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党员志愿者吴克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感谢信

“回到北京已一星期,可你们的身影仍在我们眼前久久不能磨灭。14天的酒店隔离生活,党员志愿者们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为我们答疑解惑……”

4月17日,辽宁省沈阳市气象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吴克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感谢信。这封信出自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刘阿姨之手,她和老伴儿3月29日乘飞机归国,来到第一入境点沈阳进行隔离。吴克就是两位老人入住隔离酒店的党员志愿者。

从3月29日到4月14日,吴克经历了人生中最紧张、最忙碌,同样也是最有成就感的17天。

沈阳党员志愿者吴克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感谢信

吴克在安置志愿服务工作现场。

主动请缨,逆向而行

进入3月以来,全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峻形势。

沈阳作为12个分担北京航班客流的第一入境点城市之一,每天承担着大量境外归国人员的安置工作,任务繁重。

3月28日下午,吴克作为沈阳市气象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接到了市直机关工委要求各单位选派隔离点党员志愿者的通知。

“我作为专职党务工作者,平日里都是组织其他同志参加志愿服务,这次的工作非同寻常,首先由我带个头吧!”吴克向局党组主动请缨,并得到支持。

3月29日,吴克作为市气象局的党员志愿者,赶赴隔离酒店报到。党员志愿者来自全市各党政机关单位,每组5人,负责隔离酒店内归国人员的各项安置工作。吴克担任了所在小组的组长。志愿者多是年轻人,在这里,年近半百的他是小组里最年长的一位志愿者。

在隔离酒店工作期间,吴克共接收转运252位境外归国隔离人员,遇到了许多平生的“第一次”:第一次穿隔离服、戴N95医用口罩和护目镜;第一次把手洗得干裂流血;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刚刚归国的隔离人员;第一次觉得自己和新型冠状病毒如此之近……

勇于担当,服务群众

作为党员志愿者小组组长,吴克既要给组员分配工作任务,又要协调和团市委驻派工作组、防疫部门、酒店的工作关系。

他安排全组唯一的女性组员负责与每位酒店隔离人员电话沟通,统计隔离人员的诉求。他自己则和其他志愿者一同参与比较辛苦的接送隔离人员、夜班值守、巡查等工作。

吴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服务隔离酒店内的归国人员,满足他们的要求。

隔离酒店925房间里,住着感谢信的书写者——来自北京的刘阿姨和老伴儿两人。

4月11日,两位老人的隔离期结束,第二天就可以乘坐飞机返回北京。可是两位老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沈阳不会网络约车,刚刚归国身边也没有现金,随身行李又很多,非常担心无法及时赶到机场。

吴克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联系疫情防控指挥部为老人安排送机车辆,第二天一大早把电子版核酸检测报告打印出来送到老人手里,并亲自给两位老人送行。

“看到他们,想起了我的父母。我父母和他们年龄差不多,我很能理解他们焦急的心情。”吴克说。

正如刘阿姨在信中所说:“‘克克’这位志愿者,不厌其烦地联系指挥部为我们安排大巴车。疫情无情,人有情。他像自家人一样送我们上车,实在让我们感动泪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隔离酒店的志愿服务期间,吴克为耄耋之年的老人搬运行李,为古稀之年的工程院院士联系车辆,为经济困难的一家三口调换较便宜的隔离酒店,为许多归国“亲人”排忧解难……

回望这17天的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吴克感到很荣幸也很难忘。

“作为一名党员,当国家有难、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实现了自己在入党仪式上的庄严承诺;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我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了沈阳气象人的精神面貌;作为党员志愿者小组组长,我带领不同单位的同志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并且收获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吴克如是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