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还有不到十天就要考研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被摆上了台面:


我是读研好还是直接工作好?

这对于大学生,甚至工作一两年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纠结许久的死结。

鲸鱼想在这里,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读研能给你带来什么?工作又能给你带来什么?

我们看下去。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读研三年你能获得什么?


读研的意义,就是从“本科”脱胎换骨,用时间成本,去博一个更高的起点,带来更高薪资,进入更宽广的平台。

但没有人可以“靠爱发电”,从「考研」到「读研」,中间浓缩的是比备战高考更投入的刻苦和坚持。

我有一个考研的朋友,双非本科。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三战人大。

她从九月初开始租用学校宿舍,每天 6 点起,12 点睡,背书背到怀疑人生,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在挑灯热战了 115 天后,终于逆袭成功。

考上人大后,她也拿到了央视的offer,可以跟着老师进行采访。

半年后,她已经能够独立负责「新闻直播间」的采编了。

能获得这些实践机会,都是因为她「人大研究生」的学历前提。

学历本就是一张「职场入场证」,读研人用两到三年青春换来的一纸硕士文凭,去敲开更多机会的大门。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有次跟某电视台老师交流,我问,“进电视台需要什么硬性条件吗?”他说,“必须是八所高校毕业的学生,其他学校的学生,再有能力也不行。”

硕士学历有多重要,前提得看你选择的行业和工种。

没有硕士学历,在一些行业和岗位中,甚至连证明自己的机会都没有。

对于企业而言,研究生最大的诱惑力是什么?

HR的答案:“ 是思维模式的提升。 ”

研究生除了专业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提高研究能力,即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提升。

另外,读研三年更有机会建立优质人脉网络,你的出色本就是一枚珍贵的社交货币。

所以总的来说,读研三年能给你带来什么?

1.在你选择特定行业和岗位的时候,硕士学历就是入场券;

2.优质人脉圈带来的更高更宽广的见识;

3.用实践验证了一个判断:「我读个研是不是更好?」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工作三年你能获得什么?


朋友小新进设计公司三年,她从不知名的双非本科毕业,一路摸爬滚打成为了部门总监。这三年间的辛酸苦辣,都成了她职场道路的垫脚石。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有一次去找对接方谈合作,对方一看她是刚毕业出来的黄毛丫头,一脸不屑。

没等小新开口,对方就来句,

"你们领导怎么没来?"

“就派你自己来,这办事能力能行吗?”

她没想到合作方会这么直接,我也没想到,以她的性子,居然没有上去开怼。

她把自己的方案拿出来,耐心解释方案,最后获得了合作方的一致认可。

那段时间,她每天有效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做设计图,修改图纸,跟客户沟通,跑工厂......熬夜熬得发际线都后移了。

她说,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之后,有了很多实践经验,对自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能够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本科学历也许会在职场中受到轻视,但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对学历的看法。


因为无法改变规则,所以更要顺应规则。

要成为那20%的人,就要在背后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

那么,工作三年能为你带来什么?

1.多三年工作实践经历:但能否把经历变经验,进而变成职场竞争力,还得看个人造化;


2.更早感知人情世故:对职场交际之道,会有更现实的认知;


3.有更清晰的选择权:工作后还想考研?这时候你的认知和判断依据都更充分。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读研 vs 工作

警惕听起来很美好的答案

抖音上有个点赞百万的视频,北京 CBD 的资深 HR,讲到了创业十年间,一直任用985院校学生。


开了抖音以后,因为粉丝中不乏中专大专双非学历,他们跟这位 HR 分享了自己学历遭歧视的经历,才让她意识到求职的时候学历这么重要。

于是她做了一个尝试:聘用了大批大专毕业的学生,通过培训和试用,她发现了几匹千里马。

所以她呼吁企业不要死卡住学历不放。她说:“给他人的机会,也是给自己的一个机会。卡住学历不放,只会让自己错失很多人才。”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什么样的人会第一时间赞同这条视频的观点呢?

学历不高且认为学历不那么重要的人,因为学历在求职过程中遭受过歧视的人。她的回答就是这些人最爱听,最想听到的答案。

但视频下面也有很多不赞成的声音。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这里涉及到概率问题,举个例子来说,

从10个985学生中挑选一个优秀的人,和从专科学生中挑选一个优秀的人,哪个概率更大?

套用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选择到优秀人才的概率=获得的回报/费力的程度,显然,从10个985学生中挑选一个优秀的人,能使效率最高。

企业是追求盈利的,只会用最高的效率选择最需要的人。


因为招聘者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一群想听"漂亮话"的粉丝。与其祈祷招聘方降低标准,不如想办法让自己符合招聘标准。

求职者 vs 招聘方,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没有话语权的时候,嘴里的话更多是宣泄情绪,起不到实质作用。

警惕那些听起来很对胃口的美丽答案。它们往往只是为了「投其所好」。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自己的未来,别人建议不来


为什么某些行业专业的人热衷考研?

上文也说了,这就是敲门砖,这就是入场券。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其结构趋向稳定,新人晋升路径缓慢,所以对学历的要求越严格。

相反,新兴发展行业对学历的偏见和束缚就会更少,行业增长空间大,所以晋升空间也大。相比之下,学历就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肯做,就会给你机会。

但当行业发展趋向稳定,增量变少的时候,学历又成了最直接的筛选标准。

所以不妨先理性分析:

你想从事的行业,有多深的学历壁垒?


比如金融、传统工科行业、医学,对学历要求一定高;互联网、广告传媒对学历的束缚就相对小。

读研是为了突破学历壁垒,还是为了逃避社会延缓就业节奏?前者很有必要,后者意义不大。


读研3年VS工作3年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不要被线性思维所限制,社会是多元化发展的,并不完全受一个因素的牵制。

有人说,自己看到的研究生工作能力还不如本科,从而就下判断说读研没用。

有人说,自己考读研逆袭,靠学历实现跃升,从而下判断说还是要考研!

你听到的答案越多越想不明白,越犹豫。

只看选择,只看到别人成功的结果,却忽视了选择背后需要付出的代价。


不管是通过考研还是通过工作,获得更高价值的人,都有一个「咬着牙,豁出去」的过程。


这个社会没有乌托邦,只有需要直面现实的我们。

借用知乎@弗兰克杨的一句话:

你自己的未来,别人建议不来。


你会选择考研还是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