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出手救贾跃亭 宜华集团刘绍喜如今该如何自救?

曾对乐视施以援手的潮汕富豪刘绍喜近期成为舆论焦点,其掌控的宜华生活于近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宜华生活母公司宜华集团亦遭遇机构下调评级

曾出手救贾跃亭 宜华集团刘绍喜如今该如何自救?

《中国科技投资》 记者 杨春霞

4月26日,宜华生活(600978.SH)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已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宜华生活表示,如因立案调查事项被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且依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触及退市规定,公司股票将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

在此之前,宜华生活母公司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宜华集团”)于4月24日被中诚信下调评级,中诚信认为宜华集团2020年内集中到期兑付压力很大,且公司外部融资环境承压,可动用货币资金有限,流动性紧张,公司偿债资金来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公开资料显示,宜华生活和宜华集团的实控人均为潮汕商人刘绍喜,而早前乐视爆发债务危机之时,刘绍喜还曾对贾跃亭出手相救。

被立案调查

从立案调查公告来看,目前证监会给出的原因是因信披违规被调查,证监会虽未指明具体违规事项,但是投资者普遍认为宜华生活是因为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盯上了。“造假这么明显,自己心里没数么,就等坐实索赔了”,雪球上有投资者表示。

还有投资者表示(证监会)早就该这样了,记者在一个“宜华生活索赔群”中了解到,有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着手维权索赔事宜,并开始联系律师了。“留了100股,已经维权提交了”,一位投资者表示。

投资者对宜华生活的财务造假的质疑主要来源于其“存贷双高”。“账上有大量存款,又去搞大量贷款,贷款存款倒挂,唯一的解释就是企业在造假”,银行资深观察人士卜振兴告诉记者。

何为“存贷双高”?就是一边账面上躺着大量货币资金,一边为融资支付高额利息,此前被证监会处罚的康美药业和康得新就是典型的案例。

根据宜华生活的财报,2015年至2019年三季度,公司货币资金分别为34.26亿元、35.52亿元、42.29亿元、33.89亿元和26.64亿元,分别占当年总资产的26.92%、22.24%、25.32%、19%和16%,货币资金占比较高。

但现金充裕的情况下,宜华生活却还在用高昂的代价对外融资。2015年至2019年三季度,宜华生活的有息负债总额分别为42.54亿元、56.22亿元、61.81亿元、64.03亿元和64.45亿元,长期维持在高位且处于不断增长之中。

2015年宜华生活的有息负债有42.5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23亿元,应付债券17.89亿元;2019年三季度报显示,宜华生活的有息负债就攀升至64.45亿元,与2015年相比,公司的短期负债增加了11.4亿元至34.44亿元,应付债券增加了4亿元至21.97亿元。

除了负债在攀升,宜华生活的财务费用亦出现了激增。根据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上半年,宜华生活财务费用分别为1.86亿元、2.56亿元、4.15亿元、4.47亿元和1.56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30.44%、36.16%、55.11%、115.50%和119.08%。

值得注意的是,宜华生活“存贷双高”现象早在2018年年报发布时就被上交所关注,上交所对其连发两封问询函。第一次共19个问题,涉及“大存大贷”、存货跌价准备较低、预付款大增等问题;第二次问询函共涉及8个问题,其中再次问及货币资金这一方面。

“宜华系”困局

宜华生活于2004年上市,主要从事家具和木地板等家具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母公司为宜华集团。根据宜华集团官网,宜华集团包括宜华生活、宜华健康、宜华地产和宜华资本四大板块,实控人为刘绍喜。

除宜华生活外,宜华健康(000150.sz)也于2000年在A股上市,业务涵盖医院投资和管理、医疗后勤服务、医疗专业工程、医疗器械研发和制造、互联网医疗、中高端养老服务和护理。

不过,记者注意到,宜华生活和宜华健康自2019年三季报开始,盈利能力就出现下降。2019年三季报显示,期内宜华生活净利润为1.32亿元,同比下降75%;2019年1-9月,宜华健康实现净利润1550.38万元,同比下降93.39%。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四季度。根据两家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公告,宜华生活2019年全年则预计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1亿元至1.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约1.2亿元至1.8亿元;宜华健康则预计2019年净利润亏损12.5亿元至16.2亿元,同年下降804%至1013%。

负债方面,截至2019年9月末,宜华健康资产负债率为68.80%,总债务32.54亿元,其中短债为23.43亿元;宜华生活2019年三季度末的有息负债攀升至64.45亿元,与2015年相比,公司的短期负债增加了11.4亿元至34.44亿元。

在2019年12月份,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下称“中诚信”)发布评级报告称,考虑到经营能力下滑及短期偿债压力大等因素,先后将宜华生活和宜华健康两家公司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而作为母公司,宜华集团更是一年内两次遭遇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继2019年7月将宜华集团主体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之后,2020年4月24日,中诚信国际再将其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

中诚信国际认为,宜华集团本部无实体业务经营,利润依赖子公司分红等投资收益,预计公司 2019年业绩亦将大幅下滑。此外,截至公告日,宜华集团本部公开市场存续债券超过50亿元(含2.5亿元美元债),2020年内集中到期兑付压力很大。

更重要的是,中诚信国际指出宜华集团持有的大部分宜华生活股权及宜华健康股权处于司法冻结状态或质押状态,公司再融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今年3月,宜华生活披露,宜华集团所持有的宜华生活的股权已超6成被冻结,占总股本的19.22%。此外,宜华集团持有37.04%的宜华健康股份也有部分被冻结,占宜华健康总股本12.95%。

宜华集团的上市公司持股遭冻结主要是由于浙江浙商产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浙商产融”)的借款纠纷。天眼查显示,2020年4月2日浙商产融与宜华集团和汕头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宜鸿投资”)、宜华资本的借款纠纷开庭。其中,宜鸿投资股东为宜华集团、宜华健康,两者分别持股60%和40%,宜华资本则为宜华集团100%全资子公司。

与此同时,中诚信国际还将宜华集团发行的债券“17宜华企业MTN001”和“17宜华企业MTN002”的债项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同时将宜华集团主体及上述债项信用等级继续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