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葉有哪些形態特徵和功效?

有緣相逢知己人


白背葉,中藥名。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白背葉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的根或葉。白背葉,為大戟科植物。主產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等地。主要含白背葉氰鹼、白背葉腦甙、胡蘿蔔甙等。有清熱祛溼、收澀活血的功效。用於肝炎、腸炎、淋濁、帶下等。那麼白背葉有哪些形態特徵和功效呢?



白背葉特徵是,白背葉的葉:本品皺縮,邊緣多內卷,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圓卵形,長7-14cm,寬4-14cm,上表面綠色或黃綠色,下表麵灰白色或白色,頂端漸尖,基部略呈心形或近平截,具2腺點,全緣或頂部微3裂,有鈍齒,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被星狀毛;基出脈3條,葉脈於下表面隆起。葉基具2斑狀腺體。葉柄長5-15cm,質脆。氣微香,味微苦、辛。



白背葉的功效:1.清熱祛溼 白背葉有清熱祛溼的功效,可用於肝炎、脾腫、產後風癱、赤眼、喉蛾、耳內流膿、淋濁等病症,治瘰癧可用白背葉干與豬瘦肉水煎軋同用。《廣西藥植名錄》:"祛風溼,治刀傷。"



2.收澀活血 白背葉有收澀活血的功效,可用於腸炎、淋濁、帶下、脫肛等病症,治痢疾、腸炎,可配伍地錦草同用。還有活血的功效,可治跌打損傷。《嶺南草藥志》:"收澀固脫。"《全國中草藥彙編》:“柔肝活血,健脾化溼……”



3、白背葉之可以用於治療慢性肝炎,本藥物具有舒肝解鬱以及活血祛瘀的功效。通過這種藥物治療慢性肝炎的時候能夠起到使得轉氨酶含量降低的作用,而且還能夠使得因為剛嚴導致的脾臟腫大得以緩解。



4、白背葉用量一般在0.5~1兩之間,如果慢性肝炎病人伴有水腫的現象則可以將白背葉根的使用劑量增加到2~3兩。這種藥物需要每天煎服一次。除此之外白背葉根還對於喉蛾以及赤眼有非常不錯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