件,給他發郵件的人,等待回覆的時間從來不會超過12小時。用科特勒諮詢集團中國區總裁曹虎的話說,“像鐘錶一樣從未出錯。”

科特勒出門前都會帶著三張信紙,摺疊好放在口袋中。每次碰到有趣的點子、有價值的觀點,就會隨時記下來。晚上回去之後,他就會把這些內容輸入電腦中,並對這些信息進行評論和歸納。

他每天保持不少於2個小時的閱讀時間,他讀書很快,每天可以讀3-4本書,但對選擇深度閱讀的書很慎重。

科特勒幾乎每天游泳,出差都帶著游泳褲。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不管有多忙,他都會游上幾圈。

曹虎至今還清晰地記得,2011年在一次廣州的活動中,在論壇與晚宴間隙,年屆八十的科特勒專門抽出一個小時來游泳。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左起為:米爾頓·科特勒、菲利浦·科特勒、曹虎

科特勒還是一個對藝術傾注無限熱愛的人。

受德魯克的影響,他熱衷收藏日本和服上的掛墜,以及玻璃工藝品。對這些收藏愛好,科特勒極度認真。他不僅花費時間去尋寶,而且還經常深入研究。

他曾在《亞洲藝術》上發表了《如何鑑別掛墜品質》的文章。每每有朋自遠方來,科特勒都會帶朋友參觀他的寶貝,講述每一件寶貝背後的故事。

這個高度自律的人,用五十年的經歷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不管在哪個領域,要想獲得持續的成功,專注、熱愛與認真是多麼重要。

正如科特勒諮詢集團中國合夥人王賽所說,“你和大師之間最淺的壁壘,就是大師在這個領域當中用激情和積累超過了半個世紀。”

受到無數CEO推崇的德魯克已於十四年故去,連同輩的特勞特也於兩年前去世,大師僅剩科特勒。

這位百科全書式的營銷大師,猶如海岸邊的燈塔,無數遠航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無論驚濤拍岸,還是水平如鏡,它都靜靜地佇立在那裡,照亮啟航的風帆。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麻省理工博士,師從三個諾獎得主,他卻改行開宗立派,結果...

關注我,會獲得更多能量加持。

讓思想盡情迸發,讓情懷盡情綻放,讓人生無限可能。

你想投入“億萬孤獨者的心靈港灣”的懷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