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智慧课堂还是“监狱”?

18世纪的英国哲学家边沁设计了一种圆形监狱,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中心是一座瞭望塔。瞭望塔有一圈大窗户,对着环形建筑。环形建筑被分成许多小囚室,每个囚室都贯穿建筑物的横切面。各囚室都有两个窗户,一个对着里面,与塔的窗户相对,另一个对着外面,能使光亮从囚室的一端照到另一端。

是智慧课堂还是“监狱”?

古巴模范监狱Presidio Modelo

这样在圆形监狱中,中心控制塔只需安排极少数的监督人,甚至可以只安排一个人。因为通过逆光效果,这个监视者可以从眺望塔内与光源恰好相反的角度观察四周囚室里被囚禁者的小人影。在圆形监狱的环行边缘,被监视者是彻底地被观看的,但他不能观看到监视者;同理,在中心眺望塔,监视者能观看一切,但是不会被观看到。

是智慧课堂还是“监狱”?

曾关押卡斯特罗,1967年关闭

边沁认为圆形监狱能够实现“犯人自我管理”的原理,囚徒不知是否被监视以及何时被监视,从心理上感觉到自己始终处在被监视的状态,因此不敢轻举妄动,时时刻刻迫使自己循规蹈矩。

圆形监狱的现代模板

或许18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不会想到, 这一概念在21世纪会得以如此神似的“再现”。

是智慧课堂还是“监狱”?

杭州某学校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系统,用来对学生进行刷脸点名和统计分析学生课堂行为。该校一位负责人介绍,这套被称为“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的“黑科技”,通过教室里安装的三个组合摄像头来采集学生的行为和表情,摄像头被包在灰褐色的球里面,上课时学生和老师察觉不到摄像头活动。

是智慧课堂还是“监狱”?

这个摄像头在上课期间每隔30秒进行一次扫描,采集学生6种行为和7种表情。资料显示,6种被采集的行为中“趴桌子”这一行为为负分,结合学生面部表情数据,系统会分析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若不专注行为达到一定分值,系统会实时向显示屏推送提醒,任课教师可根据提醒进行教学管理。

一举一动 暴露无遗

无独有偶,广东广雅中学最近发布一项采购项目的中标结果,采购内容让人不寒而栗。招标项目是一款电子手表,中标金额484万余元,中标供应商为广州伟度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这款招标手环除了常规的要求外,还有些魔鬼般的细节。譬如要求手环可以记录学生精准的运动数据,这其中包括学生跑了多少步、做了多少仰卧起坐,还有上课的举手次数。

是智慧课堂还是“监狱”?

手环还有实时定位功能,要求学生在教室时,精准定位到是哪间教室,不准受其他教室的影响,如果是在室外就要精确定位学生所在的位置,譬如操场或池塘边。

是智慧课堂还是“监狱”?

另外这款手环的管理看起来跟使用者,也就是学生没什么关系。因为学校在招标中提出要求,手环升级通过终端自动升级,所有数据自动上传到管理。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拥有最高管理权,他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情况,包括是否在校,上课活跃度(举手次数)等等。

暸望塔一样的摄像头

过去,学校管理学生一般就依靠任课老师,还有不时在走廊出现的班主任,这些都是学生肉眼可见的管理者,至于任课老师的管理也不一定严厉,“趴桌子”这类行为也不一定会带来批评。

是智慧课堂还是“监狱”?

如今,无论是摄像头还是手环就跟圆形监狱的暸望塔一样,成为可以施加持续不断监督的管理者。学生们需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上课坐正,目视前方,不准讲话。因为学生们不知其他人的表现如何,更愿意相信,其它违反了纪律的学生都会被记录在案,为了不被摄像头捕捉到违纪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服从管理遵守纪律。

弥灭人性 匪夷所思

如果学校从学生安全的角度出发,安置摄像头的行为无可厚非,但通过信息技术监控和识别上课学生的表情,毋庸置疑是对学生权利和尊严的侵犯。而且无孔不入的摄像头会制造学生紧张、焦虑的氛围,甚至会让学生最低的生存需求都无法满足。当学生感觉整个环境是安全、放松、舒适的时候,他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如交朋友、融入社会群体。如果学生生存需求都被挑战、受到威胁,学生就会面临退缩的情况,这样也会导致交友的不轻松,整个班级、校园的氛围都会受影响。

是智慧课堂还是“监狱”?

即使从教育学的角度,学生上课状态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教学管理的要义是保障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率,是从面上予以控制,不必也不应该控制到点上。控制到点上,监控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时间点的状态,不仅是对学生自由发展的侵犯和剥夺,即使从技术层面也是高射炮打蚊子,得不偿失,不仅无助于教育改进,反而促使学生发展异化和人格扭曲。

通过信息技术来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特别是置身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和社会语境下,将信息技术的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应予支持。

但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应该服膺于促使人类更自由而不是相反,或者说,任何新技术的应用如果建立在侵害甚至践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基础上,那么就是作恶而不是造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