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前面

我第一次在屏幕上見到你的時候,我握鼠標的手都停了好久。

你太美了。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我承認我一開始想把你找來看是因為把你製造出來的那部電影,以及它的一些外部標籤。

“今年最好的LGBTQ電影”

現在正好是這部電影從戛納回來的第6個月了,它拿下了導演處女作獎、一種關注單元獎、最佳演員獎甚至今年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提名。

可真的當我打開這部電影,透過屏幕看到你的時候,上面的這些標籤一下子變的都不重要了,我開始被你內心的那個小世界徹底揪住。

我見到你的時候,你已經15歲了,考進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芭蕾舞學校,跳女孩的部分,每天的生活三點一線,學校,醫院,家,你夢想成為一名芭蕾舞者。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當然,這個時候從生理性別來講,你還是一個男孩,一個迫不及待想要成為女孩的男孩,可你自己永遠不會知道,你美的已經足以讓銀幕前的很多人忽略這件事了。

你是幸運的,你的導演沒有像其他LGBTQ電影那樣,把主人公設定的生活悲慘,物質匱乏,社會冷漠。

相反,你生活在一個無比理想化的環境裡,理解支持你變性的父親,優渥富足的生活,高端先進的醫療,不停鼓勵你的老師,哦對,還有你最熱愛的芭蕾舞。

一切都看起來都很完美對不對,除了你不是個女孩。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其實我非常感謝也欽佩你的導演去這麼拍你。

他拋開了一切外部因素,從你的角度去放大了你內心原本極其細微的敏感和痛苦,去專注構建跨性別者的自我認同之路。

我猜這也是你想告訴我們的:

“即使我們的社會條件已經發展到足夠完備,一名跨性別者想做自己,還得跨越多少內心障礙。”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你的故事被他分成了兩條線,家庭和芭蕾學校,互相穿插著講述。

你家庭應該挺不幸的,從我認識你的時候你的母親就已經不在了,好在你有一個好父親,承擔了這個細膩陪伴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面對你的不同,父親選擇尊重、關心、愛護,幫助你堅定對自我屬性的認同。他為你聯繫最權威的醫生,定期帶你去醫院進行心理疏導,積極與醫生計劃何時接受變性手術。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他很愛你,你也很愛他。

可我知道你依舊很痛苦。

即使前半部電影都異常的平緩,沒有爭吵,沒有對抗,但我看得出來,你瑣碎的日常下隱藏了太多的痛苦和矛盾。

在家裡,你面對電梯裡的陌生男孩會臉紅,卻因為自己生理結構依舊是男孩而不敢搭話。

你會在父親不敲門闖進自己房間時生氣,會聽見弟弟叫出你作為男孩時的名字低落。

可能因為你帶著女性外貌,長著男性生殖器的秘密,你尤其的自卑。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我看到你在學校與女孩們接觸都是小心翼翼的,聽到她們談論八卦時的時候你會無所適從,你不在女性浴室洗澡,怕讓其他女孩困擾,更無法坦然的在同學面前暴露自己的身體。

你每天都必須吃帶雌性荷爾蒙的激素藥物來讓自己的女性特徵更明顯,有時候還會不顧醫生反對,偷偷的加大劑量,你甚至還不顧疼痛堅持每天把生殖器用膠布貼起來。

可你需要的不僅是生理的變化,更渴望心理的認同。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所以你把芭蕾當做女孩的化身,將全部的熱情都投入到這一件事上。

你也真的很辛苦,因為起步太晚而本為男性的身材又有些寬大,你始終無法像同學們一樣靈活的踮起腳尖。

這讓你更加自卑了,可你依舊不知道該怎麼做,你只能用節食來減輕體重,然後拼命練習直到腳上的繃帶被血染透。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我也不知道你為什麼那麼愛照鏡子,這明明很痛苦,就像我照鏡子時總習慣觀察自己的缺陷而非優點,

你也一樣,你總是在鏡子裡無限放大自己的男性身體,你那麼抗拒這副身體,但又無能為力。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我隔著屏幕都已經感覺到這些細微的痛苦正在與日俱增,我開始擔心你撐不下去了。

因為體重過輕,下體發炎,情緒不穩定,你的變性手術只得一拖再拖。你開始絕望,她太期待這個手術,太迫不及待地要成為一個女孩兒了。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突然,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來了。

那是一次班級女孩的聚會上,徹夜瘋狂後,一個女孩挑起了一個遊戲,她們想看看你的男性生殖器。

我知道女孩們沒有惡意,她們或許是獵奇,或許是惡作劇,或許只是因為從沒見過男性的陰莖。你有反抗,可反抗沒有絲毫作用,一再的僵持下,領頭的女孩拋出一句話:

“你不是女孩嗎?你是想做男孩 還是女孩?”

這句話聽起來讓人無從反駁,你只能咬了咬牙,認命的當眾脫下了褲子。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這是整部電影裡你為數不多受到的外界傷害,但從這裡開始,前面鋪墊的種種細碎矛盾開始在你身上引爆,與父親無法溝通,芭蕾課上頻頻受挫,無法和喜歡的男孩親密接觸。

我知道你要撐不住了,我知道,可我什麼也做不了。

因為過度練習導致彩排時暈倒,你沒能參加芭蕾學校的正式演出。

我知道芭蕾不僅僅是你的夢想,更是你女性外化的象徵,那麼如今這個象徵也沒了。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你失去了理智。

當你支走父親和弟弟,準備好冰塊,冷靜的提前聯繫急救車,我就知道,完了。

你對著鏡子,將剪刀伸向了下體。

我眼睜睜的看著你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處置了自己的身體,你在鏡子前緩緩倒下的那一刻,我甚至都沒意識到自己該呼吸。

太疼了,你讓我第一次在一部電影裡感受到了心理和生理的疼痛式雙重共情。

而當最後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

“因為渴望做自己,所以對痛苦甘之如飴。你看我有多疼,就知道我有多渴望。”

我一下子跟著你哭了。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今晚的這個女孩叫lara,一個虛構的電影角色,來自電影《女孩》。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我很喜歡這部片子,也很喜歡這個女孩。

整部電影沒有激烈的矛盾,關於Lara的一切都顯得冷靜剋制,她在壓抑自己的情感和痛苦,優雅的外表下是一顆滿目瘡痍的心臟。

主演是個叫維克多的美少年,他將這個角色把握的十分到位,通過面部表情和細微的情緒變化表現著Lara的痛苦。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當然,最後我還想再囉嗦幾句電影之外的話。

我們應該都能看出來,其實相比現實中的跨性別者,Lara已經足夠幸運,導演為她構建了一個真空的理想化環境,可在現實中,跨性別者需要面對的煎熬,遠不止這些。

2016年的一部紀錄短片《有性無別》,記錄了我國跨性別群體的現狀。事實是,這些人在經歷自身認同的痛苦的同時,還在被外界傷害。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他們大多數人沒有條件做變性手術,每天吃著廉價的雌/雄性激素,有人被家人趕出來,父母們哭著喊著要與他們斷絕親子關係,他們甚至在各大城市建立了保護站,專門收留無家可歸的跨性別者。

還有前段時間在抖音很火的“女裝大佬Abbily”,外表看起來完全是一個大美女,實際只是一個剛剛成年的跨性別者。她喜歡評論裡粉絲叫她小姐姐,喜歡粉絲誇她長得漂亮,喜歡粉絲讓她多錄跳舞視頻。


寫給一個變性「女孩」


網友們討論她的性別,討論她的性向,討論她的整容,卻沒人在意她遭受了多大的壓力和攻擊,整容是因為沒安全感,是因為對自己身體的不自信。

甚至今晚我想表達的,亦或《女孩》想表達的,都遠不限於一個跨性別群體,更是所有性少數群體的自我認同痕跡。

他們都在經歷過或者正經歷著lara那樣的迷惑,自卑,無奈,憤怒,渴望。

這是我們永遠無法體會的。

我看著這部電影覺得疼,可我知道正在經歷這些的他們,其實比我們看上去疼百倍。

我無意把性少數群體置於一個弱勢的地位,他們絕不是。

這篇文也無關說教,無關包容,無關尊重。

它僅僅就是個擁抱,給“女孩們”的擁抱,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