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内向、巴菲特敏感? 重点是内在的平衡

纪录片《零零后》里有这样一个小姑娘,她叫一一,两三岁时她就喜欢独自玩耍,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


一一的独来独往,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便劝解她多交朋友,沟通后一一说:我觉得一个人玩儿挺好的。


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一变成了更平衡的人,但还是喜欢一个人的时光。


她说了这样一段话:“与朋友相处是接受世界的信息,而独处是整理这些信息,人当然要是能内向能外向最好了,那样他就拥有了这两个世界各一半最好的东西”


我们都希望既能享受独处的美好时光,也能在社交的世界如鱼得水,但,一个人的性格是不容易改变的。


所以,当我们步入社会后,会时常自我怀疑:是保持原状,还是着手改变?

如果不想一直生活在精神的自我对抗中,那么我们需要解决内心的冲突。


《内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的生活》一书中(简称《内向高敏者》),很好的阐述了这个问题。


这本书告诉内向高敏者:如何在保持自我和适度改变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找到更多机会让自己成长和发展。


《内向高敏者》的作者是德国性格咨询专家、权威训练师西尔维亚.洛肯。她也是一个内向敏感的人。


在这本书里,西尔维亚.洛肯用极为精彩的故事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内向高敏者自身的优势,及伴随而来的性格障碍,主张找到内在的平衡之道。

比尔.盖茨内向、巴菲特敏感? 重点是内在的平衡

01 内向高敏者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内向高敏者?

听一首歌、看一场电影,容易产生共鸣,有时不自觉的流下泪来

对他人的反应敏感,被认为是“玻璃心“,时常自我怀疑

不好意思拒绝他人,是个有求必应的“老好人”

明明可以开口求助,却非要死撑,情愿埋头钻研......


如果上述某个片段集中了你,恭喜你很可能是“内向高敏者”性格。顾名思义,“内向高敏者”是兼具内向型和敏感型的人格 的群体。


相对于外向活跃者,内向高敏者偏内敛和沉稳,且有极强的同理心和感知力,但又不善于拒绝他人,对自己苛刻,对他人宽容。


为啥同是人类,内向高敏者性格,表现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如此不同?


多巴胺水平不同

作家西尔维亚.洛肯说:

相对于外向活跃者,内向高敏者的多巴胺分泌量较少,脑部化学物质导致他们很少亢奋。比如,同样是首次中奖,有的人兴奋的手舞足蹈,有的人看起来稀松平常。


人格内核不同

内向型作家佩特里克认为,内向高敏者和外向活跃者的人格内核不同。内向型人“谨慎中心‘影响力明显大于”奖励中心“。


动因和大脑中的“精神中心‘和奖励中心有关。虽然原则上内向高敏者不反感各种刺激和欲望,但他们不会因刺激吸引,离开自己熟悉的区域。


比如,上文中的一一,老师劝她交朋友,同学向她伸出橄榄枝,都不能动摇她“爱一个人玩”的初衷。


杏仁体“作祟”

作为内向高敏者,敏感源于大脑中内向而活跃的杏仁体,而杏仁体是大脑中的“恐惧中心”。


比如我自己也是缺乏安全感,总是会害怕的人,上学的时候日子相对简单可控,走出象牙塔后,担心汇报不好,被领导骂,担心同事不喜欢我,担心没有稳定收入。也给自己造成了压力和焦虑。


以前我不知道,这种恐惧心理来自哪里,看了《内向高敏者》一书后,才知是内向高敏者性格的缘故。

比尔.盖茨内向、巴菲特敏感? 重点是内在的平衡

而看一个人是否是内向高敏感性格,还有以下两个标准:


第一,独立自主的追求

我们非常珍惜自主权,喜欢先自由地从外部了解事物,与被观察者保持一段距离后然后再行动。


比如,好友丽丽也是典型的内向高敏人格,她喜欢安静,对于熟悉的人、预期内的环境更容易敞开心扉,而对于新加入的陌生人、预期外的环境,她往往选择退后一步,宁愿选择沉默,也不愿开口示好。


第二,获取能量的方式

内向高敏者获取能量的方式来自独处和自我确认,对外界的反馈敏感,外向活跃者获取能量的方式来自社交和外界的认可,对外界的反馈不那么敏感。


《内向者优势》一书中曾说:“性格内向的人就像是充电电池。他们需要停止花费精力,并停下来休息,以便再次充电。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坦言:我是那种独处的性情,或不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比起社交,更喜欢一个人读书、听音乐,做一个人能做的事。


很多内向高敏者更容易享受独处、思考的时光,他们面对纷杂的外界信息,选择暂时隔离外界,以保持内心的安宁。且善于通过独处来储存精力。这是他们天生就具有的功能。

比尔.盖茨内向、巴菲特敏感? 重点是内在的平衡

02内向高敏者的优势、劣势,相生相克

疫情期间面试,到第二轮时,面试官说:分别用2个关键词,谈谈你的优劣势?


我:优势是做事认真、喜欢钻研,劣势是比较谨慎,想的比较多。


面试官:那你觉得你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人呢?


我:说不好,介于两者之间吧,需要团队协作时沟通,需要做事时专注。


挂了视频电话后,我心想:技术面做好技术开发就行了,跟性格内向或外向何干!


读了这本《内向高敏者》,我才意识到面试官问的跟工作干系很大-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发展路径,管理岗和技术岗需要的特质不同,每个人的长板和短板也不同。


这本《内向高敏者》列举了很多优势和劣势,我从比较感兴趣的方面说一下吧。


谨慎和恐惧

一般内向敏感者更容易感知风险,评估风险,所以做事谨慎,而谨慎的人,往往对事物感到恐惧,担心犯错,从而停滞不前、畏首畏尾。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别人抛售抛售,巴菲特却在买入股票,他说到:决定我购买的基本原则是: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事实证明,最后华尔街崩盘了,巴菲特成功了。


这源于巴菲特的敏感的洞察、谨慎的思考及理智的评估。


而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上,主持人问巴菲特:你怎么不买亚马逊股票? 巴菲特:因为我的愚蠢,我欣赏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但我没想到他可以到今年的成就。


巴菲特曾经说:不买看不懂的股票。


亚马逊作为科技股,是巴菲特看不懂的领域,即便前景可能乐观,但因为对风险不确定性的恐惧,反而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投资机会。

比尔.盖茨内向、巴菲特敏感? 重点是内在的平衡

专注和过于注重细节

内向高敏人群比起外向者更容易专注,专注是一项脑力劳动,它意味着深入的思考,但当人处于高度专注状态下工作时,容易“陷入丛林”无法自拔,导致进展缓慢。


以性格内向著称的比尔盖茨说:“性格内向有很大好处,比如可以静下心来花几天时间研究问题,可以好好看书”


童年时的比尔盖茨,可以几天不说话,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几个小时,专注读书、思考,甚至到了不吃不喝不睡的地步。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专注是一项需要习得的本领,经常刷手机、看邮件或聊天等细节,轻易就能扼杀专注状态。对高敏者人群却是轻易获得的基本特质。

比尔.盖茨内向、巴菲特敏感? 重点是内在的平衡

持之以恒和固执

内向高敏者,能持之以恒,长时间专注做某件事,他们往往以安静的方式改变世界。


微信之父张小龙,放弃稳定工作,跑到广州写代码,在腾讯3年,陷入瓶颈期,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独自探索,历经6年,直到2011年推出微信app,悄然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


薛兆丰老师说:自律的背后可能是另有原因,那就是想象力。 今天许多做出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在黑暗当中坚持下来的,他们靠的是以一贯之的信念。


信念的驱动,让我们坚持做那些我们认为值得的事情,比如事业成就、生活完美等,但坚持也有有度,过度坚持就变成了固执,容易钻牛角尖,不善于变通,从而掉入固定化思维的怪圈。


总之,内向高敏者身上的优势和劣势是彼此共生的关系,他们像自然系统一样相生相克。


有人说,人与自然,其实都在一个循环系统之中。内向高敏者身上的优势和劣势也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它们又在同一系统中共存,只是在循环往复中会逐渐达到动态的平衡。

比尔.盖茨内向、巴菲特敏感? 重点是内在的平衡

03如何在外向的世界里,抵达内在的平衡?

既然高敏感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内在的平衡呢?


1、找到受压点

对于高敏者来说,保持现状还是着手改变?是首要问题。

可以审视两个问题:

什么让你不舒服?

你对什么不满意?


囡囡是一家大企业的经理,她入职三年,总觉得自己不被重视,没有存在感,尤其是开会的时候,她特别烦,她想被看见,所以她需要改变。


因为对现状不满,为未来的恐惧,或者对自己的期待,更需要改变,这种动力给我们做下去的勇气。

比尔.盖茨内向、巴菲特敏感? 重点是内在的平衡

2、利用判断力,寻找关联

找到改变的源头,分析观察判断。

可以用5w1h法提问,即:

问题发生在何处?(where)

还有哪里有问题?(who)

这些问题是否有我的某种习惯引起?(what)

我什么情况下会想起这些问题?(when)

它们之间有何关联(how)


比如,囡囡做了她擅长的事-列清单。把自己过往经历、没有存在感的瞬间都列了出来。分析结果是:一旦需要口头交流,她就会出错,比如开会、作报告还有聊天。这种场合,她会焦虑、语速快且声音小。


就像《定位》里所说:更加努力地工作或者学习,很少有机会通往成功之路,干的更加聪明才是更好的方法。


所以,通过判断,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分析,能很快找到事物间的关联,从而找到问题根源。


比尔.盖茨内向、巴菲特敏感? 重点是内在的平衡

3、跟着感觉走

分析判断就像做改变计划,是理性思维;我们的大脑会有惰性,从而会让我们放弃改变,是感性思维,更像情感指南针。


这时,不妨自问如下问题:

什么能带给你真正的快乐?

你的渴望、梦想是什么?

你的舒适区是什么?


跟着感觉走,不像判断力这么具体,能说出来,而感觉会强烈的呼唤我们,驱动着我们改变,如果对改变结果不满意,就再次看看情感指南针。


囡囡觉得,自己在小群体或一个人的时候最舒适,比起说话更喜欢鞋子,她喜欢做计划、列清单,通过社交软件来沟通。可没有人能考列计划来做好工作。最终她说服自己去上课,改变自己表达能力的短板。同时继续拿起笔写计划,最终并重新规划事业。


作者说:我们情感的指南针会引导我们


世界上很多有名的人都有高敏感的感知力,比如贝多芬,梵高等。很多抑郁症患者最后都成为了心理学大师比如佛洛依德,阿德勒等。

比尔.盖茨内向、巴菲特敏感? 重点是内在的平衡

4、做决定,拆分计划目标

再完美的计划和思考,都不如行动力。行动是改变的开始。


苏珊·凯恩是一个典型内向的人,但她通过三步完成了一次上千人的公开演讲,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步,她在一年前,就加入了国际演讲协会,定期站在陌生人面前练习演讲,并逐步适应公开场合讲话;


第二步,借助《安静.内在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上电视接受21个无线采访;


第三步,公开演讲的前一周,每天都进行着高强度、魔鬼式的演讲练习;


所以,内向者千万不要自我设限,一旦作出决定,把大目标拆分到小目标,你也可以像苏珊·凯恩一样卓越!


就像囡囡决定参加销售方面的职业培训,不久,开了自己的线上销售代理公司,她惊奇的发现,这样与客户交流一点不难,因为这都和计划目标有关。


长期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投入很多能量,而对高敏者来说,离不开特有优势:坚韧不拔和认真负责。


相信通过强化优势,改变弱势,我们也能慢慢找到内在的平衡,让生活更从容。


当我们心灵空间和生存空间不再彼此掠夺,即达到某种相安无扰的临界点时,我们从容的气质才会表现出一种优雅,从而达到一种内在的平衡。

我是@蔷薇灵灵栖 ,分享干货和有意思的人与事,欢迎关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