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和平里街道“程序员”和“老兵”的战疫

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池梦蕊)抗疫队伍中,队员们有的冲在第一线,寒风冷雨,守护平安;有的是防疫中的“中枢大脑”,白天黑夜,第一时间统计出准确无误的防疫数据。无论是寒风值守,还是夜深人静,都有他们的身影。

王婉童(街道数据排查组)

1010条数据,组成抗疫“大数据库”

深夜十二点,原本寂静的街道更是行人寥寥,在和平里街道办事处,王婉童所在的办公室窗户还透着亮光,电脑前的她和数据组的同事还在核对近期回京人员的信息。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深夜加班是常有的事。

和平里街道作为面积6.4平方公里的大街道,有20个社区,小区多、人口多、流动性大的特点,为数据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确保社区居民的平安健康,社区每天向街道上报排查情况表、离京返京人员的情况。为精准有效统计上报数据,街道成立了数据排查组,对于人员众多、数据庞杂的情况采取划分社区的方式。王婉童负责对接6个社区,和数据组的同事不仅要及时更新数据,更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全面。

从1月24日负责数据统计工作开始,她电脑中的数据和表格不断增加、更新、完善,“这段时间我统计的数据有1010条,涉及4600多人。”王婉童说道。这1010条数据,构成了街道防疫的“大数据库”。

自研小程序,一小时工作三秒搞定

数据统计工作进行到后期,他们的工作也越来越繁重。晚上八点多,盯着电脑进行人工核对一天后,王婉童的双眼经常干涩。

在数据统计工作当中,由于各社区的数据时时在更新,要保证每条信息不错漏、不重复,只能人工一条一条核对,数据排查组的每个人都要面临庞杂的数据。

在这一过程中,90后的王婉童思索着“偷懒”的方式,看着满屏的数据,她突然想到大学时期学过的相关知识:可以写个代码,让电脑代替人工对数据进行筛重,这样不仅能提升效率,也能更准确处理数据。

有了想法后,王婉童立马开始行动,晚上十点多,小程序已经初具模型,接下来的一周她不断进行调整,很快小程序“试运行”了。“现在确实节省了很多时间,因为电脑对相同数据的处理大大优于人工,而且比人工更准确。”平时数据组核对数据至少需要一小时,现在只要点击一下鼠标,三秒钟电脑就能给出结果。

薄盛兆(街道排查专班组成员)

20年老兵,走上抗疫“新战场”

薄盛兆是一名转业军人,当了20年兵的他在1月24日,转业第三天就来到了数据排查组,负责所有资料的汇总归档工作。同时他也参与到了社区值守工作当中。

随后他又被抽调到湖北返京人员转运的排查专班,“刚到街道工作没有什么经验,一切听从指挥。”薄盛兆说道。虽然工作经验少之又少,但对于每一项交办给他的任务他都能按要求完成。“不管给到他什么任务,他都毫无怨言地执行,从来不推诿,为我们充分展示了军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数据排查组负责人蔡辛平提起他满是赞赏。

当兵20年,他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演习,但对于疫情防控工作却是头一遭。“和演习最大的不同就是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强和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如今,他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已经从新人蜕变成了有经验的老兵。

转运一线,他是凌晨夜归人

从3月29日开始,连续4天都有居民夜间乘车到达北京,为了能让居民们顺利回到社区,半夜十一点多,薄盛兆和同事仍在转运中心等待返京居民。接到居民后他们乘坐专车回到所在社区,所有工作交接完成,赶回家中常常已经是凌晨两点多。连续几天连轴转,即使戴着口罩也掩盖不住他的疲态,他的双眼布满了红血丝。

爱人每天都会给他打几个电话,叮嘱他戴好口罩,做好防护。“能看出来她挺担心我的,以前不怎么打电话,这段时间一天打好几个。”这段时间无法常常陪伴孩子。到家后8岁的女儿已经熟睡,他只能每天早上陪一会儿孩子。“这就是我的工作,即使转业了,在这个战场上我仍是一名战士。”他坚定地说道。

随着转运任务的增加,离鄂返京排查专班中的每个人的工作愈加繁重,他们更加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战疫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