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金一南: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第一部分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2020年4月15日至16日,“戰略與能量”3.0企業董事長學習會暨「致28」企業三週年學習報告會,以空中課堂形式舉行。


四合院特邀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出席,他分享的主題是《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我們將在接下來兩天時間裡,連續刊載,下面是第一部分內容摘要,更多內容請點擊音頻進行收聽。


致良知四合院:金一南: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第一部分

金一南教授

全球形勢


我們今天面臨著形勢,不管是領導到普通人,從企業家到職工都面臨這樣嚴重的考驗,2020年的形勢對我們來說是猝不及防,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這個形勢的變化,幾乎是全部人都沒有想到一個新冠病毒對全世界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其影響的力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現在國際政治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就是把世界劃分為新冠之前Before COVID-19和After COVID-19,就是新冠之前的世界和新冠之後的世界。西方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們認為,新冠之前的世界和新冠之後的世界完全不一樣,新冠病毒(COVID-19)成為分水嶺,不管是國際政治、國際經濟、國家關係、和平發展。


致良知四合院:金一南: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第一部分

聯合國集體大會


我們今天實際上進入了after COVID-19,我們已經進入了新冠之後,因為新冠蔓延以後,我們進入了這樣一個環境,就是新冠之後的世界。


我們今天講了這樣一句話:“災難是共同的”。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倖免,大家都一樣,並不是說你可以看別人笑話的問題。


還有另外一句話“努力是各自的”。災難是共同的,有的國家走出來了,有的國家走不出來,為什麼呢?他的應對措施、重視程度完全不一樣,採取的舉措和全民的響應完全不一樣。


福山觀點


美國知名學者福山,他認為自由資本主義是人類歷史的終結。


致良知四合院:金一南: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第一部分

知名學者福山


然而,他最近講“決定應對疫情表現的關鍵性決定因素,並不是政治體制的類型,而是該政府的能力,以及更為重要的是,對政府的信任。”


“比起政治體制的類型,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民眾是否相信他們的領袖,以及這些領袖執掌的是不是一個有能力、有效率的政府。”


中國表現


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說,美國作為超級大國,靠的不僅僅是財富和實力,更靠它絕無僅有的三大法寶:


1.國內有條不紊和卓有成效的治理

2.能夠為世界各國提供公共物品

3.引領各國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意願。


“美國面臨的麻煩是什麼?美國正在經歷對自己優勢的再次考驗。目前的成績是不及格。如果美國真的丟掉自己的三大法寶,取而代之的將是中國。”


全世界都看到了,國內有條不紊和卓有成效的治理,能夠為世界各國提供公共物品,引領各國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意願,這簡直是在說中國。


但是坎貝爾總結的,這是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絕無僅有的三大法寶,今天變了,這種變化對我們來說很意外,因為我們並不想扮演世界領袖的角色。


致良知四合院:金一南: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第一部分

中國醫療隊奔赴他國支援


但是中國現在對世界提出:

1.我們有效完成治理

2.我們對各國提供公共物品,包括口罩、呼吸機、各種醫療物資

3.我們的示範,我們派出醫療隊,事實上已經在引領各國應對危機。


但是,樹大招風。東亞、特別是中國抗疫的成功,必然樹大招風。我們出頭了,你說我們想出這個頭嗎?我們不想出這個頭,但是已出頭了。


疫情防控中,中國給世界樹立了一個所有國家都無法達到的成功標杆,這個標杆是如此鮮明和刺目,以至不少國家如鯁在喉,只能咒罵否認它的存在。要中國道歉、要中國賠償、指責中國是疫情的發源、指責中國統計數字不實、指責中國隔離措施違反人權人道、指責中國援助他國是為了宣傳。近期隨著中國的示範作用增強,隨著中國援外力度增大,對中國的指責一浪高過一浪。


從一個側面說,這就是樹大招風,必然達到了這樣的結果。你做得東西,你這個做法,別人都很難達到這樣的地步,為什麼他們能達到呢?肯定是謊言、假的、他們的數字有假等等,而且他們是發源地,讓他們賠償等等,指責全來的。


領導者應對危機的三個原則


我們今天面對世界,不管對領導者還是對民眾來說,領導者包括黨和國家的領導者和地區的領導者,和企業的領導者,我們要做到最重要的就是三塊兒:1.控制事態;2.承擔風險;3.實現轉換。


1. 控制事態


危機發生了,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你想它也好、不想它也好,它來了,危機中你的原則,為什麼要控制事態?不是爭取則好的結果,而是避免最壞的結局。


當一個重大危機發生的時候,我們看見很多時候一些領導者往往趨向於無所作為,因為不做沒有風險,做就有風險。但是在危機中不一樣,你不做有更大的危險,我們說危中必須積極行動,積極不一定保證你成功、能夠有效控制,但是不積極肯定失控。


我再引用一個解放軍開國大將陳賡講的,“槍聲一響,再好的應對方案作廢一半。”我們平時搞了各種各樣的危機應對方案,等到真正的危機來的時候,平常覺得有各種各樣的應對方案,但是真的當事情發生以後,你就能明白,實際行動和你理論規劃和掛在牆上的東西,和你家玻璃板底下的東西還完全不一樣。一定要有應變能力,不要以為你做好了方案就沒問題了,“槍聲一響,再好的應對方案作廢一半。”


致良知四合院:金一南: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第一部分


美國的《Science》(科學雜誌)講“讓感染者總數減少了96%,對遏制疫情作用極其重要。”美國科學雜誌的評論,當中國COVID-19疫情爆發最初50天內傳播,對傳播有效的阻斷,武漢封城起了最大的作用,讓感染者總數減少96%。


我們可以想一下這個措施,如果當時武漢不封城,我們的蔓延,而且當時剛好趕上中國的春運、春節,人員流動最頻繁的那段時間之內,發生了重大疫情,如果不及時、有效地阻斷和隔離,對我們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有一句話“利益抉擇是危機處理中最艱難複雜的過程。簡單道理:有所失,才有所得。總想一無所失,最終一無所得。”


致良知四合院:金一南: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第一部分


武漢人民做出了重大犧牲,這就是以小局保大局,這不是損失嗎?這是損失。武漢是九省通衢的地方,武漢是一個交通樞紐、物流樞紐、人流樞紐,對全國的交通影響、經濟恢復影響都很大,武漢又是大學城,武漢又是科研基地,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但是這個時候總想一無所失,最終一無所得。這就是我們講的在決策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2. 承擔風險


決策要控制事態,必然要承擔風險。領導者的領導崗位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必須能夠承擔風險。承擔風險對領導者的要求其實沒那麼複雜,就是一句話“站出來,讓別人看見你”。


我們在危機中、危難中往往出現了一個什麼樣的現象?領導者出現什麼樣的現象?躲起來,讓別人看不見我,因為我一說話,可能有失誤,我決策可能有失誤,讓人揪住,我還不如躲起來,那是最大的失誤。


湘軍悍將胡林翼講過一句話,“氣不盛者,遇事而氣先懾,而目先逃,而心先搖;平時一一秉承,奉命惟謹;臨大難而中無主。其識力既鈍。其膽力必減,固可憂之大矣。”


氣不盛的人平常看不出來,“平時一一秉承,奉命惟謹”,隨時請示彙報,這個人很老實、很本分、很好用,但是“遇事而氣先懾,而目先逃,而心先搖”,這樣的人“臨大難而中無主。其識力既鈍。其膽力必減,固可憂之大矣”。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沒有擔當精神。擔當者就要氣盛,氣不盛無法擔當。


致良知四合院:金一南: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第一部分


危機應對中領導者,既要調動物質力量,又要調動精神力量。危機中的精神力量,很大一部分表現為領導者自身的領導力量。那時候你不要企圖靠別人,靠我的班子、秘書、助理給我提供精神力量,你的企業、你的地區、你的單位,主要精神力量來源就是你,你能給單位、員工提供什麼樣的精神力量?


我們說物質力量、精神力量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卻無法相互取代,你不要以為你有強大的物質力量就可以,不一定的。包括這回,你即使有充分的醫療資源儲備,你有充分的司機,你有充分的運輸工具,你也不一定行,為什麼呢?這是物質力量,跟精神力量還不是一回事。就是你能不能產生調動相應的精神力量。物質力量、精神力量相互配合、相互補充,這是危機中的領導者必須注意的。


3. 實現轉換


西方有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只能實現因勢利導。”新冠病毒沒有抗體,產生了抗體以後可能還會出現變異。但是問題得不到解決,我們就不行動了嗎?你如何實現有效轉換?當真正的問題不好解決的時候,怎麼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利弊的轉換呢?對我們來說,無疑也是一個大的考驗。


致良知四合院:金一南: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第一部分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長羅賓·尼布來特說“新冠疫情可能是壓倒經濟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已經激起了美國兩黨與其鬥爭的決心,意圖強行推動中國與美國高科技和知識產權脫鉤,並試圖迫使歐盟仿效。”


美國人有過表示,當新冠病毒剛剛在中國發生的時候,美國的商務部長羅斯就講了,“中國的疫情有助於產業向美國迴歸。”他一開始就是看我們的笑話,他一開始講了這個。而現在美國庫德洛講了,他建議美國企業搬回來,而且所有費用由美國政府支付,美國企業大量回遷,他將發出這樣的號召。政治家的號召就能回遷嗎?全球化的進程能夠由總統、總理、商務部長、財政顧問來決定嗎?全球化是一把雨傘,可以人為撐開、收攏嗎?完全不是這樣的。


(第二部分內容明日發佈,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