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在閩開拍

大銀幕上還原國粹,中國“京劇電影工程”前20部中唯一武戲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在閩開拍

京劇電影工程是堅定文化自信、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由福建省承擔的京劇電影《大鬧天宮》項目,承載著弘揚國粹藝術、振興京劇武戲,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光榮使命。項目將力爭打造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家名片”、京劇電影創新發展的高峰之作、振興京劇武戲的經典劇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花果山”裡飛瀑奇石、珍花異草,仿若世外桃源;“凌霄殿”內金光萬道、瑞氣千條,重現天宮盛景……6日,海峽兩岸棚內劇集成化生產(漳州)基地,來自全國11家院團的武戲精英雲集,中國“京劇電影工程”重頭戲、由我省承擔創排拍攝工作的京劇電影《大鬧天宮》開機拍攝,有望於年底或明年年初與觀眾見面。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將承載著全國京劇界和戲迷觀眾的期待,把京劇國粹與影視科技完美結合,留給後人豐厚的文化財富。

去年上半年,“京劇電影工程”啟動第二批10部影片的拍攝,武戲經典《大鬧天宮》被列為第二批首個項目,也是第一、二批20部影片中唯一一部武戲。福建領受電影《大鬧天宮》創排拍攝任務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宣傳部全程指導,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周密部署抓落實,細化工作方案,優化力量,確保主創團隊高質量、高水準地完成排演和拍攝任務。

電影《大鬧天宮》以著名戲曲劇作家翁偶虹的文學劇本為基礎,舞臺的流派和風格以京劇大師李少春先生上世紀50年代《大鬧天宮》的舞臺呈現為主要參考。

去年11月,電影《大鬧天宮》在福州正式建組,彙集了由福建京劇院牽頭的全國11家院團精兵強將的團隊,進行了一個多月的集中緊張排演,打磨錘鍊。次月9日,《大鬧天宮》的舞臺版在福州首演,以一場人物個性鮮明、劇情扣人心絃、打鬥新奇驚險的表演,重現了這一京劇武戲經典之作的榮光,受到專家及觀眾的一致好評。隨後,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播出了《大鬧天宮》舞臺版,社會反響熱烈。

京劇電影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劉曉晨觀看後說,《大鬧天宮》舞臺版是在翁偶虹本子、李少春表演風格的基礎上創新發展的,燈光、音響、爆炸性的點等等都有了創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完整的一部猴戲作品,“通過一個多月精益求精的打磨,要有世界一流水準、要有爆炸性效果的要求正在努力實現”。

福建京劇院創院之始,就有李盛斌這樣的京劇界武生表演泰斗級前輩,其子武生演員李幼斌作為導演,1982年將當時享譽京城的福建京劇院《真假美猴王》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成京劇電影,在海內外獲得巨大反響。此次電影《大鬧天宮》創排拍攝,李幼斌這位京劇名家更是不忘初心,傾心指導,力促這一經典大戲在舞臺和銀幕煥發新的活力和光彩。

《大鬧天宮》舞臺版為這部京劇電影的最終成功,築下了一塊沉甸甸的基石。福建京劇院院長金於賢表示,此次舞臺版讓大家重新開始重視京劇中武戲的重要性,作為舞臺版的排演基地,福建京劇院夯實了武戲基礎,鍛鍊了青年演員,提升了整體實力。可喜的是,全國京劇武戲基地(福建)也呼之欲出,將著重培養全國武戲人才、傳承武戲劇目,振興武戲,更好地傳承京劇藝術。

此次創排、拍攝可謂聚八方合力,集結了全國京劇界的頂尖資源。

據省文化廳負責人介紹,“京劇電影工程”領導小組專門成立了《大鬧天宮》劇目專家指導委員會,協調包括多名武戲泰斗在內的全國京劇專家全程把脈指導,匯聚了福建京劇院國家一級導演李幼斌、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楊少春、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張四全、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奏員燕守平、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奏員李祖銘、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專家張關正、天津京劇院國家一級作曲李鳳閣等一大批名家,並在項目策劃籌備中得到了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監事長、京劇電影《霸王別姬》導演滕俊傑的寶貴意見。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電影版根據京劇電影工程領導小組有關意見和6場專家論證會的專家意見,經多方配合研究出了整體拍攝方案,拍攝由省廣播影視集團下屬的福建電影製片廠具體承擔。指導單位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以大情懷指導推動影片創作、以大格局堅決落實上級指示精神,投入專項資金全程扶持影片的拍攝製作,在電影舞美設計和拍攝特效考量上尋找影片“爆炸性效果”的突破口。

下一步,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將繼續在影片行政審查、資金籌措、拍攝場地、人員配備等方面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並充分藉助東盟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重要節展平臺,加大影片的宣傳推介力度,擴大影片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全力推動《大鬧天宮》成為京劇電影的高峰之作。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導演程籙說:“該片是根據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的版本復排拍攝的,由於時代變遷,觀眾的審美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如何找準戲曲與電影兩種形式的最佳契合點,如何用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敘事方式展現傳統戲曲的藝術魅力,是主創團隊在前期工作中面臨的一個難題。”

程籙出身京劇世家,1987年畢業於福建省藝校京劇班並分配到福建省京劇團,1995年開始擔當獨立影視導演,不僅學過京劇,還演過《大鬧天宮》這出戏。在他看來,京劇電影是將中國傳統戲曲與現代影視科技技術相結合,把抽象的戲曲文化意識形態巧妙地裝進電影的載體中,讓觀眾在體驗現代影視科技震撼的同時領略博大精深的京劇藝術。

“影片將通過最新的技術手段,放大京劇武戲的高難度技巧,加強視覺衝擊,增加影片的可觀看性。”他說,為了能夠更加貼合觀眾的影視審美,在影片拍攝中合理運用了一些現代電影的CG、動畫技術和電影拍攝技巧,整體提升電影的觀賞度。

據透露,基於舞臺版,電影版重新編排了個別場次的武戲,讓武戲動作在呈現於大銀幕時更加真實好看。電影拍攝中,將壓縮原舞臺版的武打時長,充分利用電影拍攝的技術手段,更好地突出武打的精彩、逼真和震撼性,體現出京劇武戲的精彩魅力。其中,“老君爐”一場的爆炸性效果將採用特別的表現方式,力求將視聽效果發揮到極致,特別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大鬧天宮》的靈魂角色“孫悟空”,依舊由舞臺版的四位主演——中央戲劇學院王璐、福建京劇院李哲、北京京劇院的魏學雷和詹磊等四名優秀青年武生共同飾演。

由四位全國最出色的武戲演員飾演孫悟空,同一銀幕炫彩,令人期待。據省文化廳負責人介紹,舞臺版首演近半年來,我省認真聽取吸收6場專家論證會的專家意見,精益求精加工提升武戲表演,全方位打磨塑造具有美猴王氣質和神韻的孫悟空形象,強化技藝表現展示猴戲的靈動性、趣味性和震撼性,對重點場次和重點人物強化藝術感染力,突出高難度“絕活”,充分體現京劇武戲的魅力。

金於賢說,拍攝期間要保證藝術指導專家的現場指導作用,加強與導演的現場溝通,監督四個主要演員的表演狀態,確保在重點場次、重點段落,以及全劇的拍攝過程中,四個孫悟空的拍攝表演中,在神情、神韻、臉譜、表演等方面做到上下相銜接、相連貫、相統一。為體現好“偷桃”“盜丹”兩場戲的效果,將設計兩套相關方案進行拍攝,以備後期剪輯選取。

李哲表示,多少前人先輩推動武戲藝術走到今時今刻,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和武戲精神。自己深知此次拍攝任務的重要性,將和各兄弟院團的武戲精英齊心協力、全力以赴,為京劇電影工程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也為弘揚京劇藝術,盡一分綿薄之力。

京劇電影工程領導小組表示,期待福建將京劇電影《大鬧天宮》製作成世界一流的精品力作奉獻給偉大的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