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真實世界便是這般矛盾地自其開始存在之時便開始消失

——波德里亞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2019年就要過去了,很快我們就要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此刻,我想要聊一部20年前的電影,那是1999年,不知你是否還記得那時的世界是什麼樣的?那個時候,手機還沒開始普及;那個時候,機場還不需要那麼多安檢;那個時候,對於未來人們既憧憬,又有些憂慮,就像王菲的歌裡唱的:

聽說 1999 年是世界末日
到時候我們一定要結婚 並且有個孩子
在他還沒做太多壞事之前
讓上帝把他帶進天堂

也許我們也能沾光。

我想要聊的這部電影就拍攝於1999年,而它故事的背景則要再上推20年,是上世紀80年代。

奇怪的是,這部電影非但沒有帶我陷入懷舊的情緒之中,相反地,它超乎預期地展現了充滿未來感的生活場景,它深刻地揭示了當下每一個人所處的心理狀態,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

這部電影就是《美國精神病人》。

這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你可以把這部電影視作一份自白書,自白書的作者就是電影主角Patrick Bateman,也就是所謂的“美國精神病人”。Patrick是一個連環殺人兇手,但同時,他也是一個社會精英。這部電影就是圍繞他展開的,一切都從Patrick的自白開始,他供述了自己的生活狀態、殺人過程、心理活動……他如此坦白,我們很輕易就能走進他的世界,理解他。但是我們越是理解他,也會越發現一個矛盾,那就是我們根本不理解他,我們根本不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這部電影真正的恐怖和驚悚之處,並不是Patrick殺了許多人,而是我們將會發現,我們根本不知道真實的情況是什麼,甚至我們無法搞清楚,Patrick是真的殺了人,還是他自己的幻覺,還是他被包裹在一個更大的陰謀之中?

真實性被毫不費力地抹去了。這種失真的感覺,恰恰是今天整個世界的現狀。看完電影,你會赫然發現,四十年來,我們生活的世界其實是一個虛幻的世界,真實的世界早已不復存在。

Patrick是一個怎樣的人?

Patrick是一個英俊帥氣的富二代,27歲的他在父親的P&P公司擔任副總。他的自白是從每天的保養流程開始的:

他每天都堅持少食和大量運動,容不得皮膚有一點點鬆弛,他要用深層毛孔清潔露洗臉,用水洗凝膠洗澡,然後再用蜜煉杏仁磨砂沐浴露去角質,然後再在臉上去角質,做完這些之後,他還要敷一個薄荷草藥面膜。他只用無酒精的鬚後水,並且要在塗潤膚露之後塗上抗衰老眼霜,然後再塗一層深層滋潤的面霜。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在不厭其煩地介紹完保養流程之後,他說道:

Patrick Batman只是一個意向。很抽象,但並非真正的我,只是一個實體,非常模糊。並且儘管我可以掩藏冷酷,你與我握手仍然可以感覺到有血有肉。你甚至會感到,我們的生活方式頗為相似,但我其實不在那裡。

Patrick很清楚,他加諸於自身上的各種“物質”,都不能代表他,他的身體和肌肉,他的面孔和語言,他用的各種護膚產品,他喜歡的音樂都不足以代表他,因為他的內在是被抽空了的。他沒有本質,只有表象。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緊接著,我們進入了Patrick的社交生活,發現他雖然有一份看似高端的職業,但每天只是遊手好閒,當他和同事在一起的時候,總是互相攀比,他們在意的是誰能訂到最高級的Dorisa餐廳,誰換了新的行頭,以及誰的名片更高級——影片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場景,Patrick和幾個同事聚在一起,各自拿出名片來攀比,Patrick本來以為他新印的名片是最好的,用了高級的字體,可是每一個人拿出的名片都比他的好,最後一個叫Paul Allen的人拿出了他的名片,一下子讓Patrick震驚了,他的臉色一下子變了,凝視著那張名片,他的心跳幾乎停止了:“看那精緻的白色配色,品味十足的內涵,還帶了水印!”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一張名片怎麼會引起如此大的心理波瀾?沒錯,如果事物失去了本質,那麼最細微的外表都會變得無比重要。

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所有人的名片上都印著:Vice President(副總)。這當然毫無意義,因為他們什麼都不是,他們什麼都不做,只是光鮮亮麗,派頭十足。他們只在乎外表,只在乎名片。而名片真的代表了那個人嗎?當然不能,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叫錯名字,被叫錯的人也不甚介意,懶得糾正。因為——自我早已微不足道。

所謂的高級,也只不過是一個符號。比如Dorsia餐廳,華倫天奴西裝,Oliver Peoples眼鏡,它們的價值體現在更難得,更貴,更知名,而與它們本身的品質或者功能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這正是消費時代的特徵:我們不僅僅消費物品的使用價值,我們還要消費品牌價值,符號價值,當品牌本身比商品更有價值的時候,符號就成功取代了物品,真實性也就被抹去了。

Patrick為什麼要殺人?

在被Paul Allen刺激了之後,Patrick在回家路上殺死了一個乞丐洩憤。第二天,他約Allen吃飯,之後,他將Allen帶到了自己早有準備的家裡,一邊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一邊“歡樂”地用斧頭將Allen劈死。這一幕是電影中的經典橋段。現在還有人會把Patrick拿著斧頭,一臉邪魅笑容的照片拿來做表情包。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這也是很奇怪的,殺人為什麼會那麼歡樂呢?正常人不是應該緊張、害怕、恐懼嗎?

但是Patrick已經不是正常人了,他是一個精神病人。但他又不同於精神病院的那些精神病人。他看上去很正常,他的外表和正常人沒有任何不同,他有正常的社交生活,他可以侃侃而談,將自己剖析得頭頭是道,唯一的問題在於,他的自我是空洞的。

即使殺人,他也沒有明確的目標,你可以說他殺死Allen是出於嫉妒,但他也會殺死路邊隨便一個乞丐,或是路上偶遇的某個女人,那些陌生人對於他沒有任何意義——他只是想要殺人而已,甚至不是為了要反抗某種東西,他只是毫無負罪感,毫無內疚,一時興起地無差別地殺人而已。

真實與謊言

殺死Allen之後,Patrick處理了屍體,並且來到Allen的家,收拾了行李,偽裝成Allen去倫敦旅行的假象。唯一刺激到他的是:Allen的家裡比他家更高級。

Patrick還有一個未婚妻,但他對她並無感情,也不想辦婚禮,同時他也知道她和自己的同事有一腿,但他不介意,因為他也和她的閨蜜搞在一起。他更喜歡在路上遇到的妓女,還要玩3P,他謊稱自己是Allen,將Allen的家當做了自己尋歡的場所,並且在那裡殺死了若干個與他發生關係的女子,甚至還將屍體冷藏起來,吃她們的腦子。

奇怪的是,Patrick所說的每一個謊言都不會被拆穿:他拿著沾滿血跡的床單到洗衣房去,謊稱這是蔓越莓醬,洗衣店的老闆娘只是不停揮手,說這是洗不掉的。卻沒有問問他:為什麼床單上會有這麼多血跡?他帶著喝高了的未婚妻到一家普通餐廳,謊稱這是Dorsia,未婚妻喝醉了,也沒有發現他在說謊;他把Allen的屍體裝在一個睡袋裡,拖到車中去處理的時候,正好一個熟人帶著女友經過,可是那個熟人只關心那個睡袋是哪裡買的?卻沒有問問他:睡袋裡是什麼東西?

周圍的人都或多或少縱容,或者包庇了他的謊言,抑或者,他們壓根不在乎真相是什麼。連一直跟蹤Allen失蹤案的警探都慢慢地放下了對Patrick的懷疑,還替他找出了無罪的藉口:有人聲稱在倫敦見過Allen。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Patrick到底有沒有殺過人?

然而,Patrick越來越無法控制自己殺戮的慾望,最後發展到在街上大開殺戒的程度,在殺死了一名老太太,保安,清潔工,和若干警察之後,Patrick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歇斯底里地打電話給律師,在電話留言中將自己的罪行和盤托出。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但是第二天,當他收拾乾淨自己,在公共場合遇到律師的時候,律師卻對他開起了玩笑,原來律師根本不相信他說的話。這時候,Patrick真的緊張了,他很嚴肅地告訴律師,他說的一切都是真的。但是這個時候,律師也嚴肅了起來,他低聲告訴他不要再說了,他這麼做是愚蠢的。甚至律師把他指認為另一個人,然後就轉身離開了。

到底何者更為可怕?是殺人之後被揭穿,還是殺人之後沒人相信你殺過人?

最後,Patrick想要去Allen家裡消滅證據。可當他打開Allen家的門時,卻發現整個屋子已經被刷成了白色,傢俱、電器和屍體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絲一毫犯罪的痕跡都沒有留下。屋子裡有一些別人,其中一位老太太走了出來,十分冷靜地暗示他趕快離開,當做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與此同時,Patrick的秘書在他的抽屜裡發現了一本塗鴉,上面是關於殺戮的各種想象畫。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很多人都認為,其實Patrick根本沒有殺過人,一切都是他的幻想。另一部分人則認為,Patrick真的殺了人,只是他有錢的父親一手遮天,替他搞定了探員和律師。另一方面,Allen的家人誤以為是Allen殺了人,因此幫助他消滅了屍體,粉刷了房間(否則就不能解釋那個老太太的行為)。

圍繞Patrick到底有沒有瘋,又有另一番爭論,有人說他徹底瘋了,證據是他吞下大把的藥丸,但也有人說他很清醒,因為他的供述很有邏輯。這些爭論沒有一個結果,甚至連這部電影的兩個編劇都各執一方的立場。

真實到底是什麼?

圍繞Patrick的爭論,恰恰證明了“真實性”的消失。

早在千禧年以前,法國哲學家波德里亞就預言過,自從人們通過科學,對世界的分析性認知和技術應用對世界進行改造之時起,真實性便開始在這個世界上消失。波德里亞曾說:海灣戰爭不存在,它只存在於電視圖像和媒體報道之中。他並不是否定海灣戰爭的真實性,而是說我們無法觸及這個戰爭真正血淋淋的一面,我們感受到的是對真實的想象,“真實”已經和自然世界剝離了。

現代社會是建立在“物”的基礎之上的,科技文明進一步發展了“物”的概念,數碼圖像取代了膠片,電視取代了報紙,符號取代了符號的意義,事物的概念取代了事物本身。“物”本身也被抽空了。波德里亞說:“憑藉認知事物的獨特能力,人在賦予世界意義,價值和真實性的同時,也開啟了一個解體的進程。”

影片結尾,一群“副總”又聚在一起聊天,電視裡放著美國總統里根的發言。這是當代世界最好的寫照——一個演員成了美國總統。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舞臺,每個人都在表演。還有什麼比這更諷刺的呢?

如果有,我想大概是特朗普——一個商人成了美國總統。而且在電影中Patrick曾在餐廳裡看到一個酷似特朗普的人,簡直是神來之筆!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現代人之罪:再也無法認識自我

面對被洗刷一空的罪名,Patrick徹底絕望了,也就是說,他失去了最後一點點自我真實存在的依據,失去了認識自我的可能。最後他說道:

再也沒有什麼障礙需要逾越,所有桀驁不馴者,精神錯亂者,作奸犯科者所共有的不安,所有我犯過的罪行造成的傷害,以及我對這一切的漠視,我現在都成功逾越了。我的痛苦恆久而深切,我不希望世界為任何人變得更好,實際上,我要把我的痛苦加諸別人身上,我不希望誰能倖免。可即使我坦言相陳,我依然無法得以紓解,我無法逃脫我的罪罰,我也不能更深地認識自我,我所說的再無新意可挖,這番自白因此……毫無意義。

事到如今,這個世界還是真實的嗎?| 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Patrick說出了現代人的心聲。現代人就生活在這種無意義的空虛之中,現代人揹負的罪罰,就是對於自身不再有任何清晰的認識,不再有真實的“我”,物質和信息取代了自我,複製黏貼取代了思考。人們在不遺餘力地追求“永生”,而在通過人工智能獲得大腦“永生”的同時,人也付出了代價,失去了感知力,失去了真實的“心”。

另一方面,現實世界就如同Patrick所說,沒有為了任何人而變好,電影中的雙子塔,在影片上映的一年之後就不復存在了。真實的世界變得撲朔迷離,在當今社會,任何新聞都會被之後的新聞推翻,任何言論都會被新的言論駁斥,對真相的辯論超越了真相本身。一切都只存在於文字和圖像中,而文字和圖像只是數據的編輯和符號的堆疊,圖像可以偽造,甚至視頻也可以偽造。

在追求流量的時代,沒有人在乎道德,負面形象和正面形象一樣能獲得關注,謊言也無所謂,低俗下流更有利於博取眼球。再也沒有真相可言,就像片中的Patrick,自己都不能確定自己有沒有殺過人。我們生活的世界,已經不再真實,不再有深度,不再有意義,只剩一個徒有其表的虛無的外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