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獨行:新文化運動中的安慶人


特立獨行:新文化運動中的安慶人

梁啟超題《清華學校研究院同學錄》

1942年3月30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學習《如何研究中共黨史》時強調:“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作為五四運動思想先導的新文化運動,旗手亦為陳獨秀。

安慶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早年追隨陳獨秀致力新文化運動的房秩五等,都是安慶人。新文化運動以陳獨秀為旗手,以“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為旗幟,以《新青年》雜誌為陣地。與時同時,以章士釗為旗手,以“倡科舉、倡國學、倡文言”為旗幟,以《甲寅》雜誌為陣地。復古陣容亦甚強勁,其中的骨幹汪吟龍等,也是安慶人。

汪吟龍(1898-1961),字子云,別署江南汪大,室名鐵硯齋,又署鐵硯齋主人,安慶桐城(今樅陽湯溝)人。

汪吟龍畢業於清華國學研究院,該院由清華學校(清華大學)校長曹雲祥創建,旨在“改良清華”,“對特種問題為高深之研究”。1925年8月,研究院正式成立,吳宓任主任,王國維、梁啟超、章太炎、陳寅恪為教授。清華國學研究院僅招收四屆學員共70多名,首屆錄取新生30名,汪吟龍第八名的成績成為正取生。該院畢業生多執教於高校,或從事專門研究,大多成為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古文字學等領域著名學者。

汪吟龍師從梁啟超、章太炎等,與章太炎關係最為密切,與章氏一道,始終堅持國學立場,最終與陳獨秀等安慶同鄉分道揚鑣。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控制華北,以喬萬選替代羅家倫,接管清華大學,遭清華大學師生抵制。汪吟龍為喬萬選當選校長,斡旋於吳宓、馮友蘭等處,但沒有成功,汪吟龍從此與山西派關係緊密,後執教於山西大學堂(山西大學)。

復古派與新文化運動的對立,主要見於反對以白話代文言,對科舉亦持揚棄態度。章士釗認為,文言文表意白話文無以比及,“文言貫乎數千年,意無二致,人無不曉”,且高雅典麗,白話文則村語粗俗,“作白話而欲其美,其事之難,難如登天”,“差足為記米鹽之代耳”。

為呼應章士釗,汪吟龍撰文道:“大著屢斥白話文貽誤青年,自是正論,然吟龍以為其弊猶不止此……今號稱先覺者更率青年而歸焉,幾何不胥天下而淪於盜藪也。”汪吟龍還認為,科舉制度同樣可以取得真才實學,只需與時俱進改進環節,並在《甲寅》週刊發表《白話與科舉》等。

汪吟龍力求儒學在新時代有新的建樹,認為“真正中國之文明,殆非儒家學說莫屬矣”。1934年,汪吟龍等發起成立中華儒學研究會,並獲教育部批准。日本東京湯島聖堂,始建於江戶時代寬永九年(1632),為幕府最高學府,也是最著名的海外孔學基地,1923年毀於地震。1935年4月,東京湯島聖堂重建竣工,日本政府邀請南京政府、四聖後裔、中華儒學會、中華儒學研究會代表,到東京參加落成典禮,汪吟龍代表中華儒學研究會,出席落成典禮。

汪吟龍回國後,聯合中華儒學會,發起“籌組曲阜研究院。該院以研究東方文化、儒家學說,推行世界,促進大同為宗旨,而輔以其他有關之學科。”曲阜研究院的籌建,獲得了河南省主席劉峙、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等贊助支持。

抗戰爆發,安徽省維新政府在蚌埠成立。1938年,倪道烺邀請汪吟龍任教育廳長。一年後,汪吟龍離開偽職。抗戰後,因包爾漢之邀汪吟龍執教新疆學院(新疆大學),再入山西大學。上世紀五十年代,汪吟龍被劃為右派,1979年由山西省委文教部予以改正。1961年,汪吟龍病逝山西太原。

汪吟龍與陳獨秀的思想理念大相徑庭,但對“桐城派”的態度又如出一轍。陳獨秀將前後七子、歸有光及“桐城派三祖”稱作“十八妖魔”,汪吟龍則不主桐城派。汪氏工詩,善駢文,著有《漢賦考》《子云文筆》《文中子考行錄》《子云詩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