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记忆(11):岭东煤矿——黑龙江双鸭山矿务局百年纪实

主编:于耀森

8.“大跃进”与“调整”

大跃进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开创了良好开端。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引下,于同年7月岭东煤矿在全民整风运动进行中,揭开“大跃进”序幕。

(1)生产大跃进

“大跃进”一开始,就以一种特殊的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形式出现,从井上到井下,从井口到街

道,处处红旗招展,昼夜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于耳,捷报频传,令人眼花缭乱,展示出前所未有的跃进“规模”和“速度”。

10月,全矿鼓动夺红旗、下战表、放卫星、庆功会、送喜报,井对井、段对段登台“比武打播”,跃进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把“大跃进”推向新高潮。总的口号是:“全党全民总动员,苦干实干加钻研,大搞技革多循环,加强掘进保安全,日产坚决超一万,今年任务提前十天完,明年翻番准备好,全矿要把日本法国抛后边。”在这种口号鼓舞下人们劳动热情“高涨”,夜以继日地“奋战”。

10月4日,岭东煤矿三井听说七井连续放出4颗高产“卫星”后,立即大胆提出:“我们的卫星要颗颗高于七井,个个大于岭西八井”。矿上为一井放出的两颗3000吨“卫星”祝捷后,紧接着提出:“跨竖井,赶岭西,日产四万一”的豪言壮语。10月22日全矿放出12895吨的高产“卫星”,31日,又将30074吨的大“卫星”射向天空。据当时的生产统计资料记载,因大放“卫星”,使1958年原煤产量达到187万吨(全年计划产量为110万吨)。

(2)炼焦炭

随着大炼钢铁的兴起,岭东煤矿掀起了大炼焦炭确保钢铁元帅升帐的高潮。1958年,矿成立“三八”炼焦厂1处,有焦子窑30余座,年产焦炭2160吨(推算)。当时,白天浓烟四起,夜晚遍地火光,刷后日渐缩小,1959年停办。

(3)广开井口

为实现煤炭生产大跃进,岭东煤矿在“大跃进”时期,采取边生产边建设的方法。1958年相继建成九井(上游)、十井(红旗)、跃进井3对井口。根据中央大办“小土群”的方针,同年又先后办起小井群,使小煤窑遍地开花,全矿到1958年末,小煤窑达32座,煤炭产量28932吨。这些小井(煤窑)及部分新建矿井对当时煤炭产量曾起过作用,1958年至1963年煤炭产量为628.2万吨。

(4)大搞“双革”

在三年“大跃进”中,全矿围绕着企业挖潜,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1958年广大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2800余条。1959年矿、井两级成立“双革”办公室,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采取“土洋”结合的方法,先后研制康拜因截床、灌煤机、装岩机、空气锤、煤气炉、超声波,试制成功双头并列刮板溜子,改进主扇、绞车,创造水枪成功。三年中共革新成功818件,办卫星厂61个,这在当时对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起过作用,但后期大部分革新项目没有巩固住。

(5)第二次采掘失调

1958年开始大跃进,在正规矿井范围内增加若干临时小井,加大了开采强度。但在夺高产的同时,未加强开拓工作,使矿井正常的“三量”比例失调。设备大量失修,待修率上升。采区自然发火严重。1961年煤炭产量由1959年的226.6万吨,骤降到139.5万吨。

出现岭东煤矿生产发展史上第二次采掘关系严重失调。

(6)第一次区矿合一

1958年,全国农村相继出现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岭东煤矿作为双鸭山矿务局的组成部分,于1959年3月同岭东区合并,改称为双鸭山人民公社岭东分社(亦称岭东经济区)。由矿长、副矿长担任主任、副主任。岭东经济区设25个部、办、科,6个行政井,共18个直属单位。但在事实上,岭东煤矿企业内部管理权和经济关系仍然是独立的。


挥之不去的记忆(11):岭东煤矿——黑龙江双鸭山矿务局百年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