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废处理:掘金百亿市场,路线图越来越清晰


医废处理:掘金百亿市场,路线图越来越清晰

“日产日清”背后,如何补齐医废处理短板更加焦灼。

“2020年内,每个地级市都将有一个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在两年内后,全国每个县都要建成从收集、转运到处置的完整体系。”这是决策层为医废处理制定的既定目标。

现实情况却是,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相关数据为准,我国200个大、中城市医疗废物年产生量为81.7万吨,处置量81.6万吨。

同样是在这一年,全国各省(市)除北京、上海以外,基本都存在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不足的情况,逾30%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基本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状态。

此次疫情发生后,全国出现22个市的医疗废物处理超负荷运行,还有28个市是满负荷运行,或是接近满负荷。

“医废行业更多的缺口是在县、乡层面,比较分散。”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王立章坦言。

2018年,近25%地级市尚不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部分农村和山区医废仍未纳入收集处置等范围。

医废处理:掘金百亿市场,路线图越来越清晰

如何管 谁来管?“固废法”盯牢医疗废弃物

一方面是趋紧的运力和处置能力,一方面是必须要“一竿子插到底”的监管力度,一场响应更快、部署更周密、处置更有序高效的的医废处置变革风暴已在路上。

这也是医疗废弃物频频亮相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三审稿)》的主要原因。

亦如生态环境部应急办主任赵群英曾坦言,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上存在的能力缺口,从长期来看,必须通过规范管理和加大设施建设才能彻底解决。

草案三审稿在措施和要求方面,对医疗机构固废的分类,包括收集以及处置都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

明确医疗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管理,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医疗废物特别是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过程中医疗废物的管理。

规定各级各类实验室及其设立单位应当加强对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管理,依法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实验室固体废物。

同时还突出了监管主体责任。其中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的监督管理。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法分类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在医疗卫生机构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及时收集、运输和处置医疗废物,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医废处理:掘金百亿市场,路线图越来越清晰

百亿级体量生成,蛋糕却“好看不好吃”

除了积极的政策信号,医废处理产业链也展示出良好基本面。随着政策层面逐步推进,三四线甚至县级小城市的医废逐渐纳入正规渠道。

这也决定了未来医废处置要从小而散发展到小而精,包括考虑智慧化和系统化。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806家从事医疗废弃物处理相关业务的企业。由于产生量比较稳定且具备较稳定的现金流,医疗废物处理利润水平相对较高。

从能够看到的公开盈利数据看,毛利率多集中在40~60%之间,净利率有些可达30~40%。

医废处理企业整体分布较为均匀,但是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及华南分布的企业较其他地区更多也更集中。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疗废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8.1亿元市场规模,增速为5.4%。

另有市场分析预测,2020年全国新增口罩垃圾产量约16.2万吨,全国医废产量增幅或将超25%。按照医废产量的规模可估算出当前医废处置市场的体量约在百亿元左右。

根据平安证券的研究,2020年全国医废产量增幅将超过25%,该领域市场规模相对地将超80亿。

“不管是跟垃圾焚烧厂还是和水泥窑协同,都要有专门的技术团队。”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除了在改造中要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企业必须同时具有处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资质。

医废处理:掘金百亿市场,路线图越来越清晰

受制于医废处置市场的存量性特点,医废处置企业往往需要规模化经营。

换言之,无力技术革新、运营成本过高、排放不达标的小企业或将被洗牌而退出。

随着监管不断升级以及对专业化、产业化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的鼓励,整个医疗废物处理行业或迎来集中整合期。

截至目前,东江环保、润邦股份、高能环境、雪浪环境、万邦达、启迪环境、威立雅等企业合计处置全行业约10%的产废量。

而在战“疫”打响的同时,包括东江环保、高能环境、瀚蓝环境、润邦股份、雪浪环境、永清环保等环保上市企业也开始了进一步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