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镜头内外的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

如果说浐灞生态区是西安这座城市的一幅秀美的水墨画卷,那么基层工作者就是这座城市的"绣花工",他们每一次穿梭于街头巷尾,这座城市的"精致"就一点点被他们"绣"起来。

又至五月,一个属于劳动者节日的月份。连日来,记者走进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用镜头聚焦最普通的劳动者,记录平凡坚守里的感动……


致敬!镜头内外的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

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贺冬鹏/摄

环卫工人:坚守岗位,做好城市清洁

一身橘黄色保洁服、一把扫帚、一个手提式簸箕,这是环卫工杨岁艳的身影,也是所有浐灞生态区环卫工人的缩影。


致敬!镜头内外的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

杨岁艳正在清扫路边落叶。贺冬鹏/摄

4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安市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附近,46岁的杨岁艳正在认真地清理道路上的垃圾。她用夹子,将纸屑、塑料袋、烟头捡到垃圾回收袋内,再用扫帚把粉尘和碎石子扫成一堆,撮进簸箕里。路面上的每一个角落,杨岁艳都要仔细查看,一看到有垃圾,就快速地用扫帚清理。

"刚开始的时候想先干着,慢慢再换工作,后来也就一直干下来了,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那就要干一行,爱一行。"杨岁艳说,她从2010年就来这里做环卫工,每天从早晨7点开始,就会准时来到这里上岗,十年如一日。虽然累了些,但愿意用自己的付出换来城市的整洁和市民的舒心。

杨岁艳告诉记者,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四A级景区,五一期间来这里游玩的旅客更多,"不过单位会给我们发放三倍工资"。她认为,虽然五一期间没有休息时间,且这工作很苦、很累,但能为人们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值得的。


致敬!镜头内外的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

环卫工人杨岁艳。贺冬鹏/摄

杨岁艳称,她见证了浐灞生态区十年的变化,对浐灞生态区文明提升有着切身体会,其中折射出的是城市变大了、变美了、变文明了,城市人的生活舒适度、幸福指数正在提升。

近年来,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和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办在严寒酷暑时为环卫工人送去清凉和温暖,不但有节日礼品、防暑降温物品。还有会组织专项活动,关爱困难环卫工人,给予具体的帮扶……这一系列的关爱行动处处透着温暖,是政府、企业、单位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一种关爱。

"以前出来打扫卫生,怕人家笑话。现在穿上橘黄色的工作服,很自信。大多数市民其实对环卫工作还是很尊重的,会把垃圾主动扔到垃圾箱里,现在城市越来越文明,市民也越来越有人情味了。"杨岁艳朴素的话或许就是浐灞生态区新变化的最好佐证。


致敬!镜头内外的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

杨岁艳接受中国网采访。贺冬鹏/摄

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是一座城市最直接的名片,而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每天用双脚丈量着城市的道路,用双手装扮着城市的容颜。与此同时,他们也用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文明之变。

游客服务中心前台专员:微笑缩短距离,服务延伸真情

在大多数将要享受五一小长假休闲时,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则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他们坚守岗位,为给游客提供更周到的服务而默默奉献着。


致敬!镜头内外的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

游客服务中心前台专员王晶。贺冬鹏/摄

4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浐灞生态区华夏文旅景区,面对来来往往的市民和游客,游客服务中心前台工作人员王晶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她面带微笑,耐心细致的为他们解答所有问题。

王晶是华夏文旅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客服专员,目前在这里已经上班两年多,主要负责业务咨询、现场接待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


致敬!镜头内外的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

王晶正在帮游客取存放的小儿车。贺冬鹏/摄

记者在游客服务中心看到,咨询台旁准备消毒水等物品,并为行动不便的游客和婴儿提供了轮椅和婴儿车。如果游客有行李到游览景点不方便携带的话,还提供行李寄存服务,小件行李可以放在寄存柜,大件行李专门有寄存室。

王晶告诉记者,五一长假,她都需要在岗位上工作,虽然无法与家人、朋友享受假期悠闲时光,但一想到游客因为他们的服务而玩得舒心,玩得安心,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虽然自己没有休息时间,但是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场所的话,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件特别自豪的事情。


致敬!镜头内外的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

王晶接受中国网采访。贺冬鹏/摄

在岗越久,王晶的收获就愈多。"之前也一直从事旅游行业,从前辈那我学到了业务知识以及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同时,在现领导的指导下我学到遇事冷静、沉着的心态。"现在的她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工作能力,时常以暖心的微笑为旅客带去友好的爱意。

"此次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冲击毋庸置疑,希望同行们能坚定信心,一起扛过难关,对于未来,希望我能脚踏实地地工作,攻克不擅长的业务,为游客带去温暖而高质的服务。"王晶乐观且坚定。

相信这个姑娘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用独特的微笑传递关爱,传播温暖。

城管队员:辛苦忙碌只为城市更美好

在不同群体眼中,城管队员有着不同的形象:对于摆摊的小商贩来说,城管队员是威严的执法者,在一些网民或是普通百姓眼中,城管队员好像总和"暴力执法"联在一起……

其实,奔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城管队员,他们经历着不为人知的艰辛。4月27日,记者来到浐灞生态区广运潭西路,了解了这群可爱可敬的人的工作状态。

"老板,最近疫情还没有结束,进店的人员必须得佩戴口罩以及对他们测体温。"记者见到城管执法队员张勇时,他正在对文具店店员要求加强疫情检测。


致敬!镜头内外的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

张勇正在对文具店店员要求加强疫情检测。(左二为张勇)贺冬鹏/摄

张勇是浐灞城市管理局四大队执法队员。自2010年进入城管局以来,处处以身作则,以队为家,夜以继日奋战在执法第一线。每次有重要工作任务,他总是事先做好预案,确保顺利完成任务。在执法查处中,充分把握执法刚性和柔性,树立了贴心城管良好形象。

张勇告诉记者,由于城市管理工作需要连贯性、系统性的执法,所以采取的是轮班轮岗的小时工作制,一线执法人员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确保每个时段街面上都有队员,形成严密的"时间网",不让一个流动摊贩落地,并以画定禁止红线为标准,对店家的"骑门摊"现象进行规范。


致敬!镜头内外的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

张勇接受中国网采访。贺冬鹏/摄

虽然工作很辛苦、有委屈、有苦恼,但张勇一直在努力维护着城管人的良好形象。他们在日常执法管理中,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限制与疏导相结合,服务在先,提示在前,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积极为商户找出路,为市民谋便利;他们采用"先礼后兵"的柔性执法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对他们的工作理解了,支持了。

目前,广运潭西路道路上乱停放的车辆少了,街道变得宽敞畅顺;临时停车位的"僵尸车"被清理了,市民停车更方便;街头巷尾的卫生死角经过清扫和改造,也成了让人赏心悦目的小花园……


致敬!镜头内外的浐灞生态区基层工作者

张勇和他的同事接受中国网的采访。(左三为张勇)贺冬鹏/摄

舍小家弃大家,守护一方平安,守护一座城,可爱的城管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战斗精神。(董旭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