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藝術宮特聘手語導賞員 聾人朋友也能“聽到”抗疫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了

中華藝術宮特聘手語導賞員 聾人朋友也能“聽到”抗疫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了

手語翻譯志願者為聾人朋友們“講解”藝術品(攝影:朱德春 下同)

東方網記者汪偉秋4月22日報道:用手語“講解”抗疫藝術作品,為聽障人士打開藝術的大門。今天下午,中華藝術宮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觀眾,他們是殘疾人文藝愛好者。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他們不僅可以看到作品,更能“聽到”作品背後的故事。

自4月8日起,“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就在中華藝術宮開展。兩週以來,在嚴格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日均觀眾達1000人。上海醫療衛生系統、上海抗疫一線的生產、運輸、公安等部門、各類社會基層組織、志願者等都先後預約前來觀展。

中華藝術宮特聘手語導賞員 聾人朋友也能“聽到”抗疫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了

中華藝術宮特聘手語導賞員

對於聾人朋友來說,由於特殊的觀展需求,即使有普通講解員進行導賞解讀,但還是常有遺憾。日前,為了接力抗疫精神,中華藝術宮還特聘了6位手語翻譯員,為聾人觀眾現場“講解”展覽背後的故事,聾人朋友可以更好得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也能對藝術有更深的理解。


中華藝術宮特聘手語導賞員 聾人朋友也能“聽到”抗疫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了

朱德春與自己的作品合影

在展覽中,也有殘疾人朋友創作的作品。記錄入滬道口志願者們的堅守,上海市聾人攝影學會會長朱德春的作品《入“滬”請掃碼》也入選了 “滬”主題。疫情期間,朱德春主動前往一線做志願者,同時記錄下這些感人瞬間。在展覽現場,他興奮地與自己的作品合影。


中華藝術宮特聘手語導賞員 聾人朋友也能“聽到”抗疫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了

實際上,用手語來“講解”藝術品,對於“身經百戰”的手語翻譯們而言也是頭一回。“用手語來介紹藝術作品,需要一定的藝術積澱。”手語翻譯張麗君被聾人朋友們所熟知是在東方衛視《午間新聞》的上的那個“小方格”裡,而今天她卻充當起了藝術作品的手語講解員。張麗君表示,在文化展館裡面能有我們聾人的身影,著實說明了我們已經朝前邁出了一步。

據悉,中華藝術宮還將特別邀請這幾位手語老師擔任中華藝術宮特殊的手語藝術導賞志願者,今後每逢重大展覽都將會安排特殊人群觀展活動,讓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傳遞給真正喜歡藝術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