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概要

规划建设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业示范区”),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在深刻洞察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背景下,为落实中央“四化同步”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赢得农业未来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战略部署,对于加快以科技创新带动全省农业提档升级,促进形成京津冀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农业示范区规划面积109平方公里,北至拒马河北线,南抵廊涿高速,西邻涞水县,东抵小清河分洪区。规划区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日照充足、降水丰富、土壤肥沃,适宜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与首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承接农业科研单位转移、吸引资金和人才等高端要素方面占据优势。

当前,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最新精神与指示,农业示范区工作协调小组、涿州市人民政府深入分析发展形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条件,拟定了农业示范区规划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全球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科技和先进经验为指引,抢占全球现代农业产业化竞争制高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遵循“四化同步”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河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最新部署,最大限度发挥和放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红利,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生态为支撑,秉承生命、生态、生活“三生合一”的发展理念,全面探索实践现代大农业融合创新模式,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将涿州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现代农业新兴产业战略高地、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引领区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高端集聚。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贯穿涿州农业示范区规划、开发、建设始终。引进一流研发平台,聚集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农业示范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政府科学决策、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作用,促进各类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引进集聚和合理配置,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活力,促进涿州农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

面向市场,企业运作。运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引进战略投资者,调动各类市场优势资源,整合企业市场开发优势,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形成利益同享、运作高效、共赢发展的新格局。

合作共建,协同发展。积极承接京津高端农业科技和教育资源转移,大力引进跨国技术、人才、产业和金融资本,使涿州农业示范区成为我省国际国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吸引国内外农业科技资源和高层次人才的首选平台。

产城融合,绿色生态。充分利用拒马河流域生态景观资源,构筑区域生态底板,打造望山见水、绿色低碳的生态新城。促进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城市服务等多功能有机融合。

(三)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7年,新增建成区规模5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道路、供水排水、园林绿化等市政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完善,农业科技资源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农业科技金融服务等平台初步建立。首都及国内外农业科技资源持续集聚,引进一流研发机构5家、创新团队15个、高端人才100名。现代农业产业化初见成效,签约入驻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企业20家。园区农民居住与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中期目标。到2020年,新增建成区规模10平方公里。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成效凸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引驻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实验室和企业总部30家以上,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体系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规模经济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实现新突破。同时,示范区居住、教育、金融、医疗、商业、体育、文化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备,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远期目标。到2030年,新增建成区规模25平方公里。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大院大所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农业高技术大公司研发总部集聚,大中小科技企业共生发展。产业与生态相得益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二、发展定位

(一)功能定位

打造生命科技引领的农业新硅谷。

依托现有优势条件,持续承接首都现代农业、生命科学领域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功能疏解,进一步整合农业科研教育资源,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将涿州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创新研发、产业转化、集群发展的新硅谷。

构建生态环境优越的低碳新绿洲。以碧水为坐标,以绿廊为纽带,构建“三带一网”的生态景观格局,积极推进拒马河生态景观带建设,发挥河流绿地生态涵养、调节区域气候的功能,将涿州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新绿洲。

建设生活幸福和谐的美丽新田园。加速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进程,促进城市乡村和谐统一,孕育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和新的文明。积极承接首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大力发展医疗健康服务、都市农业休闲,将涿州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绿色健康、和谐幸福的新田园。

(二)产业定位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生物技术是根本驱动力,优质种源是核心竞争力,以龙头企业主导的产学研体系是组织方式,农业产品的精细化、多元化、高附加值化是最终表现。

农业示范区的产业体系建设,要深刻理解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占据全球农业发展前沿,明确以基因和细胞工程为引领的生物技术农业新方向,依托北京研发高地,加速导入高端科研资源、承接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农业科学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并积极拓展会展交易、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构建产学研一体的“3×2”产业体系(图1)。

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概要

图1 “3×2”产业体系


全力打造三大主导产业。

——做优生物材料产业。依托国家级科研基地,重点突破仿生制造、生物成形制造技术,培育器官、组织及仿生制品。以动植物为原料,提取制造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医学材料。研发聚乳酸、聚羟基烷酸酯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推进乳酸、生物基乙烯等生物基材料产业化应用。逐步开发胶原基生物陶瓷类骨修复材料、人工椎间盘等骨植入材料、胶原蛋白等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和人工心脏瓣膜及血管支架、医用聚氨脂介入导管、白细胞滤器等植介入生物医用产品。构建生命科学产业联盟,引进冠昊生物、乐普医疗、迪康药业等龙头企业,建设京津冀具有影响力的生物材料产业基地。

——做强生物农业产业。加快转基因育种、动物克隆、农产品生物制造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大力发展农作物高技术育种、试管苗以及基于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畜禽新品种繁育等现代种业,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和动物新型疫苗、生物源新兽药和新制剂,推动鉴别诊断试剂盒、高通量诊断试剂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具的研制,以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为抓手,打造农业生物科技创新高地和成果转化中心。

——做大农产品深加工。围绕生命健康和生物化工,加快农产品深加工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绿色生态食品、功能性食品配料和微生态制剂等高端食品生物技术产品,着力培育非粮生物质能和生物化工产品,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产品研究院,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础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引进汤臣倍健、东宝生物、丰原石化等知名企业,打造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收入的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

积极培育两大支撑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会展交易产业。以全国农业展览馆、生命科学科普基地等重点项目为平台,提升配套服务水平,筹划举办国际农博会、农展会、农交会,争取落位“国家农业及生命科学产业高峰论坛”永久会址,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主题综合性会展交易中心。

——战略布局健康服务产业。依托生态环境、绿色农产品和生物技术优势,重点培育基因测序、药物筛选、个体化治疗等高端医疗服务,打造集健康体检、治疗康复于一体的高端健康服务基地。

三、空间布局

规划“一核、一轴、一带、四组团”的空间布局(见图2),构筑“一环、一纵、两横”的交通路网(见图3),形成“一网三带”的绿色生态基底(见图4)。

(一)空间结构

规划“一核、一轴、一带、四组团”的整体空间结构,构成“弓箭型”发展格局,以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开弓发力,实现跨越大发展。

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概要

图2 “一核一轴一带四组团”的城市功能空间布局


——“一核”,即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北临拒马河中线,南到拒马河南线,西至农业示范区中央景观大道(现状松兰路),东抵小清河蓄滞洪区。核心区是农业示范区的品牌名片、对外交流窗口和配套服务载体,集中承载规划展示、会展交易、国际交流、商务服务、城市公共服务等高端功能。

——“一轴”,即城市发展轴。依托东西向的涿涞路及农业大道,将农业示范区与涿州市老城区有机连接,并优先布局城市功能。

——“一带”,即农业科技发展带。由北至南,依次串联休闲农业、农业科技创新与总部经济、创新成果产业化、现代农业服务等功能组团。

——“四组团”农业科技创新与总部经济组团,是示范区的科技引擎,农业科研院所和企业总部的集聚区,

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围绕生物材料、生物农业等细分产业,建设国家级农业与生物技术科研基地、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农业技术培训与服务中心、现代农业企业总部、高等教育园区等功能板块;创新成果产业化组团,集中承载科技成果转化与高端制造功能,包括国家级农业科技孵化器、小微企业加速器、生物材料及生物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等功能板块;现代农业服务组团,是加速农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包括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农业科技“互联网+”服务、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教育培训与科技推广等功能板块;农业休闲体验组团,是促进城乡统筹,体现生态与农业社会效益的重要区域,包括农业技术博览、农业见学、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等功能板块。

(二)交通格局

规划“一环、一纵、两横”交通骨干路网,贯通城市发展动脉。

——“一环”,由黄家屯连接线、南孙路、西外环、北外环串联形成的区域内部环线。

——“一纵”,即南北向贯通示范区的中央景观大道,现状为松兰路。

——“两横”,即东西向的涿涞路改线和农业大道。

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概要

图3 “一环一纵两横”的城市交通路网


(三)绿色生态

规划“一网三带”的绿色生态基底,提升城市环境吸引力。

——“一网”,基于城市主干道的绿廊与农田形成网状生态基底,遵循绿道农田网络的生态脉络,衔接各组团间的绿色廊道。

——“三带”,依托现状拒马河北、中、南三条支流打造三条景观生态廊道,着重营造拒马河北支为城市级生态走廊,中支为城市级生态内河。

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概要

图4 “一网三带”的蓝廊绿脉景观生态基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