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输入性传播时,需要了解气溶胶的特性是什么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是境外疫情却在加速扩散,“外防输入”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我们注意输入性传播时,需要了解气溶胶的特性是什么

要做到依法防控,一方面,要从正面监管的角度健全完善管控措施。海关总署依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按照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要求,采取健康申报、体温检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等一系列卫生检疫措施,坚决遏制疫情通过口岸跨境传播。另一方面,综合运用行政和刑事执法两种手段强化法律的执行力和威慑力。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们注意输入性传播时,需要了解气溶胶的特性是什么

结合国境卫生检疫执法实践,指出6类可能定罪入刑的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行为,包括拒绝执行健康申报、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卫生检疫措施,采取不如实填报健康申明卡等方式隐瞒疫情,以及出入境交通工具负责人拒绝接受海关卫生检疫或者故意隐瞒疫情等。

我们注意输入性传播时,需要了解气溶胶的特性是什么

但是,一些入境人员怀着侥幸心理,采取各种手段拒绝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健康状况,不配合体温监测;还有一些入境人员明知自己已经出现了发热、干咳等染疫的症状,或者曾经去过疫情严重的地区,故意隐瞒发病情况,境外旅行史等等。

我们注意输入性传播时,需要了解气溶胶的特性是什么

甚至有人采取吃退烧药等方式降低体温,掩盖发热症状,在海关卫生检疫环节蒙混过关,入境以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导致与其密切接触的人员被感染或者被隔离观察,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风险。

我们注意输入性传播时,需要了解气溶胶的特性是什么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移民管理局高度重视疫情发展的态势及对我国的影响,对出入境的人员的情况分析和动态监测。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大流行,从这个时间结点以来,全国的陆、海、空口岸入境的人员日均12万人次。其中,乘国际航班入境的人员日均2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占比一成左右。在此,近期尽量减少出国的安排,特别是要谨慎前往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我们注意输入性传播时,需要了解气溶胶的特性是什么

长途旅行,本省感染的风险就比较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直在关注2019-nCoV的传播途径,尤其是气溶胶。

《诊疗方案》第六版和第七版,在原先5个版本的基础上,传播途径除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外,分别新增“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以及“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连续2个版本增加气溶胶的概念,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

气溶胶与空气传播的界定

美国CDC于2019年7月份发布了“2007版隔离预防指南”的修订版。

在疾病传播模式中,仍然维持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但是,更加凸显了两名美国学者Roy和Milton,于2004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有关空气传播的分类方法,即专性、优先和机会性传播。尽管人们认为像人类冠状病毒中的SARS和2019-nCoV的传播,仅以飞沫和接触传播无法解释一些人际间的传播事件与传播效率,因为,从技术层面上讲,飞沫传播是接触传播的一种形式,某些感染源也可能通过飞沫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只是这类传播并没有人-人间的实际机体接触而已罢了。

我们注意输入性传播时,需要了解气溶胶的特性是什么

与接触传播不同的是,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飞沫从传染源的呼吸道直接传播到易感的粘膜表面,而通常飞沫传播是短距离的(<1m)。问题的关键是,与传染源的近距离接触,发生传播的主要贡献除飞沫外,一定存在数量不少的粒径在<5µm的颗粒物,被处于近距离的易感者吸入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我们注意输入性传播时,需要了解气溶胶的特性是什么

美国CDC强调,空气传播的分类概念可以解释,以其他传播途径为主的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罕见情况。而《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所提出的气溶胶传播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密闭的空间;②高浓度的气溶胶;③长时间的暴露。

气溶胶与飞沫的区别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固态或液态颗粒的密度与气体介质的密度可以相差微小,也可以悬殊很大。

气溶胶颗粒直径通常为0.01µm~100μm之间,但由于来源和形成原因范围很大,例如,患者自然咳嗽(非诱导)所释放出的颗粒多半是球形的,粒径一般在2.1µm~3.3µm之间。而患者机体表面脱落皮屑可以是片状、针状及其它不规则形状,其粒径范围变化就更大。

从空气流体力学角度来讲,气溶胶实质上是气态为连续相,固、液态为分散相的多相流体。

从上述有关气溶胶粒径范围可见,气溶胶的大小覆盖了飞沫。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粒径去区别飞沫与气溶胶。

WHO和美国CDC则习惯将粒径为>5µm颗粒,视为与飞沫传播有关,而≤5µm颗粒认为是气溶胶传播。

美国传染病学会(ISDA)提出,“可呼吸的颗粒(respirable particles)”定义为直径≤10μm;而“可吸入颗粒(inspirable particles)”是指直径在10μm~100μm之间的颗粒,可以沉积在上呼吸道。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无明确界定飞沫和气溶胶的标准。但是,通常人们在讨论“空气传播”时就是指<10μm气溶胶颗粒

综上所述:戴口罩,请洗手,少聚集仍是目前最好的防控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