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優秀到卓越》第五級經理人是企業實現跨越的最關鍵因素


《從優秀到卓越》第五級經理人是企業實現跨越的最關鍵因素

要有卓越的團隊,必須先找到合適的人。

書名:從優秀到卓越

柯林斯團隊研究30年來《財富500強》的1000多家企業,通過大量的定性與定量分析,找到了實現跨越的關鍵要素:人員、戰略和動力機制,分別對應第五級經理人、刺蝟理念和飛輪效應。

《從優秀到卓越》第五級經理人是企業實現跨越的最關鍵因素

第五級經理人

柯林斯相信,有沒有第五級經理人,是一個公司能不能實現跨越的最關鍵要素。作者還發現,第五級經理人通常都低調內向,沉默寡言,很難說得上有什麼個人魅力,並且長期不受媒體和公眾的關注。

史密斯很少在公眾或媒體上露面,他帶領金佰利公司從一家半死不活的三流企業,一舉變成世界一流的紙質消費品企業。但他始終堅信只有盯住世界級的競爭對手,才能實現自我超越。(書中還有很多其它例子)

在史密斯身上,散發著第五經理人特有的雙重人格特質:極度謙遜的為人和極度堅定的意志

極度謙遜的為人,意味著不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自我膨脹,所追求的是實現崇高的目標,而不是個人的財富和名氣。

極度堅定的意志,意味著有極強的自我驅動力,有為了實現偉大目標而掃除一切障礙的決心和勇氣。

第五級經理人這種人格特質,造就了一種獨特的歸因模式:取得成功時把功勞歸於別人或者運氣,遇到挫折時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首先,第五級經理人把公司的成功放在個人的成功之上,這點很重要。有部分公司領導人往往更看重個人的財富、權力和名氣,這使得他們只能成為第四級經理人,永遠無法帶領公司實現跨越。

其次,第五級經理人把團隊的力量放在個人權威之上,都有“功你來領,鍋我來背”的思想。而第四級經理人喜歡“一個天才加100個助手”的模式,他們會有意無意地選擇了無能的接班人,只是為了證明“公司離了他就玩兒不轉”,結果也正是這樣,公司在實現了短暫的飛躍以後迅速衰落。

第五經理人還都喜歡“先人後事”的原則

,他們明白,要打造卓越的公司,必須先有卓越的管理團隊,要有卓越的管理團隊,就必須先找到合適的人才。先招募人才,再確定方向,是這類人的原則。

如果把公司比作一架飛機,那麼機長(第五級經理人)的做法:就是先請合適的人登機,然後再一起商量飛到哪兒去。

《從優秀到卓越》第五級經理人是企業實現跨越的最關鍵因素

戰略上的刺蝟理念

古希臘有個諺語,大概意思是說:狐狸的招數再多,總有山窮水盡、無計可施的時候,而刺蝟雖然只會一招,卻能一招吃天下。

狐狸知道很多事情,而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並且在這件事情上堅持不懈。成功的戰略看上去都極其簡單,但它是基於自身優勢和行業規律的深刻感悟;而失敗的戰略往往很花哨,其實是一種虛張聲勢。

作者還提出,我們在做任何重要決策的時候先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我們最擅長幹什麼事;

第二,我們對什麼事最感興趣;

第三,怎樣才能從這件事中獲得最大回報。

這三個問題就像是三個圓環,我們應該去幹的那一件大事就是:這三個圓環的交集。那些擁有第五級經理人公司的主營業務,無一例外都具備這種交集。

《從優秀到卓越》第五級經理人是企業實現跨越的最關鍵因素

機制上的飛輪效應

柯林斯團隊在研究中還有個意外的發現:技術因素遠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

,還指出技術變革從來不是實現從平庸到偉大的關鍵因素,連前三位都算不上。

實際上,技術變革只是起加速器的作用。他強調,寄希望於任何單一的、突然的重大變革來實現跨越,都是不可行的。真正實現跨越過程,往往是由一連串正確行動的合力所推動,變革只是靜悄悄發生,有時候甚至連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

就像推輪子一樣,剛開始輪子轉得非常緩慢,一圈、兩圈,依舊沒什麼明顯變化。但是,等輪子轉動到100圈、200圈之後,輪子積累的動量越來越大、轉速越來越快,輪子甚至憑藉自身的慣性就飛速運轉起來,這就是飛輪效應

多年前,亞馬遜、阿里都推動雲業務轉了一圈又一圈,雖然外人看不見,但它一直在默默地積累動量,最終巨輪開始加速,一旦轉起來就勢不可擋。

實現跨越靠的是朝一個方向持續不斷地推動輪子,是所有努力的合力最終才能讓輪子飛轉起來。技術變革只是推動飛輪的一個加速器,沒有單純通過技術的變革,或者其他任何一抓就靈的解決方案來幫助企業實現從平庸到優秀,從優秀到卓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