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樓愚夫》|一座即將坍塌的房子,引發的責任與利益的現實思考


《危樓愚夫》|一座即將坍塌的房子,引發的責任與利益的現實思考

《危樓愚父》是俄羅斯現實題材的劇情片,導演尤里 ·貝科夫, 2014年12月11日在俄羅斯上映。豆瓣8.4分,第二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2015)年度冷門佳片(提名)、評分最高的歐洲電影(提名)。第6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2014)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影片的開頭,是老舊的房子裡住著一家三口,喝醉的老公追問他的錢在哪裡,膽怯的妻子小心翼翼地回答丈夫,發誓她沒有拿錢。醉熏熏的男人扶著牆壁摸到另一間房,隨後傳出女人歇斯底里的哭泣聲,和男人惡狠狠的打罵聲,伴隨著東西摔一地的兵乓聲。這邊妻子剛平復了心情,以為躲過一劫,卻聽到女兒的叫喊聲,馬上飛奔進女兒的房間。

她不顧一切拉開丈夫,兩人廝打在一塊。女人終究敵不過身強力壯的男人,被自己的丈夫拳打腳踢,捶到貼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來。恰好這時水管爆裂,噴湧的熱水正射到男子身上,一場戰鬥才就此終結。

破敗的房子裡住著無情無義的人,丈夫可以隨意打罵家人,作為弱勢的女人只能忍受,即使有執法人員可以逮捕他,身為妻子卻要考慮到自己的丈夫明天還要上班,不然獎金無法拿到,無奈簽字放棄制裁丈夫。

一個人生活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人已經喪失基本的理智道德,連自己的行為也無法控制,這樣的註定隨著腐敗的房子,老死在那裡。

社會有健全的法律條例,卻沒有提供人們能夠形式民主權利的基本社會生態,當一個女人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來源,只得依靠男人生存的時候,她拿什麼保衛自己的基本權益。當暴力成為常態,良知便會泯滅。為了活下去選擇的沉默和忍耐,生活不再是生活,而是像木乃伊一樣麻木機械。


《危樓愚夫》|一座即將坍塌的房子,引發的責任與利益的現實思考

《危樓愚夫》劇照

這是電影反映出底層人民的生活現狀,家庭矛盾牽扯出的社會病灶。

畫面一轉,則是溫馨的一家人在準備吃晚飯,談論健康和未來。看似溫馨和睦,實則暗藏矛盾。迪馬一家代表的是中產階級,有獨立的房子,生活水平還過得去,勤勉度日。

他們一家的矛盾來源於父子倆的正直和廉潔。迪馬的父親一生沒有朋友,不是因為他做人有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他沒有沾染社會不良習氣,不被社會風氣影響,依然堅守本心,安分守己。

可笑的是,就是這樣一個三好公民,沒有人願意靠近他們,個個對他避而遠之。甚至嘲笑他,言語攻擊。

被孤立的人,也會時常問自己這樣做是對還是錯,這樣堅持到底有什麼意義。家人的不理解,更激發自我懷疑。在想對錯的時候,根本沒有對錯可言。當社會上普遍存在一種人,或某一種處世準則時,那與眾不同的人就會自然地被孤立,被排斥,即使他本身並沒有做錯什麼,沒有危害社會,對得起天地良心。

迪馬,一個正在學建築二年級的中年男人。但他在人群中是“另類”,格外地與眾不同。他正義,善良,堅守本心,對社會有著強大的責任感。他做不到對那些被破壞的公共設施置之不理,儘管已經修理了幾百次,每當聽到有人打架搞破壞,都要跑出去制止。看到被摧殘無數次的長椅,依然沒有放棄對它的維護。

這樣的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包容身邊的人和事。但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卻沒有得到周圍人的尊重和敬仰;就連他的母親和妻子也不能理解他,覺得這樣子做不值得,毫無意義。

在迪馬母親看來,你做的這些好事沒人會感激你,甚至被人嘲笑是個傻子。幹著費力不討好的事,一直默默地為身邊的人付出,卻沒有一個支持者,沒人領受他的好意。

迪馬的性情,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父親的影響。他們倆父子,在那個人人只為自己利益考慮的社會環境裡,是那麼地與眾不同。因為他們廉潔,潔身自好,不偷不搶,不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周圍的人都是隻考慮自己,從不為他人考慮,只考慮眼前的苟且。他們被家人埋怨,因為他們多管閒事,他們被周圍的人孤立,因為他們不入流。因為他們太過於公正公平,不會逢迎,不會賄賂,不會打砸偷搶。

這是少數正直人的代表,他們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腳踏實地追求美好的生活。富有愛心和同情心,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就是這樣不起眼的人,關注群眾的生命安全,會換位思考。迪馬的善舉,引發出官場的腐敗,資本家的殘酷無情。也反映了底層人民麻木的思想,坍塌的道德。


《危樓愚夫》|一座即將坍塌的房子,引發的責任與利益的現實思考


迪馬在得知那座樓水管爆裂,在現場勘探發現有裂縫,引起了他的注意。是他的責任心迫使他沒有忽略這座樓,多次詢問得知這座樓僅有的兩次維修,都不過是簡單的修補粉刷。

迪馬回到家中依然忘不了自己白天發生的事,開裂的牆體,傾斜的基座,爆裂的管道,一幕幕在他的腦海裡回放。夜深人靜時,他輾轉反側,他深切地感受到有危險發生。本能地爬起來,連夜研究那棟樓的情況。

當他得出結論,那棟樓將會在24小時內坍塌,屹立不會超過一天。他即刻起床穿衣服,準備出門找相關負責人安排調配撤離。

寒冬的深夜,昏暗的燈光映照著孤獨寂寞的身影,寒冷不能將心中的焦灼熄滅。隨著鏡頭切換到酒店裡,歡聲笑語,歌舞昇平,推杯換盞。

各級官員在歌頌功績,讚揚美貌的市長尼娜的卓越成就。就這個場景,和前兩個形成鮮明的對比。

三種生活場景完美地展現出來,深刻反映出底層人民的苦難,高度展現出上層官員的奢靡和腐敗,夾在中間的普通人民,是難以言說的心酸與無奈。

迪馬在與市長尼娜詳細說明情況後,市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開展緊急會議。在會議上,他們不是討論如何安置危樓裡的人,安排怎樣撤退,如何安撫群眾。而是在相互推諉,揭露過往的隱秘,部門之間在相互推辭,人與人之間在相互揭露過往罪行。飽受內心煎熬的迪馬依然在耐心等待解決方案的落實。


《危樓愚夫》|一座即將坍塌的房子,引發的責任與利益的現實思考

迪馬·尼基丁

市長尼娜心存維護社會的心,想要安排人員撤離,卻苦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房子供他們安置。此時他背後的男人博加索夫站出來讓尼娜冷靜下來,告誡她,沒有錢她什麼也做不了。

錢,都被一層一層剋扣完了,而這後果就需要底層人民承擔。尼娜在沉默良久好,終於決定不管即將發生的一切,即使那裡將會埋葬820人的性命。她能做的只是在事情發生前,毀掉所有相關的證件。欺騙迪馬,說已經安排人員撤離。

有些事一旦做了就不能回頭,房管局長因為這件事而喪命,因為總有人需要為這個事買單。而迪馬僥倖逃過一劫,只是因為房管局長良心發現,慌稱與他無關,並不知曉整個事情,迪馬這才得以活命。這是整部影片最溫情的一幕,所有的悲傷、憤怒、無奈,在這裡才體會出人性的善,人間有愛,終不負善良的心。

影片在最後結尾幾分鐘的時長裡,製造了激烈的衝突,那是人性的碰撞,階層的矛盾,思想行為的集中表現,赤裸裸地把階層之間的矛盾衝突放大,人性碰撞的火花是那麼絢爛絕美。

迪馬一個人承受著所有的壓力,放下家庭,不顧生命危險,一層一層敲門,一戶一戶勸離。人們在面對未知的危險時,總持懷疑心態,本能覺得應該相信,也都不顧一切地飛奔到樓下。而他們只是聚集在樓下,焦急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迪馬跟他們說樓馬上就要塌了,讓他們遠離,而人群中那個醉酒打老婆女兒的男人站出來,他不是引領眾人聽從迪馬的話撤離,而是暴打迪馬,圍觀群眾覺得自己被戲耍欺騙,紛紛出手攻擊迪馬,人群中雖然有站出來拉架的人,卻沒能控制住形勢。打得迪馬抱著頭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看到這裡,再多的熱情和責任感,也會被消耗盡,愚蠢的人,麻木的思想。危樓易扶,人心難救。唯一欣慰的是,迪馬有一個支持者,那個跟他一樣遭受人們暴打的人。820人中,有一個相信迪馬,這是對那819人的諷刺,還是對迪馬的安慰,還是導演想留一點希望和正義給觀眾。


《危樓愚夫》|一座即將坍塌的房子,引發的責任與利益的現實思考

劇照


故事太真實,真實到有那麼些誇張和不可思議。一個人想當英雄,堅持心中的正義,卻被所有人嘲笑,羞辱。

高樓欲塌,人心難扶。可以預測樓的命數,卻難測人心。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槍打出頭鳥。無數的英雄用他們的生命驗證,這個世界不管什麼時候都有敢於站出來的人,因為他們不能夠讓自己良心過不去。但普通大眾就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考慮的不過是自己,也沒人支持他們的行為,只有從中嘲笑。

不管什麼時代都不缺少正義人士,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具有羞恥心,有正義感。在千萬年的時光流轉裡,人們已經形成固有的思想,有廉恥心,有榮辱感,有責任心。

在我們的認知裡,總是要面對太多的思想與觀念。我們在意他人的眼光,會不由自主進行對比,會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活著不再是為了自己而活,而是為了別人而活。

當一個人在為別人活的時候,他的生活不再有意義,而被別人的想法左右自己的行為時,不是世界的可悲,而是生而為人的可悲。

一座危樓,體現了三個階層人民不同的生活現狀,三種社會思維碰撞出的現實意義。高樓易造,人心難扶。


《危樓愚夫》|一座即將坍塌的房子,引發的責任與利益的現實思考

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