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筆下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告訴人們什麼樣的人生價值

絕望中有一絲希望,而後又是無邊的絕望,笑中帶淚,想起床下那些米,想起許三觀用言語炒紅燒肉給孩子們解饞,想起賣血前的一大碗水,賣血後的一碟炒豬肝。萬般跌宕人生,或許在旁人眼裡,也不過是寥寥幾筆。

每次看完餘華的作品總是腦中浮現出四個字“相依為命”。從未見過一個作家能夠用如此簡明流暢地文筆描繪一個人的一生,卻不失生動、人物豐滿、詳略得當。私以為餘華的特色是,世界和生活都慘絕人寰,可是人依然堅強地在龜裂而冰冷的土地上堅強地活著。是很有力量的作品。與《活著》相比,這個故事沒有那麼殘酷,反而在許三觀與許玉蘭的互動中體會到詼諧幽默,兩個歡喜冤家打打鬧鬧度過生活的苦難。小說帶給我的感動有很多,一樂對許三觀的感情、二樂為就一樂病倒、許三觀劃破臉向眾人宣告一樂就是他的親兒子、許三觀給許玉蘭送飯飯盒底下藏滿紅燒肉、許玉蘭對嘲笑許三觀的血是豬血的新血頭大罵,這些都是作者的溫情。雖然許三觀為醫院不要自己的血而失落,但家人有愛、一個都不少。

餘華筆下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告訴人們什麼樣的人生價值

命運,時代,社會,這些與個人對比起來宏大而不可抗的力量,就彷彿洪流,個人的存在,似乎要麼被同化,要麼被馴服。置身怪誕的時代而心有存焉,面對命運的困厄而心懷溫柔。這些小人物,真實,充滿原始的質樸與生命力。許三觀的一生賣過十一次血,第一次是為了賣血而賣,最後一次是想吃炒豬肝喝黃酒卻再也賣不出去,起初許三觀說一樂不是他的孩子是何小勇的孩子他賣血的錢不能花在一樂身上,饑荒那一年全家人都去勝利飯店吃麵條,只有一樂一個人攥著五角錢吃了一個他並不能吃飽的烤紅薯,後來許三觀為了讓感染肝炎的一樂活下去,一路賣血去上海,他對好心的路人們說他要救他的兒子,我喜歡這個跨越歷史年代的故事,饑荒大躍進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我喜歡許三觀,他是那個拎著西瓜白糖找李血頭賣血救整個家的許三觀,他是在許玉蘭被批鬥把紅燒肉藏在米飯底下說著這是專門做給你吃的許三觀,他是在一樂哭著喊著說誰給我麵條誰就是我親爹的無比絕望時刻帶他去飯店吃麵條的許三觀。

餘華筆下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告訴人們什麼樣的人生價值

每個人物的生活彷彿都只遵從本能,但在這樣的本能裡,有太多複雜的讓人動容的東西。中間很多地方彷彿能看到我的父母,不知道是不是上一輩人的集體特徵。看到最後甚至漸漸感到了一些安慰,生活的艱難終於過去了,沒有熬到要以命來抗天的地步。但或許在這樣的環境裡,許三觀的失落才是永恆的。我無法剖析清楚,但並不總想看到那樣艱難裡的令人動容。

餘華筆下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告訴人們什麼樣的人生價值

人的命運總是與時代的起落分不開的,英雄尚且被時運玩弄,更何況是如許三觀這樣生活在底層階級的小人物呢?翻湧的時代浪潮時刻折磨著如你,如我,如許三觀這樣的普通人,為了不被這股浪潮覆滅,我們啃食著自己的血肉也要偷生,所以說誰能認為人這樣的生物不偉大呢?底層的人想要生活,能用盡一切辦法去做。在文中許三觀的形象我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縮影和映射。但終究是為了活著,去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一切值得與不值得。許三觀是個“自私”的人,也是最無私的人,二者雖有矛盾,但許三觀對於不是親生子的一樂、親生的二樂、三樂,我也看到了中國父母的縮影,父母對孩子的愛,讓我們動容,也容易讓我們想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

許三觀是幸運的,同時也是不幸的,每個時代每個人都對人生有著不同的見解,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