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有變!中國城市城鎮化政策發生重大調整!

風向有變!中國城市城鎮化政策發生重大調整!


01

存量優先——四個字,代表了中國一二線城市城鎮化政策發生了重大調整。

昨天,當所有媒體對於發改委2020年新型城鎮化解讀重點,全都放在了“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老調調之上時。

卻沒有幾個人發現——對於超大特大型城市,人口落戶政策表述發生了重大變化。

風向有變!中國城市城鎮化政策發生重大調整!

這種變化,需要通過對比去年的文件,才能看出來。

2020年4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關於促使城市落戶的問題,表述如下:

督促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其他超大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堅持存量優先原則,取消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群落戶限制。

然而,就在2019年,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則這樣表述:

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請看兩份文件不同側重點:

對於特大超大城市,國家城市落戶政策已經由“大規模增加落戶規模”變成了“堅持存量優先原則”。

什麼叫“存量優先”?

大白話就是重點處理已經實際完成在城市生活的轉移人口(肉身完成實際的轉移,法律關係還沒有轉移),對於那些還沒有來到大城市生活的人,則更加希望他們去市區人口三百萬以下的城市生活,而不是一股腦的跑到特大、超大城市來。

風向有變!中國城市城鎮化政策發生重大調整!

02

仔細分析二者區別,則要先了解我國的城市人口分級結構。一座城市的人口規模大小,往往體現的是這座城市集聚資源要素的能力,因此人口規模十分重要。

現階段,在我國,比較一座城市規模的大小,往往有三個維度:全域人口、市轄區人口、城區人口。

1、全域人口。

這是因為在中國市管縣的體制下,全域人口多的城市,並不一定就是大城市。

例如,山東的臨沂和河南南陽、周口,在全域人口上都算是大城市。但這幾個地方的人口之所以多,主要是因為在市管縣體制之下,這些地級市下轄了大量的縣和縣級市,而且這些縣市以人口大縣為主。

比如,臨沂除了3個市轄區外,還有9個縣;周口有1區8縣1縣級市;南陽有2區10縣1縣級市。也就是說,這些地方的人口大部分都是分佈在下面的縣域,是典型的頭小身子大的城市。

2、市轄區人口。

市轄區人口並不能等同於城區人口,對大部分城市來說,市轄區內仍然有大量的農村地區,仍有大量的農業人口。

以武漢為例,2016年其市轄區人口為1076.62萬人,但由於武漢有13個區,不少偏遠轄區包含大片農村,在剔除農村人口數量後,武漢的城區人口離千萬大關還有一定距離。

3、城區人口。

這才是衡量城市人口規模大小的最準確依據,最能體現城市的能級和影響力。

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

城區常住人口 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

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

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另外,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必須指出的是,市轄區內的農村人口,並不計入城區範疇。


風向有變!中國城市城鎮化政策發生重大調整!

第一方框:是符合這一標準的超大城市,我們通常稱之為一線城市(除了重慶)。

第二方框:是符合這一標準的特大城市,通常稱之為新一線或強二線。

第三方框:是符合這一標準的Ⅰ型大城市,通常稱之為二線。

第四方框:是符合這一標準的Ⅱ型大城市,全國不止方框中22多個,一共大概60多個,一般我們把它們稱之為弱二線或者三線城市。

風向有變!中國城市城鎮化政策發生重大調整!

03

2020年發改委新型城鎮化,對於以上人口規模城市,人口落戶政策是不同的。

對於京滬,依舊是限制人口進入的政策。

很顯然,“督促除個別超大城市”中的個別超大城市指的北京和上海。

1500萬——2000萬的城區人口,應該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天花板,當任何一個城市發展接近這個天花板都應該放緩下來。

那麼剩下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呢?

和往年的文件不同,這類城市的人口落戶政策發生了最大的變化。

由2019年的“大幅增加落戶規模”變成了“存量優先”。

優先哪些人呢?三類。

1、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

2、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

3、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

這既不是鼓勵該類城市現在“只要高學歷畢業生”的現行政策,同樣也不鼓勵那種無門檻的落戶政策,對於這類城市,重點接收的是已經實際上完成“城市生活、城市工作”的農村戶口,以及三類年輕農村戶口——“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參軍進城”。

至於,那些還在農村種地、生活的中老齡農民,國家是不再鼓勵他們移民超大、特大城市的。

而且,在落戶區域中,這回國家也做出了很明確的要求。

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區新區落戶限制。

也就是對於已經形成的主城,不再是這種“農民變市民”的主要落戶地,而需要把他們安排到郊區和新區去。

所以,你在2020年,你會發現更多的明星城市,將會把全市入戶低門檻政策變成某個新區無門檻政策。

比如:

鄭州會把港區變成徹徹底底的無門檻。

合肥會把濱湖新區變成無門檻。

重慶會把較遠的兩江新區變成無門檻。

農民變成新市民,新市民填充城市新區,將會變成一種通行的城市發展政策。

因為這既符合國家的政策,當然也符合房地產的利益,更加符合地方財政拍地需要。

風向有變!中國城市城鎮化政策發生重大調整!


04


至於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政策的措辭區別則非常明顯。

對於Ⅰ型大城市用的語言是“鼓勵有條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而對於Ⅱ型大城市則是“督促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含設區市和縣級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很顯然,對於不到300萬城區人口的Ⅱ型大城市,發改委將更加積極,要求更嚴,措施更硬,更加註重考核。

而對於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則還只是引導和鼓勵,並不強求。

所以,在2020年,你會發現全國更多的弱省會和強地市這種三線城市,將開始零門檻的入戶,同樣這樣既符合國家的大方向,也符合當地房地產的利益。

但是,政策歸政策,對於我們個人,2020年落戶到三線城市,落戶到這種城區人口還不足300萬的城市,連個地鐵都批不下來的城市,真的符合我們自己長遠的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嗎?

這個則是,我們每個人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推文摘自@米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