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名稱的由來以及在歷史上的其他稱謂

香港名稱的由來

以“香港”作為整個港島的名稱是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的時候確定的。有關香港名稱的來歷,有多種說法。

香港名稱的由來以及在歷史上的其他稱謂

香港村

一種說法是從“香港村”而來。

據新安縣誌,“香港村”原屬官富司(九龍)所管,在薄扶林附近,即現在的“香港仔”,村裡有一條泉水流注入海,成為一個小小的港口。

香港名稱的由來以及在歷史上的其他稱謂

香港仔

島上居民和過往船隻常在此汲水,人們發現這裡的泉水水質清甜甘香,因此,這一條小水流就得到“香江”的名稱,而它的港口也就被稱作“香港”了。英人最初到香港就在這裡登陸。這一條水流,現在在薄扶林香港牛奶公司牧場附近,已變為一條臭水。

香港名稱的由來以及在歷史上的其他稱謂

東莞歷史圖片

另一種說法是從

“莞香”而來。香港原屬廣東東莞縣,從前,東莞以出產香料“莞香”著名,當時的莞香多數由東莞運到九龍尖沙咀,再渡海到香港石排灣(即香港仔)集中,換載大眼雞船,沿海北上,銷運各省及日本。由於香料都集中在這個港口起運,所以這裡就叫作“香港”。現在香港仔附近的香港圈是島上最古老的村莊之一,當時就是以運輸莞香為業的船戶集中的地方。明末,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就有關於“莞香”的記載。

香港名稱的由來以及在歷史上的其他稱謂

香姑女海盜

還有一種說法與海盜有關。相傳古時候有個叫香姑的女海盜,武藝高強,容貌俊美,在島上落草為寇,因此該島便得名“香姑島”,簡稱“香島”,“香港”一名便由此演變而來。

香港的英文發音,照廣州方言發音,原譯作“Heung Kong”,但因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他們把“香”讀作“康”,所以英文名稱跟著改拼為“Hong Kong”。也有人認為是“好港”(Good Harbor)或“紅港”(Red Harbor)轉音而來。現在也有人把“香港”叫做“香江”、“香海”、“香島”、“香洲”等等。

歷史上香港的其他稱謂

歷史書上,對香港整個島的稱謂是不統一的,有叫作“紅香爐”、“裙帶路”的,也有叫作“大潭”、“赤柱”的,所指均為香港島內的一部分地區。這些稱謂的來歷均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香港名稱的由來以及在歷史上的其他稱謂

紅香爐峰

紅香爐:傳說從前有一個紅香爐由海上漂流到岸上的天后廟前(現在叫銅鑼灣),當地居民以為是天后“顯靈”,就把它供在廟內,因此就把港島稱作“紅香爐港”。“紅香爐”也指天后廟前一個小島,它孤立海中,好像一隻紅香爐。天后廟後面的山也叫作“紅香爐山”或“紅香爐峰”。清代派兵在這個山上駐守,就叫作“紅香爐汛”。現在的銅鑼灣一帶,古時候都叫作“紅香爐”,因此人們就把“紅香爐”作為整個島的名了。

裙帶路:香港西北部的小山腰上原有一條漁船背纖的小路,彎彎曲曲,遠望好像一條裙帶,因此就叫作“裙帶路”,後來又把它作為整個島的名稱。廣東東江一帶勞動人民最初出國到南洋群島去,都經過香港,當時就叫香港為“裙帶路”。又據英人說,道光年間,有一個住在赤柱的居民姓陳,名叫“阿群”,他常常帶領英人從赤柱經過香港圈到北山,即現在的上中環,英人就把這條由阿群所帶的路,叫作“裙帶路”(群、裙同音),並捏造說,香港就是在這個時候才開闢的,這顯然不是事實,明末清初的東莞錢糧冊上已有這個 地名了。

香港名稱的由來以及在歷史上的其他稱謂

大潭篤水塘

大潭:在香港的中部,即現在的大潭篤水塘(自來水水庫),是香港名勝之一。南面有大潭灣,是船隻停泊的地方。因此,也有些古書上把“大潭”作為香港整個島的名稱。

香港名稱的由來以及在歷史上的其他稱謂

上中環街市

赤柱:在香港的南部,康熙年間(1704年)派兵防守,叫作“赤柱汛”。“在東南洋海中,延袤數十里,諸山環拱,為海外藩籬,有兵防守。” 新安縣誌附圖誤作孤立海中的一座大山,就把它作為香港整個島的名稱了。英殖民者最初擬在赤柱建埠,但因為該地“瘴氣”(瘧疾)盛行,英軍死亡甚多,所以改在香港的西北部建立市場,就是現在的上中環街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