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一部紅樓,養活數百的紅學家,一部西遊,更是養活了數千的電影人。

對於《西遊記》的解讀,自上個世紀5、60年代以來,我們一直未曾停下腳步。數以百計的“西遊”作品問世,無論是粗製濫造,亦或是精雕細琢,它們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互文系統。

根據法國符號學家茱莉亞·克里斯蒂娃《符號學》所說:“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許多行文的鑲嵌品那樣構成,任何本文都是其他本文的吸收和轉化。”即所有的作品都是對其他文本的轉化和吸收,不是憑空誕生。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大鬧天宮宣傳海報

在這個龐大的“西遊”互文系統裡,創意即王道,於相同處發散不同,我今天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談一談其中獨特的三性辨思,這種“西遊”互文系統裡開拓性的思考方式,以及它新穎的藝術結構具有的非自覺性。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玉帝化龍和孫悟空正面對峙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耗資5億,作為一部賀歲片形式的電影,在兼顧藝術特色和文本思考的情況下,鄭保瑞製作的畫面也是極其精美恢弘。無論是充滿對佛道對立反諷的臺詞、情節,還是眾星雲集的陣容,這部影片結合的東方古典和西方奇幻,都可以視作是對好萊塢地位的一次強力衝擊。

改編西遊已是常事,《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的改編以《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為文本原型,但是將猢猻與神仙的階級對立化作了“神妖魔”的矛盾,在神性、人性、魔性的三性交纏下,就拉開了恢弘的天宮史詩大戰帷幕。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牛魔王對妻子的溫情

三性辨思下的天宮、魔界、孫悟空

三性,即“神人魔”三性,也可以對應弗洛伊德心理結構學中的本我、自我、超我三種結構,但我更傾向於用拉康發散出來的三界拓撲學來理解。不過文章的闡述不一定要多麼深奧,用基礎的心理結構學來講述,或許更容易讓人明白我思我想,所以我先以三種人格結構淺述神性、魔性與人性,再來深究其中的辨思主題——善惡與對錯。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基本的人格結構學

“天宮”神性的體現

其中神性的含義就是站在“高、大、空”的角度,以追求三界和平為目的發出的思想,這種思想的主要體現就在於“天宮”。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玉帝在妹妹的哀求下沉默

“天宮”的含義並不是某一人,而是以玉帝、菩提等人在內,以不同形式追求同一結果的一群人。這種神性可以理解為理想化的自我實現需求,屬於超我心理的最高體現。

魔界的魔性是個人意志的絕對釋放

與神性相似的就是魔性,準確的說應該是不理智的慾念和強烈的反抗意識,這也是一種對自我實現的強烈需求,只不過實現的過程帶有強烈的個人意志,所以才稱之為魔性。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霸道的牛魔王既要攻天也要妻兒

以牛魔為承載核心的魔性,充滿了是與非、對於錯的矛盾,這種類似於本我的野性不馴,使其走上了與“天宮”思想對立的一面。未達目的不擇手段,這就是最直接的體現,神聖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卻帶著“寧可我負天下人”的霸道。

人性為核心輸出

中正、平和、純粹,不高於其他兩性,卻是以最基本的形式存在,無論是神、魔、妖,都帶有人性色彩,這就是最高明之處。人性,作為每一部影片中必不可少的人文思考,在《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更是作為三方共有的情性。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最初的孫悟空為蝴蝶的死傷心

相比於神、魔中人性的潛伏到激發,孫悟空內心人性的起落更有哲理性。從天生天成的純真,到因為仇恨被矇蔽,最終自我明悟:“我看到了我自己,我又看不到我自己。”這種具有救贖性質的明悟,才是貫穿整個影片的核心,導演所要表達的,不是“天宮”神性的偉岸,也不是魔性的自我,而是人性對另外兩性的糾纏。

三性的共生產生辨思

正如弗洛伊德所說的三個“我”共為一體,這三性一樣是互相依存。

——玉帝是“天宮”神性的最高體現,但是他的身上一樣有人性和魔性的影子。玉帝放牛魔和自己的妹妹離開天庭,是人性的親情體現。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玉帝答應自己的妹妹放了牛魔

他在最後威脅孫悟空的時候,身上的君王氣質,說一不二,這是對自己權力的維護,也就是魔性的體現,慾望。

——牛魔為惡,貪戀的是天宮那一把椅子,這就滋生出他的魔性,可他真的就沒有魔性和人性嗎?我不覺得。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牛魔一意孤行煉魔斧攻天

牛魔要打上天庭,目的不僅僅在於權力,他更多的是要帶領族人平這不公,帶自己的妻兒離開火焰山的惡劣環境,這就是他的神性和人性。反抗“天宮”獨裁,這就是一股平不公的神性,他對自己的妻兒溫柔,這就是人性。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善惡、對錯真的分得清嗎?

三性的共生最直接的辨思就是對善惡、對錯的思考。

你能說玉帝為了權力維持三界秩序是錯誤的嗎?你又能說牛魔為了帶領自己的族人離開火焰山而反抗是錯的嗎?錯與對的建立在於不同角度的狹隘看法,因為你覺得有了對錯,所以才有了善惡,如果沒有對錯,那麼就沒有善惡。

【辨思的結果是無對亦無錯】

如孫悟空進煉丹爐是說的“命數”,這種道家天定思想,以及佛家因果思想的凝結,就是電影對善惡、對錯給出的答案。無關是與非,牛魔打上天庭是註定的,悟空大鬧天宮後幡然悔悟也是註定的,既然是本就會發生的事情,那就沒有什麼對於錯。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一切皆是命運


影片最後觀音說的很清楚,生死明滅,三界始終,都只是輪迴。所以跳出神人魔的三性糾纏,看透事物定數,無對亦無錯,這就是辨思的結果。最後的結局是開放的,牛魔打回原形陪著妻兒,玉帝重建天庭,孫悟空取經贖罪,他們都付出了代價。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悟空打上天庭

藝術結構的非自覺性

對於《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裡面藝術結構的非自覺性,主要還是因為東方現代古典神話裡的美學意識和西方奇幻特效的糅合導致。

東方現代古典神話元素的美學意識

古典神話的元素與現代審美相嫁接,就形成了這種獨特的美學意識。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恢弘巨大的天兵方陣

在影片中,懸空建立在雲上的三十三層天,以及凌空飛行,筋斗雲等都是古典神話的元素。而靠近建築時候的有重力表現,以及筋斗雲聚散、影片中的失重表現,是現代化的處理方式。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華麗的天宮

從陸地上的360°的閃轉騰挪,到空中的凌空大戰,這是最典型的現代審美。把這種審美加上古典神話的元素來表現,就是《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裡所蘊含的美學意識。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悟空獨自對抗眾多天兵方陣

西方奇幻特效的結合

神話題材的電影往往離不開大量的數字虛擬製作,而《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的製作更是運用了大量的西方電影科技理念和方法,導致片中的古代元素和數字文化元素共存。這種手法甚至掩蓋了某些古代元素符號,例如龍馬、漢唐的樓閣建築等。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玉帝凌霄殿

大量數字文化元素造成的視覺效應就是這部影片相比於《西遊記》,更像是一部中國式的《魔獸世界》、《金剛》、《阿凡達》。這類奇幻特效作為導演區別於“西遊”互文系統裡其它文本的一次突破,中西交流的結果無疑是好的,至少在視覺感官上是這樣。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孫悟空現出原形

兩種獨特的視聽糅合,產生了一種複雜的藝術結構,說中式不中式,說西式不西式,這種中國特效電影美學下又和西方奇幻電影似是而非的結果,就是其藝術結構中的非自覺性,帶有西方幻影的東方神話。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牛魔現出原形

總結

在以三性糾纏為主要表現的影片中,表現出來的互文性就可以看出鄭保瑞所做出的大膽嘗試,在龐大的西遊IP裡,這個互文系統有太多的單元在共鳴,急需要他這樣的突破和嘗試來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迴歸它的核心——善惡、對錯,當你去深究其中的是非,那麼你就有了一個必然的結果,而且這個結果就必定有好有壞。你覺得好的,也許別人就覺得不好,你覺得壞的,別人或許又覺得很好。

淺析三性辨思下大鬧天宮的善惡是非,命運的註定本就無錯亦無對

不要急於去給出評價,也不要狹隘的看待某些事情。我們或許分不清對錯,也看不清善惡,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每一個結果,事後再去做出彌補。

有些東西是註定的,當你“著相”的時候,當你失去的時候,當你輝煌的時候,命運這兩個字,就像巴黎聖母院那鐘樓牆上刻著的那般清晰。對了?錯了?都只是命運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