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岳云鹏说的平仄平仄平平仄,你知道“妙”在何处吗?

2019年春晚,岳云鹏和孙越搭档的相声《妙言趣语》,为我们奉上了一道文化大餐。

春晚岳云鹏说的平仄平仄平平仄,你知道“妙”在何处吗?

岳云鹏在相声中说道,天下无语不成对,一首:“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朗朗上口,为人津津乐道。

实际上,小岳岳的这首诗源自于李渔的《笠翁对韵》,只不过原来的诗中没有最后面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可是,现场直播中,正是这最后一句让观众对整首诗产生了极大兴趣,并且久久回想,难以忘却。不得不说,小岳岳的相声实力真的很棒,既体现了文化功底,又寓教于乐。

春晚岳云鹏说的平仄平仄平平仄,你知道“妙”在何处吗?

而这里的平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简单说,四个声调中除了第一个“平”声是平声外,其余三种声调上、去、入称为仄声。

以上是专业的解释,但我们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因为这与我们现在汉语拼音用的一、二、三、四声调还是有区别的。

那我们怎么与我们汉语拼音中使用的一、二、三、四声调联系起来呢?具体如下:

春晚岳云鹏说的平仄平仄平平仄,你知道“妙”在何处吗?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阴平为第一声、阳平为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所以,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例如对联: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始为仄声,新为平声。而对联的要求一般是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

喜欢就加关注吧,我在文学揽胜等你!

附:《笠翁对韵 》,喜欢对联的朋友可以认真细读。

明末清初 · 李渔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红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