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首批珍贵藏品打捞出来

从旧时钱庄账房先生用毛笔字写的折子,到网上开通银行,从盖满印章的汇票到电子资金汇划系统,从大大小小笨重的账册,到广泛应用的微缩技术……这些静静躺在银行博物馆展柜里的票据、存折、老照片等实物都在诉说着起起伏伏的百年金融风云和背后悲欢离合的沧桑变迁,藏品的背后还凝聚着银行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与付出。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首批珍贵藏品打捞出来

这是一张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博物馆筹备小组成员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工具厂“觅宝”的纪实老照片。画面中,是堆放着杂物、纸箱的仓库,在这积满灰尘的一角,四名工作人员正借助着手电筒的微弱光束,有序地翻箱倒柜,不错过任何的微小。

据博物馆老员工范永林介绍,那些年,他们正是这样发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找遍了分布在全市各区支行的36个仓库,无数次深入其中,将一件件沉睡了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金融史料,从被遗忘的角落唤醒。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首批珍贵藏品打捞出来

重视金融历史的研究,抢救、发掘和保护银行文物,是衡量现代商业银行金融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志。早在1998年6月,工行上海市分行决定筹建银行博物馆,在行业内率先展开了保护和抢救金融文物的行动。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首批珍贵藏品打捞出来

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筹建领导小组,并抽调人力,设立相应的筹建工作组。而范永林作为筹建工作组组长,负责编写陈列内容、设计方案,组织人力征集史料实物和落实设计布展工作,见证了整个建馆过程。据介绍,筹建之初的博物馆,几乎从零起步。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首批珍贵藏品打捞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一台“国民”牌机械式记账机被发现,成为了银行博物馆的第一批藏品中的“镇馆之宝”。范永林回忆,“这种记账机形状类似打字机,有自动加减功能,如同现在的Excel。当时堪称功能强大,因此价格不菲,每台价值3000美金。”上世纪四十年代,旧银行曾一度引进这样的机械记账机,由于没有零件进口,维修只有靠拆机器来修机器,导致其数量锐减。到了建国初期,在上海银行业的存数不足40台。

于是,特地从总部发来一张三十年代的美国职业女性操作“国民牌”机械记账机的照片,还提出希望将记账机带回美国,“价格随便开”的意向,“当然,我们是不会舍得卖给他们的”。由于零件缺失严重,又请来行里老法师,对记账机进行了精心修复,让展品更为完整。

不久,筹建组工作人员在虹口支行老办公楼的顶层仓库里,寻觅到一套完整的垂吊式紫铜天平,这是二十世纪初,旧银行柜台上称金银的计量用具,是迄今为止所征集到的物品中最老的银行器具。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首批珍贵藏品打捞出来

随着发掘征集工作的不断深入,筹建组工作人员将目光放得更远。分行机关图书室可谓元老级的资料库,在这里,筹建组工作人员清理出一批旧银行和人民银行建行初期遗留下来的珍贵金融刊物,与此同时,筹建组又接到一个来自黄浦支行总务科的电话,声称该行在外滩23号大楼的办公场所正进行搬迁清场,请筹建组派人来查看。找到它们时,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如此珍贵,惊的是当时清理垃圾的民工己等候在门口了,如果我们不仔细看一看,找一找,那么这些原始历史资料就将一去不复返了。”

银行老仓库惊现夺宝奇兵,金融首批珍贵藏品打捞出来

还有一件“罕见之物”,是一份钱庄存折,能拉开收拢,内页皆为空白,记账用毛笔书写,折叠后还可套进一个壳子,是个名副其实的“折子”。它的发掘工作也颇为离奇。1999年5月,静安支行向筹建组反映,该行发现了两只封存多年的铁箱,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

筹建组面对这些累累硕果,不敢松懈,乘胜追击,又在徐汇支行东平路的仓库内,颇费周折地找到了一台东德1355电子记账机。至此,反映银行金融电子化发展进程的标志性业务器具史料全部归位了。而抢救征集金融史料的这段经历,也成为了博物馆筹建组全体员工永生难忘的共同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