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蘭娟院士的話想到的教育問題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人和育人是教育的最高價值,教書育人和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最根本任務。儘管教育仍離不開考試評價機制,但其根本目的卻不能止於考試和分數,教育還需要正確的價值引領,以引導學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2020年春節前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過程中,人們除了高度讚揚鍾南山外,還高度讚揚李蘭娟等院士。人們之所以讚揚他們,我想不僅是因為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深入一線抗擊疫情的鬥爭,而且也是因為他們講了真話,提出了社會價值觀教育問題。

由李蘭娟院士的話想到的教育問題

李蘭娟院士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李蘭娟院士曾如是說:“從這次疫情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科研,軍事人員。希望控制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則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

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教育存在著盲目崇拜“明星”的價值取向,反映在學校裡,一些學生也無形之中受到影響,對影視“明星”趨之若鶩,而對科學家等則不屑一顧。在這場特殊的抗疫戰鬥中,李蘭娟院士的這番話語如醍醐灌頂,重新引發了人們對教育目的的深刻思考。

教育這行當古已有之,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不同的人,自然有理解的不同,可謂是見仁見智。現代教育注重以人為本,強調突破工具理性的至酷,超越狹窄世俗的功利主義和經濟主義。中小學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基礎,中小學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具體的心智未完全成熟的正在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現代大機器生產流水線上的工農業產品,更不是任何無生命無情感的其它物質。

人是有意識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性很複雜的高級動物,人不僅有生老病死等自然屬性,還有複雜的喜怒哀樂等社會屬性;人不僅存在遺傳和環境的客觀差異,還存在個性之間的天然差異;人不僅受先天智力因素的影響,還受後天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人的成長、發展和所謂的“成功”不僅有很多必然的因素,還有很多外在的、不可抗拒的甚至是偶然的因素。

基於人性和成長這些規律,只顧眼前的利益,用急功近利狹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成功與否,顯然是錯誤的;忽視學生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生活教育、成人教育和公民教育而僅把學生當成為知識容器、學習工具以及考試機器的教育是泯滅人的價值沒有價值引領的教育;採用分數和升學率作為唯一的標準衡量學校、學生和教師並以此功利地排名次盲目地攀比的教育管理是典型的“應試教育”和徒有其表的沒有靈魂的教育;採用極端殘酷競爭的考試手段和分數戒尺將學生人為地分成三六九等以及套用大自然“叢林法則”對學生進行“優勝劣汰”的甄別,不僅違背“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新課改理念和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本質,而且更違背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這一國家層面的教育目標。

康德說:“人就是人,而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工具。”盧梭說:“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雅思貝爾斯也說:“教育是關於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蘇霍姆林斯基更簡單明瞭地說:“教育,這首先是人學。”由此看來,學生不是成績冊上的一個沒有生命的符號,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任何人都不是別人的主人,任何人也都不是別人的奴僕,任何人都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由此,教育的本義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灌輸進一個容器”(周國平語),教育其目的不在於傳授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和技能,更不是片面地追求分數和升學率而不顧學生其他方面的畸形發展。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強化教師隊伍基礎作用,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以生長為內核的教育是“教師與學生用生命共同書寫的對話”和以人學為中心的教學生思維的育人活動,人文性是教育的重要特徵,人文精神是教育的靈魂,人和育人是教育的最高價值,教育的目的因此也就是以人為本,尊重生命,關注心理,塑造靈魂,傳承文明,創造知識,傳播思想,造就公民,“迴歸‘人的發展’原點”(顧明遠語),提高國民素質。

教育其根本任務因此也就是:從學生角度看,要突出學生“個人素養”,強化學生“家國情懷”和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從社會角度看,要更好地傳承文明,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尊重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三觀”正確的“人”和各類人才。

結論: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人和育人是教育的最高價值,教書育人和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最根本任務。儘管教育仍離不開考試評價機制,但其根本目的卻不能止於考試和分數,教育還需要正確的價值引領,以引導學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參考文獻:《我的10條教育教學工作感悟和總結》。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