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報披露接近尾聲,消費股集體悶殺,高處不勝寒

隨著上市公司一季報即將落幕,疫情影響接近尾聲,不知不覺今年已經過去三分之一,回顧一季度市場運行情況,場外事件較多,但總體穩健,除了2月3日的千股跌停外,沒有發生極端的行情。

滬深300一至四月跌幅5.6%,“當紅辣子雞”創業板錄得12.9%的漲幅。


一季報披露接近尾聲,消費股集體悶殺,高處不勝寒


一季度,醫藥醫療產業鏈妖股頻出,抗生素、口罩、額溫計、醫療、醫廢、病毒檢測、疫苗等概念此起彼伏,應接不暇。在A股只要想象力夠,就沒有炒作不起來的股。


去年非洲豬瘟導致豬肉價格飛漲,豬肉板塊炒了一年,今年疫情因素,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等生活必需品風生水起。一度令人以為物價要飛漲價,通貨要膨脹。但其實只是“亂世”中的逆週期屬性,像黃金、比特幣、農產品、醫藥、釀酒甚至軍工都是逆著市場週期在走的。


不過,這一切都是短期現象,到了一季報披露的時候,一切水落石出,業績好的繼續獨立,業績差的現出原形。這幾天農產品相關個股已經高位回落,4月29日,板塊跌幅排行榜單中,種子業、人造肉、豬肉、疫苗、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排在前幾位,板塊普遍跌幅超過2%。


一季報披露接近尾聲,消費股集體悶殺,高處不勝寒


創業板的註冊制幾個月內將隆重登場,20%的漲跌幅度,首先影響的是打板專業戶,10%,也許資金聚合一下,還能輕鬆衝板,然後再帶動其他相關個股情緒,如果要20%也打板,那難度、資金就不只是兩倍了,也許要數倍。也就是說未來板塊效應聯動減弱。妖股、妖板塊炒作會大幅減少,好好珍惜現有的板塊效應吧。


一季報業績不如預期,資金從高位股撤出,必然引發股價深度回調,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甚至部分醫藥醫療都會因為疫情、一季報同比或環比下滑。


既然是註冊制,業績肯定是第一位的,績差股遲早要出清。從近兩日來看,分時線走勢涇渭分明,代表小市值的黃色線與代表大市值的白色線總有一道“鴻溝”,說明非指數指標股表現較差,這種現象在15-17年已經有一輪呈現,現在會繼續加強。

一季報披露接近尾聲,消費股集體悶殺,高處不勝寒


歐美和香港股市的短炒現象會相對少,特別是香港市場,仙股遍野,很多不知名的小公司基本沒有成交,隨著改革的推進,A股逐步成熟,未來也會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局面。

一季報披露接近尾聲,消費股集體悶殺,高處不勝寒

歡迎點在看、轉發朋友圈、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