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淡化的6種農村過年習俗,讓年味變淡了,最後1種今年更少見

隨著經濟時代發展,城市化推進,傳統的習俗愈來愈少,年味兒也慢慢地變淡,你會感覺同樣是過年,現在和小時候的距離還是蠻大的,農村裡在日常生活中講究諸多,尤其在過年的時候有著許多規矩習俗。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習俗大家已經不知道了。

1、掛家譜

家譜記載了一個家族的發展,一直被老一輩的人所看重。記得小時候每次過年,爺爺奶奶都會把家譜擺出來,下方還會擺上許多的貢品。


逐漸淡化的6種農村過年習俗,讓年味變淡了,最後1種今年更少見


2、貼對聯

春聯俗稱“對聯”、“對子”,雅稱“楹聯”,是中華的傳統民俗文化之一,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貼對聯是種喜慶的事,不過最好不要貼反了。


逐漸淡化的6種農村過年習俗,讓年味變淡了,最後1種今年更少見


3、磕頭

小的時候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穿上一身新衣服,然而卻要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磕頭,一直磕到正月十五。那個時候整個正月都在走親戚,而且是大隊人馬一起走動,有時候聚在一起了,一起給爺爺輩的磕頭。

4、大年初一不能回孃家

在農村裡面有這樣一個說法,已經出嫁了姑娘大年初一不能回孃家。這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過去講究的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雖然根本目的是為了孃家婆家雙方家庭的和諧,但後來演變成了一種忌諱,不過隨著時代的開放,現在很多人不說這些了。


逐漸淡化的6種農村過年習俗,讓年味變淡了,最後1種今年更少見


5、剪刀包起來

這個習俗大概很多人不知道,過年了,用紅布把剪刀包起來,過了“破五”再拿出來,想想就該明白了。

6、殺年豬

過去農村裡普遍流傳著殺年豬的習俗,這是孩子們最盼望的的事情。平常的時候很難吃到肉,這有這時候才能痛痛快快的吃個夠。

農村過年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幾個?你那邊過年有什麼不一樣的習俗?湘妹子小霞歡迎你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