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惠说 | 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惠说 | 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英国)培根

3月30日,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时隔十五年再访安吉,探青山、涉绿水、走村庄、进农户。他心心念念的仍是人与自然、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具体实践,“信息量”可谓十分丰富。

安吉一直是国内美丽乡村建设的翘楚,这一举动背后释放出的信号,让文旅从业者都倍感欢欣。也正是在安吉,他提出了被文旅人奉为圭臬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惠说 | 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长期以来,都有一种观点,误认“两山论”就是保护自然生态,发展旅游经济。尤其是现在很多的城乡,千篇一律发展旅游,做美丽乡村的表面文章。山美了,水清了。但试问,只做旅游能招徕多少客群?最终能够实现多少GDP、带动多少城乡就业呢?

我们不能否认,有一些景区的自然禀赋确实只靠旅游就能实现盈利,已经形成了以旅游为主线、多产业联动的基本态势。像崂山、泰山这样的量级,每年光门票收入就过亿。但对于80%的景区来说,都不能押宝在旅游上。事实上,全中国目前大部分的景区、乡村都不具备这种条件。大兴土木的乡村美化所带来的回报率可能连一家普通工厂的财税收益都比不上。

惠说 | 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究其根本,也许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搞懂“两山论”真正的内涵。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适应时代,也必须具备进化思维。

2019年1月18日,他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时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要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持之以恒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两山论”的本质其实是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的产业升级!

惠说 | 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美丽乡村不仅是旅游,乡村风貌如何变迁?乡村文化和市场需求如何融合?产业特色如何凸显实现经济效益?如何通过产业关联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就拿安吉为例来说,究其根本,安吉美丽乡村的背后其实是美丽经济,是产业升级。

曾经的安吉贫穷落后、污水横流,矿业发展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村民连窗户都不敢开。而现在的安吉,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后,从以矿业为生到茶业、竹业,百姓康乐,祥和美好。他们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实在在的从中受益了。

惠说 | 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从表面上看,安吉的发展是因为保护生态,顺应自然。

但归根结底,它是美丽乡村和美丽经济的融合。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它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案例,是产业升级、革新突破的标杆。脱离了产业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厢情愿”的盲目游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公司去年接了一个case,山东即墨邀请我们为龙泉镇做概念规划。一听这个镇名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意思。经过深入的交谈后,我们都觉得这个项目大有可为,一拍即合。

从区位地域到人文历史,龙泉之所以叫龙泉是因为域内有“金龙泉”、“银龙泉”、“玉龙泉”等9个以“龙”为名的泉眼。

惠说 | 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既然“龙泉”的水这么有名,我们为什么不以这个为核心展开思考呢?

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往往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越是别具一格的产业,越能得到大众的青睐。它的背后是成百上千年间积累的文化底蕴,这是项目发展的根基。

“泉文化”是龙泉的文化之源。乡村依水而居,农业依水而行,龙泉依水而名。目前村内坐落着净水设备的工厂,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海水温泉享誉全国,是周末小度假的不二之选。可以说龙泉的发展之源就在于“水”,“水”就是龙泉镇的核心。龙泉镇要想发展就应该做好“龙泉水”和“龙泉文化”的文章。

惠说 | 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IT有硅谷,高新技术产业有光谷,海洋经济有蓝谷,所以依托水的自然资源和现有的水产业资源,龙泉镇就完全可以形成“水谷”的基本格局!进而形成以“龙泉水”为核心、海水温泉与优质矿泉为两翼,做足“水产业”的“乡村水谷”!

水产业背后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将它归纳为“一核一特一制高点”,要淘汰落后产业,以产业转型的方式带动新的业态发展,实现创收。

举个例子,建立“文旅康养”核心区,通过科学饮水、健康用水的形式引导人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引入“自然农法”等古法农业,完善特色产业链,提质增量;立足现有的水产业,将产业和高科技结合,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净水设备的研发、交易、展示中心等。

惠说 | 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当然,产业化是需要各个环节的升级和创新的。只有依托多个产业,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水产业不仅可以通过和高科技结合,实现高效农业、科技兴农,而且还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村民致富。

我们还设计了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业态在内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性提出了“水培植物体验”、“龙泉小米”、“水纹艺术馆”、“水居主题住宿”等一系列富有趣味性、体验性、娱乐性的产品组合。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光要山美、水美,还要经济美。能够在发展青山绿水间,实现产业升级,同时还能满足地方政府的需求,带动村民致富。

惠说 | 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以独特的水产业作为切入点,完善产业体系,为龙泉镇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最后在和政府领导汇报的过程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美丽乡村建设,短期靠环境整治,长远还是产业支撑。

文旅从业者要兼收并蓄、与时俱进,跳出传统思维的藩篱,在绿水青山的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引导地方政府、企业重视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迭代,实现美丽乡村转型创变。

惠说 | 美丽乡村,不是旅游——安吉“两山论”有感

如果将美丽乡村建设比喻成一桌菜,那么产业、旅游都是各司其职、各有侧重的。旅游就像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汤,让人心旷神怡,有助消化。但产业才是重头戏、大餐,得以饱腹。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搞文旅,而是借着文旅进行更开放的新思考。

每一个乡村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运行方式和内在逻辑。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把握住需求端的增长点,进行产业和资源的多维度创新融合。

要让产业和旅游都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血脉中,最终汇聚成其蓬勃发展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