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技術不夠,侵權來湊

BMW—技術不夠,侵權來湊

作者 | Sienna

11月21日寶馬公司受到了美國一家混合動力引擎技術提供商的專利侵權訴訟。

佩斯(Paice)和非營利組織阿貝爾基金會(AbellFoundation)週四向美國馬里蘭州地方法院提起訴訟,稱寶馬侵犯了他們在混合動力引擎方面的專利。總部設在巴爾的摩的阿貝爾基金會是設在巴爾的摩的佩斯的投資者之一。

8款寶馬混合動力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被指控侵權,包括:

330eiPerformance、530eiPerformance、750exDriveiPerformance、i8跑車插電式和MiniCountryman插電式。

此事件已經引起國際廣泛的關注。

BMW—技術不夠,侵權來湊

狀告寶馬,究竟為何?

Paice首席執行官羅伯特·奧斯瓦爾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Paice真誠地與寶馬分享了我們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的詳細信息。”“但寶馬並沒有試圖通過談判從這裡獲得技術許可,而是直接拿來使用,並將其用於自身利益”。

寶馬對此拒絕回應。

BMW—技術不夠,侵權來湊

在一份長達31頁的起訴書中稱,從21世紀初開始,佩斯教授寶馬如何在不犧牲駕駛性能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油效率和減少排放。公司與寶馬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工程師舉行了面對面的會議,並分享了技術資料。

訴狀稱:“寶馬欣然表示對佩斯的技術感興趣,因為寶馬仍在推廣其柴油技術,而且落後於其他積極開發混合動力汽車的領先汽車製造商多年。”文件指出,寶馬在儘可能瞭解了佩斯的技術後,最終解僱了他。

2005年,寶馬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加入了一個混合動力系統聯盟。21世紀初,佩斯與通用汽車和戴姆勒-克萊斯勒進行了幾次會談,並向後者提供了計算機建模和控制算法。

佩斯的訴訟稱,該聯盟於2009年解散,因為汽車製造商指出,混合動力系統太過昂貴,沒有未來。起訴書指出:“次年,寶馬推出了其唯一一款配備這一昂貴系統的車型——寶馬X6SUV,並在不久後將其撤出市場。”“但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寶馬開始採用佩斯的關鍵理論,在其產品線中加入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取得了顯著的成功。”

佩斯曾與福特、豐田、現代和起亞等幾家汽車製造商打過類似的官司。這些汽車製造商隨後向Paice支付了技術許可費用。

BMW—技術不夠,侵權來湊

對比寶馬的做法,拒絕回應並不是一個高招。

Paice和Abell又是何方神聖

佩斯—混合動力行業的領導者派斯是電動汽車的早期領導者。

1994年,該公司獲得了第一項混合動力汽車專利,這比大多數汽車製造商開始認真關注提高燃油效率和減少排放的方法早得多。佩斯的技術被證明是有價值的,並幫助加速了混合動力汽車行業的增長。一項獨立分析得出結論,佩斯擁有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動力汽車專利。

俄羅斯移民亞歷克斯·斯韋林斯基(AlexSeverinsky)博士在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ofMaryland)的支持下,於1992年創辦了佩斯。該公司已獲得30項美國和外國專利。關於Abell基金會總部位於巴爾的摩的慈善組織阿貝爾基金會(AbellFoundation)致力於通過投資於進步的當地初創企業,消除城市貧困,促進社會目標。自1999年以來,Abell已經投資了數百萬美元來支持Paice開發和推廣其混合動力技術。

BMW—技術不夠,侵權來湊

混動汽車發展如何?

國外HEV(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的發展概況

21世紀後,各國加快了HEV的概念產品化的進程,相繼推出了不同形式的HEV產品。豐田的Prius,本田的Insight,通用的Precept,福特的Prodigy,戴姆勒克萊斯勒的ESX3,日產的Tino等都是縣有代表性的車型,其重Prius和Insight已是成熟的產品,截正2008年12月,豐田Prius全球銷量已經超過了100萬輛。

據報道,豐田汽車計劃將最早於今年免費開放其混合動力汽車技術專利。目前,豐田擁有約2萬項與混合動力相關的有效專利。報道稱,預計豐田此次將提供包括髮動機、動力轉換器和電池在內的大部分最新專利。

BMW—技術不夠,侵權來湊


國內HEV的發展概況

21世紀後,我國HEV的研發現狀我國也非常重視混合動為電動汽車的研究與開發,有關工作開始於上個世紀90 車代。在“十五”期間,科技部組織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東風汽車公司等國內多家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聯合攻關,確定了以燃料電池汽車(FCEV)、混奮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教車(BEV)車型為“三縱”,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三種共性技術為”三橫”。自“三縱宮橫”的研發佈局之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又被列入“十一五"863 計劃重大項目。

我們再來看看2007-2015年混動汽車年銷售額前列

BMW—技術不夠,侵權來湊

以日本為代表,美國位居第二,多數國家為歐洲國家,但是仍可見此技術的廣泛性。各國如此重視和發展混動技術,可見此技術的專利顯得尤為重要,對於此專利的保護隨之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