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七十歲的人的思想裡都有些什麼?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志是什麼?是志向、志願,也是志氣、思想,也就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吧?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志向,八頭牛也拉不回來。一個人也許很清貧,但卻堅持自己的節操,人們常說這人很倔,那人很倔,就是志不可奪的表現。

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們假定他七十歲了,那他從1950年出生到現在,腦子裡都裝著些什麼呢?當然人腦不是一間屋子,放進什麼就原封不動的放在那裡,東西多了可以羅起來,腦子裡的東西,應該說是意識、知識、觀念、會混合起來,溶合起來,昇華起來,成為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世界觀。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人,從小學開始,就學習革命先烈的事蹟,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劉胡蘭,他們是為人民利益英勇犧牲的典範。課外閱讀,我們讀了岳家軍、楊家將故事,被精忠報國的壯烈精神激動,讀了根據“四大名著”改遍的連環畫,寶黛的堅貞,武松的豪氣,孫悟空的一往無前,火燒赤壁的驚天動地,四大名著豐富和陶冶了我們。六十年代,歌樂山上的紅巖,冰天雪地裡的王鐵人,大寨人苦戰虎頭山,朝鮮戰場的英雄兒女,人工天河紅旗渠,令我們意氣風發。雷鋒為人民服務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焦裕祿躹躬盡癢的事蹟感動了廣大人民。張思德、白求恩、老愚公成為道德標杆。“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戰鬥號角響徹雲天。


五千年文化令我們驕傲,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屈原杜甫,憂國憂民,百死不悔。“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江東去,浪滔盡千古風流人物”,然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改革、開放,神舟飛天,手機在手,不出門閱盡天下事,生活很美滿但還有美中不足,前途很光但道路很曲折。

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度,有這樣偉大的人民,深厚的文化,先進的制度,所以,當新冠病毒出現,疫情肆虐時,我們萬眾一心,及時轉危為安。看到過去為我們追捧、佩服的國家疫情嚴重,我大出意外,不由把中外文化對比一下,做了以上淺薄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