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没出息?是时候转变我们的育儿观了!

内向=没出息?是时候转变我们的育儿观了!

当我们描述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到“内向”和“外向”两个形容词。

社会普遍的观点认为,“外向”的人更善于与人交往,懂得合作,似乎都是优点,而“内向”的人沉默寡言,不怎么招人喜欢,似乎全是负面印象。大家好像都更容易接纳性格外向的人。仿佛“内向”就是人际关系不好的代名词;而外向的人,人际关系一定会很好似的。

很多家长会为孩子这些“内向”的行为所焦虑:

比较安静,不善与人交往;

很慢热,到了新环境里容易焦虑,需要很长的时间适应;

在家活泼,但是出门见到陌生人就不说话了,变了一个人;

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显得害羞、退缩、不太自信;

“内向”孩子的家长会担心孩子不合群,以后工作和生活会不如意,甚至想方设法让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起来。但今天,我想帮助家长们解除这种焦虑,接抛掉对“内向”的偏见。

心理学知识告诉你,“内向”“外向”没你以为的那么重要

内向=没出息?是时候转变我们的育儿观了!

真正在心理学中,“内向”与“外向”只是性格的一个维度,没有完全的内向者或者完全的外向者,每个人两种气质都有,只是倾向不同。

有些人天生倾向于外向多一点,他看起来就是外向的人;

有些人天生倾向于内向多一点,他看起来就是内向的人;

(当然也会有人刚好处在中间。)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只是获取、消耗、保存能量的方式不同。

内向倾向的人,他们在安静的环境中,从内心吸取能量。外部环境的太多刺激会消耗他的能量,他们需要回家充电。

外向倾向的人,他们通过与人互动交际,获得能量。所以当周围有各种刺激的人和事时,他们会很兴奋,太安静的环境反而会让他们毫无生气。

在不同的环境、心境下,倾向是可以改变的。外向的人也有安静内向的一面,内向的人也有活泼侃侃而谈的一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开朗爱说话,而有时候却不喜欢说话的原因。

很多人看似内向,不善交际,其实并不是内向的问题。内向外向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坏的只是因为有一些心理障碍而已,比如:社交恐惧、焦虑症等。假如克服了这些障碍,一个人的内外向其实就没有绝对的划分了,放松平和的做自己就好了。

内向孩子有这么多优势,家长可曾发现和鼓励?

内向=没出息?是时候转变我们的育儿观了!

这里重点说说内向孩子的几大优势:

一,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内向孩子在生活中会不断地吸收他们感兴趣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在恰当的时候,说出他们的创新方案。

鼓励内向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家长可以这样做:

首先,在生活中,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当遇到难题时,不妨真诚的求助孩子,询问他的想法。比如在游戏之前,和孩子讨论一下制定什么样的规则。

其次,当内向孩子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给他们解决方案,要引导他们梳理思路,帮助自己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第三,和孩子一起画画,编故事,合作完成一项作品,这些有趣味性的做法可以帮助孩子发挥创新思维能力。

二,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更愿意独立钻研。

内向=没出息?是时候转变我们的育儿观了!

比如,小男孩很喜欢和军事相关的一切事物,问妈妈世界上第一个武器是什么?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问Siri,搜百度,查找武器的图片,研究古今中外的武器发展。还可以去参观军事博物馆,让孩子自己拍摄一些战机坦克的照片。回家之后,让孩子选出一些图片,打印出来,制作一本关于军事的小画册。从提出问题,到寻求帮助,再到搜集资料,最后呈现结果,这样类似项目制的学习方式,对内向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其他的方式,比如和孩子一起读绘本,表演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带孩子去图书馆借阅书籍;带孩子一起制作购物计划等等,总之尽你所能,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发现知识的奥秘。

三,热爱生活,内心世界非常丰富。

我们要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多倾听他的想法,用缓慢的语速,或者是停顿,让孩子有思考的时间。

四,善于艺术创作。

内向=没出息?是时候转变我们的育儿观了!

家长可以提供给内向孩子更多的创作材料:画笔、颜料、彩纸等等;

创造机会带孩子去博物馆看儿童剧,让孩子体会艺术创作的不同形式;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把绘本故事表演出来,或者加入一些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

五,他们都有比较高的情商。

内向孩子外表看上去比较安静,其实他们情感非常的细腻,有很强的情绪捕捉能力和同理心。这是评价是否有高情商的重要标准。

家长应该这样做:

首先,要允许和认可孩子的各种情绪,有的时候,我们经常说的一些话,比如,“哭什么哭啊,别哭了,多丢人啊”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伤害到孩子。

其次,鼓励他诚实、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另外,你的情绪表达模式也影响着孩子对自己感受的认识。

六,他们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内向=没出息?是时候转变我们的育儿观了!

沟通能力强,并不意味着在任何场合都要滔滔不绝,内向孩子的沟通能力,体现在熟悉的环境和小范围的交谈中。

只要在他信任的环境中, 他可以和对方进行深入、走心的交流,还会给予有见解性的评论,朋友家人说的话,他们都会放在心上。

所以支持你的内向孩子的沟通能力,家长需要鼓励他互动式的谈话方式,认真对待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发现谈话交流中的乐趣。

七,独处的能力。

内向=没出息?是时候转变我们的育儿观了!

内向孩子很享受独处的时光,能从安静的玩耍中获得巨大的乐趣。如果毫无征兆地打断内向孩子正在投入做的事情,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

享受独处是一种能力,这种独立和专注力对孩子来讲非常可贵,所以看到这样的优势时,你需要注意孩子外出和在家时间的平衡,不需要总是把孩子推向人群里。

八,他们总能收获深厚的友谊。

内向=没出息?是时候转变我们的育儿观了!

内向孩子更能交上知心的朋友,因为他们更加善于倾听,朋友在讲述时,他们不会随意地评论和打断,内向孩子没有那么多三五成群的好友,但是能收获二三知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虽然这需要一些时间来建立沟通的桥梁,但是一旦成为他们的朋友,内向孩子会特别珍视这份友谊。

无论孩子先天拥有什么样的气质,都可以做到很优秀

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个是遗传基因;一个是孩子后天的成长环境。

孩子内向倾向的气质是与生俱来,无法随意改变,但是后天的家庭环境、抚养方式在孩子性格的培养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如果您看过我前一个“父母心理学”系列的里的文章,您一定知道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的观点:

早年有亲情抚养的孩子,特别是家里人员丰富的,他耳边声音多,听得多,他说话就比较早,而且情感丰富,对人有好感,愿意和人亲近、交流。

早年非亲情抚养的孩子,身边亲人很少,父母上班时将他交给家庭之外的人照看,或者父母忙于工作而将孩子置于独处的背景下,身边没人,耳边无声,大部分时间,自己跟自己玩,人跟他没关系,他对人也没兴趣。

这两种抚养方式下的孩子,慢慢会形成不同的性格。

先天内向的孩子,如果在第一种亲情抚养的环境下长大,习得了很好的语言能力,内心会愿意与人亲近交流。

先天外向的孩子,如果在第二种非亲情环境下长大,对人没兴趣,言语发展不好,社会交往会出现障碍,自卑,害怕跟人打交道。

足见后天家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你有一个“内向”孩子,你需要认可接受他的内向气质,关注孩子的优势,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调整我们的期待,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这个世界,积累更多的能量,当他们自己的气质被外界所接受时,内向的孩子才能获得更多的自信。

家长请抛掉对“内向”的偏见,不要简单粗暴地给自己的孩子贴上“内向”或“外向”。先天的内向外向,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帮孩子树立自信、克服社会性发展中的一些心理障碍。放松自信的做自己就好,也就无所谓内向与外向的划分了。

无论孩子先天拥有什么样的气质,只要他拥有健康自信的人格,适合自己的社会交往方式,都可以做到很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