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烏蒙大地雲南會澤縣,當年是紅軍走過的地方,曾經傳揚著很多紅軍故事;而今,在扶貧攻堅的戰鬥中,也有很多傳承紅軍精神的人,他們的故事同樣感人,其中就包括者陰山作戰的一等功臣一一會澤縣自然資源局幹部豐德金。

豐德金,1980年11月入伍,1984年7月入黨。原雲南邊防某部6連9班班長,1984年4月30日在參加攻打者陰山的戰鬥中,他帶領全班九名戰士殲敵27人俘敵2人,榮立一等功。1984年10月,受到鄧小平等最高領導人的接見,成為全國英模報告團成員之一,在各地作英模報告百餘場。1986年初,豐德金從部隊光榮退伍回到了家鄉。

豐德金今年57歲了,在當地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老英雄。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從部隊退伍34年來,他先後在鄉鎮工作,縣人社局工作,縣總工會工作,縣國土資源局工作,現在在縣自然資源局(國土資源局改革更名)工作。先後擔任過鄉鎮武裝幹事、副鄉長;縣人社局軍轉辦主任;縣總工會副主席;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現在是縣自然資源局總支副書記。

無論是在哪一個單位工作,無論是在什麼職位工作,豐德金都發揚當年作戰那種奮鬥和進取精神續寫輝煌,生怕有一點閃失,辱沒自己的榮譽。

最近幾年,豐德金走在扶貧攻堅的路上,同樣續寫著他奮鬥的人生。

2016年,會澤縣全面扶貧攻堅的戰鬥打響,豐德金就被抽調到新街回族鄉花魚村駐村扶貧;2017年因單位機構改革工作較重兼顧著單位工作。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2018年6月,單位面臨更重的扶貧任務。55歲的豐德金,不以自己曾經駐村為由推託任務,而是主動爭挑重擔,選擇到會澤縣迤車鎮索橋社區開展駐村扶貧工作。當時父親正在住院,母親身體不好也隨時需要有人照顧,他把家中事項稍一安頓就毫不猶豫地到了離縣城80多公里的迤車鎮索橋社區,迅速投入工作。

索橋社區轄25個村民小組3581戶8723人,雖屬於集鎮,但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之前,經幾輪調查,確定貧困戶132戶420人。

到了索橋,豐德金第一件事就是調查走訪,摸清社區民情。他和黨總支書記、第一書記、“三委”班子及駐村隊員一道,花了半個月時間走遍了社區的所有貧困戶。當他目睹:“一些貧困戶,坐等花開、等靠要思想嚴重;一些群眾只顧索要、等待政府扶貧;一些群眾裝窮哭窮,將小病說成大病,爭當貧困戶,認為理所應當。”感慨良多:戰爭年代取得勝利,靠的是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減貧路上,掉隊的人,缺的是勇於改變現狀的拼搏精神。調查走訪越深入,豐德金越是感到:有的貧困戶,表面上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本質上缺志氣、缺打算、缺勤奮、缺精神;有的思維侷限,眼界不寬,自暴自棄,故步自封,安於現狀,精神不振,還自認為無辜;有的正能量缺少,負情緒嚴重。譬如一些單親、獨居。一些家庭成員有不良嗜好,家庭長期不和,家庭成員缺乏擔當等等。他看後風趣地說:“死魚,才會隨波逐流;活魚,總是逆流而上″。當然,真正扶不起來的或不願意接受改變的‘裝睡者’畢竟還是少數。”他看到群眾中依然蘊藏著尚未完全釋放出來的致富能量,這需要久久為功,綿綿用力。於是,他倍加註重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除了依靠各部門逐步改善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外,當務之急,就是要改變一些貧困戶落後的地域意識,激發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內生動力。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入村的第29天,也就是7月10日,豐德金就向村幹部及村民細緻地講了《勤奮一一是脫貧致富的“通行證”》一課。聽者無不稱讚地說“不愧是老英雄,講課深入淺出,句句掐準當地貧困現狀的思想七寸。”

經過多次宣講,社區幹部群眾對豐德金逐漸認可。社區黨總支知道豐德金在原單位負責黨建工作,在完成分片包乾任務的同時,黨總支乾脆請他來做社區黨建業務。豐德金二話沒說,接過擔子,一頭扎進去,感覺渾身的勁兒有了使處。他很快理清了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總支、支部、黨員和社區“三委”的“引擎”作用,抓好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把黨支部建設成為引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導航”,依託黨組織帶動村民謀發展,逐步探索和培育壯大集體經濟,提升農業組織化程度,以產業鏈條的延伸,帶動更多貧困戶走上增收脫貧道路。

緊接著,豐德金精心製作“精神扶貧”套餐。針對城鄉流動,農村家庭“離散化”突出、留守兒童較多和學生輟學等現狀,在村民中大力宣講《育人先育己,教子先修身》等專題講座。還與總支書記一道將社區的文藝愛好者組織起來,操練吹拉彈唱,親自主持“致富頌”文藝節目,將幫扶政策,編排成快板、花燈、小品、山歌、情景劇,進行演出,讓群眾直觀地理解政策。還親自編寫農村“八榮八恥”:即以勤勞致富為榮,以好吃懶做為恥;以積極進取為榮,以不思進取為恥;以自力更生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勤儉持家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以鄰里和睦為榮,以鬧不團結為恥;以自強自立為榮,以爭當貧困為恥;以教子有方為榮,以養兒不教為恥;以養老敬賢為榮,以不敬不孝為恥;以愛護環境為榮,以不講衛生為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資料,親自編寫並參演《山區群眾謝黨恩》節目。語言通俗易懂,內容貼近生活,群眾聽得懂、記得住,深受教育感染。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豐德金深知社區工作的運行規律,走到哪裡就在哪裡徵求關於社區、村、組經濟的發展意見,並積極召集本區域在外工作的幹部和說話管用、有威信的老黨員、老幹部、老同志和外出務工人員,徵求脫貧攻堅、致富奔小康的意見。向村民傳達和培育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動力,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脫貧致富的主動性。

豐德金處處時時為群眾著想。考慮到白天進村入戶耽誤百姓幹活,去勤了百姓會反感的現實,他創辦了特色“農家夜校”,隨時利用村組活動場所,在晚上、節假日、農閒時節,深入村組,給群眾講致富經、上致富課。豐德金看到時機越來越成熟,就漸漸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活,用問答式,向村民講《感恩》課,弘揚中華好家風,進行《聽黨話、知黨恩、跟黨走》教育,開設“中華好家風”講座。樹家風、傳家訓,講家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家風、家教、家訓傳授給群眾,努力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讓好家風走進家庭。

在駐村扶貧期間,豐德金還在當年秋季開學時,走進會澤第三中學進行開學“第一課”,把“老山、者陰山”的紅色精神傳遞給師生。在第二年春季開學和清明節,走進迤車鎮中心學校和中寨小學,分別宣講英雄事蹟。教育從學生抓起,讓學生從小受到教育。

千人千樣,各不相同。 豐德金在扶貧工作中因人施策,注重針對性和有效性。 他了解到個別村民“養豬為過年,養牛為犁田,養雞為換鹽”的情況,利用入戶走訪機會當“小郎中”,幫助群眾分析貧困原因,對症下藥,尋找脫貧致富路子;他得知有的貧困戶還請求政府扶個媳婦,向駐村幹部“要”媳婦的情況。“媳婦感受不到幸福,就留不住。”他這樣開導單身漢。並對那些討不到媳婦、媳婦放跑掉的貧困單身漢們說,儘管我無力“給”你扶個媳婦,但我可以給你講講如何‘守住’媳婦。於是,他就向貧困單身漢們講:"男人不爭取優秀,你拿什麼保護你的女人?男人不懂女人!你怎麼‘守住’自己的媳婦"和人需要在婚姻中持續不斷的成長等等。

千金難買化恩怨。豐德金主動幫助村民化解心結和家庭矛盾以及鄰里糾紛,緩解非貧困戶的失衡心理,喚起群眾自食其力的價值取向。

針對貧困群眾“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極易返貧的現狀,他就講健康課,強化保健意識,落實建檔立卡基本醫保,做到應保盡保。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豐德金做了很多,目的就是要讓群眾主動成為脫貧致富的踐行者,解決貧困群眾對政策“不知情”,對扶貧“不領情”、對組織“不信任”,對幫扶措施“不買賬”的問題。他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他說:“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人窮,往往是“心”窮。人就好比一堆繩子,你怎麼推,也推不動,只要你尋找到繩子的一頭,理順它,你怎麼牽,它就會怎麼走。”對那些“牽著不走,趕著後退”的貧困戶,要不拋棄,不放棄,多管齊下,精心研製配套系列“精神套餐”,進行正向激勵。通過文化精神的牽引,激起他們的致富慾望;通過黨建的牽引,借力使力,提振其精氣神;通過牽、拉、推、趕、外幫內引,內外發力,補足其精神之鈣,讓他們自己慢慢“站”起來,自己走,走出貧困。

如今,索橋社區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和居民認識到了“扶貧先扶志”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了豐德金。儘管豐德金扶貧工作任務調整負責全局扶貧工作督戰離開了索橋社區,但隨時都有單位、村組幹部、黨員群眾主動邀請他去講課,講家風家教。社區風氣也越來越好,群眾建設好日子的勁頭也越來越足。住索橋後溝村的李汝明兩兄弟,原來意志消沉,不願吃苦,和豐德金接觸多了,變勤快了。兩兄弟正在努力讓家裡人過上更好的生活。索橋黨總支,老書記陳友鳳說:“要念致富經,少不了吃精神飯,豐德金為我們傳遞滿滿的正能量,我們基層就需要像他這樣的好乾部”。

2018年豐德金被評為縣駐村扶貧工作先進隊員,但他走在扶貧的路上並沒有停息。

2019年,豐德金在幹好本職工作和督戰本單位扶貧工作的同時,受縣總工會邀請,到會澤縣田壩鄉曾家村、魯納鄉哈卡村、大海鄉堖包村、上村鄉自扎村向貧困戶宣講《勤奮一一脫貧致富的通行證》接續進行精神、文化扶貧。犧牲了無數個週末及節假日的休息時間,給貧困群眾扶志扶力。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經歷過硝煙的扶貧幹部用真心一一記者陰山作戰一等功臣豐德金


2020年,豐德金繼續經常奔波在扶貧路上,不知辛苦,沒有怨言。4月11日(週六)19點巜新聞聯播》之後,當我再次電話採訪他時,他正從新街回族鄉花魚村督戰扶貧工作結束準備開車回家,還有40多公里的山路才回家吃晚飯。他說:“我已57歲多了,為黨和人民工作的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了,幹一天就少一天了,我不抓緊時間工作,以後沒有機會了。”

心存進取精神的老英雄仍然不減當年,仍然在人生奮進的路上不知停息!

我們期待著,並祝福他,還會有更多感人故事傳來!

(資料來源 桂莉莎 豐德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