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風骨

好像沒有人能記起祖上有沒有出過教書先生,但是族譜裡印象裡記得有出過做官的先祖,我們的字輩也是按先祖的家訓一代代傳下來的。

十年樹木,百年風骨

雖然不是書香世家,但老一輩人對教書先生的敬重我是可以見得到的,族人逢婚喪嫁娶都會找來寫得一手好字的先生執筆,或送祝福,或寄輓聯。

奶奶沒上過幾天私塾,但是對讀書出人頭地的看法,一向是非常推崇,家裡也因此出了一個博士後。

現在想來,我對老師的認知,除了家庭環境的影響,大抵是從一首歌頌老師的歌曲開始的。

歌名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幾句歌詞,“每當我輕輕走過您窗前,明亮的燈光照耀我心房,啊… 每當想起您,敬愛的好老師,一陣陣暖流心中激盪”。

我已忘卻當時是怎麼接觸、傳唱這首歌曲的,只記得當時年紀約摸六七歲,聽到歌詞和旋律的時候,老師和藹可親的形象即刻映然於腦海,並且深深的打上了印記。

雖然現實中老師並非每一個都如歌詞所刻畫的那樣,但老師的形象已然在我心中塑形,他們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十年樹木,百年風骨

要說哪一位老師對我影響最大,我說不上來,似乎每一位都很好,但有些又不好。這很奇怪,因為老師除了教授知識,還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做人的準則。

我以現今自身所具備的能力和做人準則來剖析,道德層面80%來源於家庭教育,20%來源於老師和社會;軍事層面80%來源於家庭影響,20%來源於社會;文學層面80%來源於老師和學校,20%來源於社會;

物理層面70%來源於老師和學校,30%來源於社會;生物醫學層面80%來源於老師和學校,20%來源於社會;社會認知層面80%來源於社會,20%來源於其他方面。

佔比較大的對我影響都很大,雖然有些只是啟蒙的種子,更多的體會是來自社會實踐,但沒有種子,不可能有向榮之林。所以,我十分感激那些教授我學問和品德的老師。

二十載一晃而過,由於早先通訊技術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當年紙質留下的老師聯繫方式早已遺失。

當時授業我的老師有些年紀較大,恐有些人現已不在人世,現在想來,心中難言是什麼滋味。

前些年回鄉偶然碰見過一位教過我語文的小學老師。我不知道他有沒有認出我,但我是一眼就看見了他。

他看上去比以前要蒼老一些,但沒有我想象中經歷二十多年風霜那麼明顯。

他穿著圍裙滿臉笑意的跟熟人在打招呼,我從側面看著他,也看著鍋爐上呼呼冒著白氣的蒸籠。

我小學畢業後,再沒怎麼見著他了。後來又建了新的小學,我讀過的那所小學就停辦了,後來改成了政務辦公地。

他自然而然的從教師崗位退了下來,中途去做過什麼不太清楚,現在他是一位遠近有名的廚師。

我在原地等了半晌,想等他跟熟人打完招呼,再去寒暄兩句。他利索的抽完一支菸,笑著送走那位熟人,麻利的開始收拾廚具,不等我走上前去,就已先忙開了。

我躊躇了片刻,最終還是沒有上前,看他來來回回穿梭於各色人中間,那些人對他也很是客氣,我心裡一笑,轉身離開了他的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