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笔下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绝望中有一丝希望,而后又是无边的绝望,笑中带泪,想起床下那些米,想起许三观用言语炒红烧肉给孩子们解馋,想起卖血前的一大碗水,卖血后的一碟炒猪肝。万般跌宕人生,或许在旁人眼里,也不过是寥寥几笔。

每次看完余华的作品总是脑中浮现出四个字“相依为命”。从未见过一个作家能够用如此简明流畅地文笔描绘一个人的一生,却不失生动、人物丰满、详略得当。私以为余华的特色是,世界和生活都惨绝人寰,可是人依然坚强地在龟裂而冰冷的土地上坚强地活着。是很有力量的作品。与《活着》相比,这个故事没有那么残酷,反而在许三观与许玉兰的互动中体会到诙谐幽默,两个欢喜冤家打打闹闹度过生活的苦难。小说带给我的感动有很多,一乐对许三观的感情、二乐为就一乐病倒、许三观划破脸向众人宣告一乐就是他的亲儿子、许三观给许玉兰送饭饭盒底下藏满红烧肉、许玉兰对嘲笑许三观的血是猪血的新血头大骂,这些都是作者的温情。虽然许三观为医院不要自己的血而失落,但家人有爱、一个都不少。

余华笔下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命运,时代,社会,这些与个人对比起来宏大而不可抗的力量,就仿佛洪流,个人的存在,似乎要么被同化,要么被驯服。置身怪诞的时代而心有存焉,面对命运的困厄而心怀温柔。这些小人物,真实,充满原始的质朴与生命力。许三观的一生卖过十一次血,第一次是为了卖血而卖,最后一次是想吃炒猪肝喝黄酒却再也卖不出去,起初许三观说一乐不是他的孩子是何小勇的孩子他卖血的钱不能花在一乐身上,饥荒那一年全家人都去胜利饭店吃面条,只有一乐一个人攥着五角钱吃了一个他并不能吃饱的烤红薯,后来许三观为了让感染肝炎的一乐活下去,一路卖血去上海,他对好心的路人们说他要救他的儿子,我喜欢这个跨越历史年代的故事,饥荒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我喜欢许三观,他是那个拎着西瓜白糖找李血头卖血救整个家的许三观,他是在许玉兰被批斗把红烧肉藏在米饭底下说着这是专门做给你吃的许三观,他是在一乐哭着喊着说谁给我面条谁就是我亲爹的无比绝望时刻带他去饭店吃面条的许三观。

余华笔下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每个人物的生活仿佛都只遵从本能,但在这样的本能里,有太多复杂的让人动容的东西。中间很多地方仿佛能看到我的父母,不知道是不是上一辈人的集体特征。看到最后甚至渐渐感到了一些安慰,生活的艰难终于过去了,没有熬到要以命来抗天的地步。但或许在这样的环境里,许三观的失落才是永恒的。我无法剖析清楚,但并不总想看到那样艰难里的令人动容。

余华笔下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起落分不开的,英雄尚且被时运玩弄,更何况是如许三观这样生活在底层阶级的小人物呢?翻涌的时代浪潮时刻折磨着如你,如我,如许三观这样的普通人,为了不被这股浪潮覆灭,我们啃食着自己的血肉也要偷生,所以说谁能认为人这样的生物不伟大呢?底层的人想要生活,能用尽一切办法去做。在文中许三观的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和映射。但终究是为了活着,去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一切值得与不值得。许三观是个“自私”的人,也是最无私的人,二者虽有矛盾,但许三观对于不是亲生子的一乐、亲生的二乐、三乐,我也看到了中国父母的缩影,父母对孩子的爱,让我们动容,也容易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

许三观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每个时代每个人都对人生有着不同的见解,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