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协调的家庭:谁来决定衣服怎样洗?

我爸妈跟我们住。

一朋友说:一家三口事都不少呢,一家五口住一起那真是事儿够多。

是啊,实际情况就是,我整天协调个不停,简直可日理一条家庭相处之道出来。例子太多,随便举一——谁来决定、如何决定衣服怎么洗?

不停协调的家庭:谁来决定衣服怎样洗?

1.

早晨十点,外婆开始放水到大盆子里准备洗衣服,哗啦啦。

豆爸:妈,衣服你直接放到洗衣机里就行了啊。

外婆:不行,衣服脏,要先用洗衣粉泡,然后手搓,再放到洗衣机里洗。

豆爸:不需要啊,洗衣机有预洗功能,可以自动泡的。

外婆:不行,洗不干净啊。

豆爸:你试一下就知道了啊。

外婆:洗衣机是洗不干净衣服的。

豆爸:洗衣机洗不干净衣服就不会发明洗衣机了!

豆外婆:夏天的或许可以,冬天的衣服就不行,你有油汗,洗衣机洗过了那油汗还在衣服上,又臭又脏。

豆爸:你来,我操作给你看,洗得干净的!

外婆:我洗过啊,洗不干净的!

豆爸:何必呢?洗衣机洗又省事儿又节约水。

豆外婆:哎,那哪行呢,洗衣服洗不干净不如不洗。

......

我在书房里,听他们争论了好久还在车轱辘话,只好走出去。

我对豆爸说:你让妈那么洗吧,她一辈子都是这么洗衣服的。

豆爸说:没必要啊,浪费时间。

我说:她的时间就是做这些事情的,她的时间概念不同于你的,你节约时间可以做事,可以娱乐,而她节约出时间来就是打瞌睡,她还不愿意呢。

豆爸……鼓起腮帮子,气呼呼的。

不停协调的家庭:谁来决定衣服怎样洗?

我对我妈说:他是担心冬天水冷着你了,再说他的衣服他自己都没要求,您就按他意思来不行吗?

外婆习惯性地转为小声嘀咕:说得也是,不过……

我说:好,那就按你自己的方式做吧。

2.

豆爸气鼓鼓问我: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来做?怎么总是按照他们的方式来?

我看着他,静静地眨几下眼睛,慢慢地说:因为洗衣服的人不是你,炖猪蹄的不是你,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方式,谁做事谁就有权决定怎么做。你的事情一样,你爱怎么做,其他人也该尊重你,也都不去干涉你,——呵呵,反正你也不听的。

豆爸又鼓起腮帮子。

意识到但凡话不对他心他就气呼呼地鼓腮帮子可真是他的一个习惯啊,我觉得好笑:人总觉得自己才是对的,看自己什么都对,这才真是不对!哪,你不信啊,有个事我想跟你说好久了,你吃饭时总吸溜嘴,考虑到孩子的教养,你是不是该改一改了?嗯,今天中午一上桌子我就说你,你感受一下那个滋味?你肯定会不舒服,要说,你这人,我吃个饭你都要管了?

他脸色就逐渐缓和,转头嗔我说:快去做事,你自己事儿还少吗,在这里叽歪半天,到晚上又大半夜不睡觉?

我翻个白眼……笑:切~ 好好,你说了算,我这就去干正事了。

不停协调的家庭:谁来决定衣服怎样洗?

3.

豆爸是个“管得宽”的人,这不奇怪,一家人里总有那么一个管得宽的人,当然,我们家还是有点奇怪的,——因为太多人都管得宽了……全都不是省油的灯,不是强势就是顽固(我虽然不强势不顽固态度温和,但我坚持啊……),所以非常有必要划定个人管事管人的界限。

家庭相处其实不简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上一个项目一年两年做完就完满了,但是我们的家庭里,也就几个人,一起过了三年五年,甚至一辈子我们都没法觉得完满。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因其特定的人生经历,负载了不同的文化,形成一个混合的文化个体单元,具有个人生活历史的内在合理性和稳定性,所以很难改变,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如我们社会的文化变迁之不易。你要一个人改变就要改变他的经历,这意味着需要时间,需要你创造或契机给予他新的环境条件

一个家庭往往就是一个文化组合域。你看我家,我爸跟我妈不同,当初是两家人进了一家门;我家又跟豆爸家不同,到现在就是三家人进了一家门。谁家都一样,人们常见的错误就在于认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就该统一认识,统一意志,只有一种适宜的行动,——衣服就得那样晾,碗筷就该这样摆……才不是呢!那么

,当我们被错误的观念“我们是一家人,你我想的都一样”所支配,一个家庭就从一个文化组合域演变成一个文化冲突场。

文化冲突下如何和平共处?国际间有行动原则——划定界限,live and let live,同样适用于家庭。每个人做事的风格和习惯都不同,务必相互尊重,划定界限。

费孝通说“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那是要求太高了。我们先要求低一点。你不理解为什么猪蹄火烧了再煮,没关系,你可以思想上不理解,心理上不认同,但是行为上你得忍着,不然就等着家里吵闹不休吧;如果不想忍,也有个办法,那你自己去做嘛。

不停协调的家庭:谁来决定衣服怎样洗?

你要说,那有些习惯就是不好啊,不符合科学啊,我就要忍着不说?我实在是忍不了。

从内心讲,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事忍不了了。但是不是忍不了就有足够理由不忍。这是情绪控制问题,这里不讨论。就家人的习惯不科学,我要教会TA更科学的习惯这个说法,我觉得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区分,哪些习惯在科学的维度上有高下之分,比如有的更符合卫生原则有的则不符合,而哪些习惯其实纯属习惯不同。

第二,即使是在所谓科学的维度上有高下之分也难有定论,因为科学难有定论,在不同的维度上还有矛盾,而且根本也难说你就掌握完了科学。比如有人说必须饭前务必洗手不然生病,而有人又说不干不净吃了不生毛病,前者是现代医学里通过管理直接环境、消毒环境,降低感染概率来管理健康,但后者也有科学道理,是通过暴露于适度的环境污染来提升人的免疫力以管理健康,好比疫苗的作用原理。

第三,即使是有些方式你确定你的更科学,对方的不科学,你也得明白你让家人改一个经年的做法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得有耐心,有方法,有合适的态度。就事论事的话,你提醒是一回事,强迫人家按照你的方式来那是另一回事。

不停协调的家庭:谁来决定衣服怎样洗?

如前所述,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其经历的生活文化(行为+观念)塑造的,一家人一起生活,其实逐渐也就彼此靠拢了。比如作为标准的南方人,我父母即使是在冬天也是一定要开窗的,务必让寒风南来北往呼呼穿堂,他们心里才亮堂,但是我跟豆爸因为在北方生活过所以现在冬天也习惯不开窗了。所以耐心点,对方真的会变,进了一家门,人逐渐会趋同,但这需要时间,我们要有适宜的态度。

为什么不干涉/接纳对方的态度重要,耐心重要?因为如果总在冲突,对方就会总是会捍卫自己,防御你,那样他在心理上就要与你为敌,维护他自己的生活习惯在潜意识里就被提升到保存他自己的高度,“抵死”与你保持不同,那反而是帮助他“固着”了他的习惯,于是我们就看到有人“一辈子“都不改变了。你去观察,“一辈子”不改变的人往往TA身边就存在一个“一辈子”都旗帜鲜明、不放过一切机会致力于通过打击(而非接受) 来改变TA的人。

第四,生活中有些习惯涉及到确定的根本问题,比如安全问题,又比如和平共处原则,那一般就坚决不要让步啦。嗯,这时候我就会从书房里走出来,跟大家挥挥手“哈哈,来来,我们谈谈……”

当然,这次若他不接受,我也完全有耐心,那下次继续谈咯。

不停协调的家庭:谁来决定衣服怎样洗?

4.

上午稍后,我爸妈从洗衣机里掏出来一堆衣服,开始晾晒。

我爸说我妈:你怎么回事啊,毛衣不能架到衣架上,会把毛衣拉长的。要平铺晾!

我妈:这么多衣服,平铺晾不下啊。

爸:那你想法啊,有的毛衣洗一次长一次,两次都没法穿了!

我妈:这家里装修时,他们就没有做晾衣的地方啊……

爸:你这人就是这样,一辈子做事都不动脑筋……

几句话就说到“一辈子”了,要掐了……呵呵,可真是不让人省心啊。

我笑笑,走过去:哈哈,别争啦,爸想平铺就平铺,妈想挂晾那就挂晾呗。爸,没关系,那衣服也是甩干过的,含水量不多了,应该也不至于拉长,你要是特别不放心其中一些衣服,你就挑出来平铺就是了。妈,那还多了些衣服没地方晾就交给我处理,我都丢到洗衣机里烘干,哈哈。

我又说:要不别晾了,我都开洗衣机烘干得了?

我妈赶紧摆手:哎,那多浪费电啊。

我爸赶紧说:对呀,有自然的太阳能源利用怎么不用?再说了冬天家里干燥,晾衣服有助于加湿……

我笑:好,就这么说定了,爸平铺晾,妈妈挂晾,剩下的我就去烘干。

不停协调的家庭:谁来决定衣服怎样洗?

呵呵,看看,就一个衣服怎么晾的事情两老人争来争去“一辈子”,适用下谁做谁负责,大家做就划定界限各自负责一块今天不就解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