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监狱到底该怎么办?

今天早上,所有的新闻客户端都在推送头条新闻:山东一监狱确诊新冠肺炎207例,紧接着浙江和湖北也宣布了监狱中的疫情。

1月份疫情突发,网上一度流传一张图,人们戏称监狱中的犯人是此刻最安全的人。古龙先生在《三少爷的剑》中,有一句“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当下的境遇,着实应了这句话。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监狱到底该怎么办?

在某种角度来说,监狱是建在陆地上的钻石公主号邮轮,属于封闭人员密集系统。这种封闭系统相对安全,而一旦出现漏洞,只要一个点被突破了、出问题了,有了向内的传播途径,因其内部的密集性,整个系统会马上会暴露在风险之中,正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问题:

我们进行一个风险分析。

分两种,一种是之前所有和现在未发现病例的监狱,监狱内部并无自发病例风险,其风险来自传播人员与物品的向内流动。

1、人的方面:

最有可能向内流动的传播者:警察、前来探视的家属、送货、取货供应商;

据目前官方消息,探视早已关停(探视有玻璃幕墙阻隔,传染几率极低)、介于今天的发布,未来在疫情未消退期的生产应该也会暂停。送货人员可通过零接触方式送货、取货。也只有警察能够出入监狱,并形成一定的流动。

2、物的方面:

向内流动的物:生活和生产用物资。

生产用物资已经暂停。

生活用物资,可通过延长放置时间及消毒完成病毒的消杀工作。

粪便、气溶胶等:尚未明确,风险低,暂不考虑。

那么其实只剩下警察的风险。

实际上也是如此。浙监狱的问题是一名狱警1月14-19日前往武汉,并刻意隐瞒照常上班。成为一名向内传播者。

浙江:狱警去武汉后刻意隐瞒继续上班

十里丰监狱一名民警在1月14日至19日去了武汉,但刻意隐瞒继续上班,至1月25日深夜被发现,1月29日确诊为新冠肺炎。

鲁、鄂监狱还暂未查明问题,但依推断,其问题必然出在个别警察身上。

第二种是目前已经出现疫情的监狱。目前全国通报的五所监狱,已经处于这种状态,传播风险较大,存在疫情失控的风险。

二、分析及建议

1、部分警察感染者隐而不报/不知自身已感染,如何清除隐患风险?

结合三方面来说。前两项为检测机制,第三项为管理机制。

第一,科学的检测方法。目前通用的体温检测,拥有方便、廉价、非接触的优点,是目前使用率较高的检测手段。能够提高感染者的检出率。然而体温征兆出现之前,感染者已经度过了2到10天(WHO说法),而这期间,病毒可能已被传播。故这种方法,本人认为其适用于初筛,可用于一次性的通道,但并不适用于有固定工作场所的人员。推荐咽拭子采样,这种方法结果较为准确,缺点是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结果体现不算及时。但因监狱中警员较为固定且人数较少,且除湖北外,其他地市尚未出现大量人员检测,所以并不会对当地医疗造成压力。(目前已经有了PR称22分钟出结果,准确率96%以上的检测试剂盒。但此种试剂盒能否购买、实际情况如何,预计还需等待。)

第二,社会工程学方法。

政工部门开展走访和电话排查,结合人事档案系统,对需到监狱内,有与罪犯密切接触行为的警察及家庭成员展开排查。通过联合当地社区、卫生管理部门和通信运营商,对近期有疫区出入史人员表对照,家庭成员在表内的,需进行自我隔离,严禁进入监狱。

此两项结合,可基本保障警察身体健康,此为疫情时期进入监狱的准入条件。

第三,管理方法。此前安排的14+14+14的排班方法,在当时的认知环境下,是科学有效的。而后期无症状者传染者的出现,让这一方法有了漏洞。建议疫情期间由警察自愿或组织委派组成特勤值班队伍,随后结合咽拭子采样检查和社会工程学检查,两项都通过的警员,进入特勤值班队伍。特勤值班警员要签订风险责任书,对应的,要对其承诺相应的奖励。人员应按照80/20比例分为狱内和在监狱外固定场所预留预备值班警员,以备特殊情况换防,换防出的人员在未经过检测严禁再进入监狱。在疫情期间,特勤值班警员要与外严格隔离,须一直在监狱内,不得出入,其他人员则禁止进入监狱。

结合以上办法,应可消除隐患。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监狱到底该怎么办?

2、已发现疫情监狱,如何处置?

快速诊断、分级隔离、应与当地政府联手在狱内(或在之前布局调整后关闭的监狱内)建设方舱医院。

方舱医院内应有人员:武警、监狱警察、医疗人员。医疗后勤保障和防暴工作、医疗后勤自不必说。宣传工作,包括对内和对外宣传都应跟上,对内要对罪犯及时宣传,消除其可能出现的恐惧应急心理,防止内部谣言及群体性事件发生。

因罪犯的特殊性,还要严防部分罪犯的故意暴露和传染,保障监管和医疗人员人身和健康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监狱到底该怎么办?


最后我想说,对应前面的大众观点,认为监狱是隔绝于世的,是“安全的”,这本就是一种习惯性误解。监狱是国家机器,是社会的一部分,是靠监狱警察和社会资源推动,脱离社会环境根本无法运行。它内部环境比社会险恶,风险更大,更难以管理,监狱警察群体更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和理解,而不是事故后的冷嘲热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